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2020-09-06 13:57吴德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吴德兰

【摘要】一直以来,实验教学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教学方法层面的缺陷与不足,导致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较差,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不到位,操作不够熟练,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动手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本文从知识传授、演示实验、实验操作、自主设计与探究等方面,对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自主设计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纵观物理发展史,基本上物理学科的突破都离不开实验的支持。与之对应,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极其关键的部分,对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探索精神与能力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实验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以知识传授作为实验教学的前提与基础

实验是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初中的学生物理知识体系较为薄弱,甚至对基本的物理知识都了解不够,这使他们难以顺利地理解和完成物理实验,给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物理教师必须清楚意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作为实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充分贯彻“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实验的学习与实践。例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而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即通过教学巩固学生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实验原理以及相关的知识。在实验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浮力相关的知识,确保学生充分理解这两部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实验的目的出发,带领学生一步步剖析实验步骤,并引入弹簧测力计与浮力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实验步骤,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时间、空间、器材及危险性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实验往往不能安排学生亲自参与和操作,而是要采取演示实验的方式完成。一方面,演示实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让教师对那些较为简单或不太重要的实验进行简化处理,从而更好地协调教学时间,在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课程的教学安排;另一方面,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清晰观看到无法亲自操作的实验,并能对实验过程有动态性的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课堂演示的方式完成演示实验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教学《浮力》这一节时,教师向学生演示了“新鲜鸡蛋在淡水中和盐水中的浮沉情况”这一实验。之所以选择演示实验的方式完成实验教学,是因为该实验操作难度较低且原理简单,学生只需要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过程及结果,便能对相关知识与技能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同时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准备好的玻璃杯、淡水、盐、新鲜鸡蛋等放在讲台上,并按照步骤完成实验,向学生进行演示,同时适当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实验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实验,让学生在观察鸡蛋于淡水和盐水中的浮沉情况过程中有所收获,对浮力相关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教学的实践性极强,这意味着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演示完成,还需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让学生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应当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要点、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有全面而清晰的认知,从而促使学生安全、顺利、高效地完成实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对实验全过程进行详细讲解,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模糊部分过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例如,在教学《二力平衡》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向各个小组分发弹簧测力计、硬纸板、细绳、剪刀等实验器材,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但没有对详细步骤加以分析,而是要求各個小组结合所学的知识自行探究实验步骤。各个小组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反推,对实验步骤及要点进行剖析和把握,并顺利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证实了二力平衡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等条件。

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与探究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自由想象、积极探索的意识和精神。与之对应,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与探究实验,从而实现对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动手实践、大胆想象、解决问题等相关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密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教学前,先向学生提供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等实验器材,并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各个小组自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和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对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以此作为课堂的导入,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密度相关的知识。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结合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实验推理法等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步骤,按照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研究影响质量和体积的物质特性,从而得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初步形成密度的概念。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升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要点进行深度剖析,把握学生的身心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基础知识传授,注重实验方法传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强化学生在实验中的乐趣和收获,全方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秀珍. 探讨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25):68.

[2]刘仁仲.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6(4):97.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