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做好 新时代军地协同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2020-09-07 13:37中共宁波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杨振伟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0年8期
关键词:协同工作军民军队

中共宁波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杨振伟

军地协同工作是新时代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检验标尺。本文围绕当前宁波市在推动落实军地协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深层次问题,结合工作实践,系统阐述军地协同工作的紧迫性,研究提出发展路径,同时对新时代军地协同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进行重点讨论,对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军民协同创新要想深度发展,军地协同必须先行。从军民协同创新的实践来看,军地协同按内容可以分为:军地协商、军地协调、军地协议,且呈递进态势。当前,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与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度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科技兴军、为军服务和协调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军地之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和政策制度之间仍存在协调不明确、渠道不畅通、对接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推进新时代军地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清形势任务、找准发展路径、争创工作实绩,有效促进军民协同创新的高水平发展。

一 推进新时代军地协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国家战略引领做好军地协同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这给新形势下做好军地协同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军地协同必须树牢“军为首要”思想,着眼驻军各种需求、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等重点问题,进行主动协调;必须强化“为军服务”理念,从军队保障的社会化、军地双向人才交流等领域入手,整合地方各种资源,使其与军队协同发展;必须突出“战斗力”标准牵引,主动研究驻军部队使命任务,瞄准主要作战与演习任务的协同发展。宁波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东部战区海军的主要驻泊地,是我国东海与南海海上维稳力量的主要驻泊地,也是国家战略物资贮备基地。由于宁波市内驻军军种较多,海训、空训和保障任务繁重,沿海综合训练场具有建设要求高、任务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推进军地协同必须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新一轮军队改革倒逼做好军地协同工作

新一轮军队改革开启了我军历史上一场划时代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重要抓手之一,由于其涉及范围广,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新的组织体系和力量编成打破了原有长期固化的组织形态、作战形态和保障方式,更加倒逼军地协同工作应站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五次信息革命浪潮的前沿,更加顺应军队改革趋势与适应国家经济改革大势。新一轮军队改革主要突出在军队的新型武器装备研发、人才培养、保障社会化、军地资源置换整合,以及新兴战略领域民用技术的共建共享共用等方面,该轮改革既保证了军民各成体系,又保证了军民协同创新的发展。军地协同平台的建立与工作的进度、质量、效果直接影响着新一轮军队改革的成效,因此,为完成好军队改革工作,军队、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紧跟全球军事变革趋势,着眼贯彻强军思想、实现强军目标,同心同向同步地推进军地协同工作。

(三)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军地协同

当前,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逐渐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转移至实体经济上。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军民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在“十四五”期间及未来的10~30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和制造业问题,以及如何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及高质量发展。宁波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制造业企业名录中的39项单项冠军和165项隐形冠军企业,有相关军工资质证书的企业达101家,其中军工“三证”齐全的企业有11家,且产值逐年呈强势递增趋势。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军民协同创新的重中之重,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具有新的规模和新的内容。宁波市作为军队战略前沿城市,其基础设施的军民协同创新将直接影响未来作战形势与基础保障,所以军地协同要引领、介入和适应国防科技工业与基础设施的产业结构调整,勇立潮头、有所作为。

(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做好军地协同工作

军民协同创新是相对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传统领域而言的,特指在向信息化时代迈进过程中,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的发展,在新一代以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的孕育催化下,不断拓展、衍生并独立形成的新兴领域。目前,新兴领域的融合还处在起步阶段,宁波市虽然处于全国制造业第一方阵,引进了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宁波分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69家新兴领域协同创新平台,培育了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新兴领域企业,但是通过对这些平台与企业的调研摸底,以及一年来的工作探索和实践发现,目前,宁波市新兴领域的融合还基本处于物理拼装式、机械捆绑式和“珍珠散落”式的松散型融合阶段,依旧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成套末端、主体产品的枝端,有的企业甚至仍然处于“贴牌”“代工”生产等阶段,有的企业虽然号称其某项技术是全国领先,但是能马上运用到军事紧急需求方面的则少之又少。新兴领域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趟开新兴领域的军地协同新路子,还要在传统机制基础上,创新军地协同的思路、办法和机制,即用新兴领域的思维与办法开展新兴领域的军地协同工作。

二 积极探索推进军地协同工作的发展路径

推进新时代军地协同工作,必须瞄准新形势,研究新任务,找准协同对象,定下协同目标,积极探索做好军地协同工作的发展路径、方法步骤和长效机制,既要有明确的协同目标、协同人员协同机制和足够的协同保障,又要积极主动,把军地协同工作做牢固、做扎实。

(一)主动作为,积极对接需求

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做好军地协同工作的前提,为军服务是做好军地协同工作的目标,明确军队需求是做好军地协同工作的抓手。由于部队常年承担战备值班、日常训练和应急任务,在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上存在滞后和不确定,所以地方政府应当主动到部队询问需求,可以在港口码头、防台锚地、桥梁涵洞、机场空域、训练场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对接部队需求的具体项目与内容,并基于此整理出需求清单。例如,某地海上综合训练场项目建设涉及众多海岛和万亩滩涂,存在资金量大、动迁人员多、置换项目多和土地测量评估任务繁重等问题,且基层动迁工作涉及环保、安全、维稳和群众具体利益,项目推进环节多、难度大,为此,地方政府多次主动进入军营,亲临项目现场,与部队同志面对面讨论交流,与基层群众点对点、户对户商量,共同理出部队训练场建设的项目需求和技术需要,为上级机关制定建设方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举办培训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加强部队和地方政府及机关对军民协同创新战略意义的理解、把握和运用是新时代做好军地协同工作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为此,应抓好军队干部和业务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其对军地协同的认识。一是确定培训内容。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往往存在对军民协同创新的战略理解不够,对“军转民”“民参军”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对军队采购和涉密武器装备采购信息查询渠道不够了解等问题,所以需要基于以上问题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二是确定培训人员。根据培训内容要求,分层级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对军民协同创新的理解;针对军民协同创新成员单位的机关业务干部,从为军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军队采购的业务范围和技能、涉密武器装备的采购、军工“三证”及武器装备生产承制资格办理等方面开展培训,提高军地协同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丰富培训手段。为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注重在培训手段和方法上下硬功夫,外请专家要“高”“低”结合,即理论的高层次和操作的低层面相结合;课堂的“上”“下”结合,即网上的虚拟操作和线下的具体业务办理相结合。2019年以来,宁波市已经先后举办军民协同创新理论培训和“军队采购”等业务培训共6场次,受众人员超过1000人次,军地协同的工作氛围已经形成。

(三)健全会议制度抓协同

建立并完善军地协同机制是做好军地协同工作的制度保证,为确保军地协同有序进行,宁波市率先建立(试行)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用制度规范军地协同的时间、内容、层级和次数,按照“务实灵活、需要就开”的原则召开军地协同有关会议,尤其是联络员会议可以按照军种、专业分别举行,也可一事一议、多事一议。例如,联席会议分为军民协同创新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会议和联络员参加的会议,前者主要协调解决全市军民协同创新的重大问题和久拖不决的问题;后者主要是军地双方在会上提出问题并探讨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对能够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和规定解决的时限,对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形成报告和建议。联席会议试行以来,共召开领导层面会议5次,联络员会议共20次,分别探讨了战区海军、空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海警及地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并形成了初步解决方案,目前正在稳步实施,特别是地方提出的重大项目建设和驻军的保障项目得到有效推动,有关会议的举行使得军地协同的效果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也因此受到军地双方的一致好评。

(四)盯紧难题抓协调

对于军地协同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军地土地资源置换、重大工程项目、海域空域的重新划分与使用均涉及军地的各项利益,此类问题协调起来周期长、牵涉部门多、层级高、专业广,需要用“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地抓好军地协同。例如,宁波市针对涉军棚户区改造、某大桥建设涉军房产拆迁、某军工厂动迁等重大工程项目,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多次到涉及的有关部队与业务部门进行协商,召集政府主管部门研讨解决方案,协助有关部门深入现场区块、到动迁地块进行协商、深度对接,找出工程项目推进问题的症结。在协调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地方政府要给予相应可调配的资源;部队领导和机关要把地方的需求纳入部队党委的议事日程,特事特办、专事专办;业务人员在解决问题时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地逐项解决问题,直到将问题真正解决,切忌半途而废。

三 务实开创新时代军地协同的崭新局面

军地协同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办法,紧跟军队需求,创造性地做好军地协同工作,开创军地协同崭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政治、目标、问题、结果”导向,做好“谋、升、创”等三方面工作。

(一)观大势、明方向,提高站位谋协同

当今,科技创新发展迅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推动技术(如无人交通工具、3D打印、高级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与基因工程等)将催生和打乱产业结构、重组产业布局,为此,军队必须进行更快且更深层次的技术改造。改造工作应着眼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站在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高度,谋划军地协同工作,即坚持政治导向做好协同。

一是着眼军队建设重点来谋划,紧盯军队改革、军种建设和国防工业发展新动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把国防和军事前沿、国防科技工业等相关知识纳入理论中心组、单位日常学习和个人自学范围,丰富党委政府和军民协同创新单位领导干部的军事理论层次和知识结构。建议参与军地协同工作的干部列席驻军议政、政府党委议军会,平时要互派干部和专员参加对方有关军民协同创新的工作会议。二是找准与地方的结合点来谋划,谋划编制好专业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谋划军地协同工作,应当着眼“为军服务”,结合本地发展重点和未来规划,努力做到谋划上同步、规划上融合、工作上衔接。例如,宁波市就要结合建设“246”万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有关产业,发挥39项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优势,真正在军地协同中体现制造业强市的名片。三是要保证为军服务的方向,正确理解和把握“军转民”“民参军”的科学内涵。例如,“军转民”重点“转”什么?除了军工技术之外,还包括管理机制、军用土地资源、人才培养等,这里管理机制是保障,“转”的目标是市场。应以军事需求引领当地军工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以为军服务牵引当地制造业和新兴领域的发展。

(二)强学习、敢作为,多谋善为升协同

做好军地协同工作,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多学习,不但要学习本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相关领域业务知识;敢作为,不但要做好同级与下级部门的协调,还要敢于向上级甚至更高级部门协调;善谋划,不但要梳理利用好现有的社会资源,还要开发新的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勤总结,不但要总结经验,更要总结方法,在总结中提高协同素质、增强协同本领,提升军地协同的质量和水平。

(三)汇众智、聚合力,军地合力创协同

做好军地协同工作,要始终坚持结果导向。军地协同的谋划部署、推进落实,最终都要落实在结果上,这个结果既要体现军队要达成的目标,也要体现地方经济建设、民生工程要达成的目标,为此,必须坚持明确的结果导向,汇聚军地智慧、整合上下力量,戮力同心共创军地协同的丰硕成果。目前,随着军队和军工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大量体制内的专家、学者自主择业,大量军工体系内的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离开原单位,地方政府可以借机引进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为此,要以做好驻军保障社会化工作为契机,对部队提出的实际问题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通过解决问题、加强联系,形成凝聚合力,务实做好军地协同工作。

猜你喜欢
协同工作军民军队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基于BIM体系的造价管理优化研究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工作探析
宝贵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