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清宫沾边的北京美食

2020-09-07 06:48赵德贵
烹调知识 2020年9期
关键词:眼儿肘子天福

赵德贵

“都一处”的虎头匾

“都一处”烧麦馆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最初名为“王记酒铺”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但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农历大年三十,家家团圆,许多店铺也早早关门上板,唯有“王记酒铺”还在营业。

这时小店进来主仆三人,衣帽整洁,仪表不俗;其中一位客人问道:“你这小店叫什么名字?”掌柜的答道:“小店没有名儿。”客人生出几分感慨:“这个时候还开门营业,京都只有你们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

没过几天,几个太监送来了一块“都一处”的虎头匾,并告知掌柜的那位客人就是乾隆皇帝,从此“王记酒铺”便改名为“都一处”。

月盛斋酱羊肉

慈禧太后收到的最棒的生日禮物。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月,慈禧太后做寿,满朝文武大臣到处搜寻奇珍异宝为她备寿礼。有位大臣寻思:“给老佛爷送什么寿礼呢?宫里的奇珍异宝她多的数不清,早就不新鲜了,我得送一份与众不同寿礼!”

于是,他特意来到“月盛斋”,备了一份包装精美的大礼盒儿,并系上“祝皇太后万寿无疆”的绸带,进奉给老佛爷。

不曾想,慈禧太后品尝了“月盛斋”的酱肉之后备加赞叹,特赐“月盛斋”四道“腰牌”,作为出入宫之凭证。每隔一日,“月盛斋”就会送特制的酱肉到御膳房。

慈禧“撤帘归政”、退居颐和园后,每晚必有一顿夜膳,而所食之物,又必有“月盛斋”的酱肉、烧饼和粥,自此“月盛斋”便名扬京城。

壹条龙饭庄的来历

壹条龙饭庄座落于前门大街,饭庄原名“南恒顺羊肉馆”。创建于乾隆50年(1785年),是北京比较早的著名回民涮羊肉馆。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春末的一天,南恒顺来了两位顾客,一位约20多岁像主人,另一位40多岁像仆人,吃完涮肉没钱付账。韩掌柜看这两个人不像诓吃的人,便笑着说:“没关系,您二位请便吧!什么时候方便给带来就行了。”

没成想第二天一个宫里的小太监就把钱送来了,这时大家才知道,昨天那个年轻人就是光绪皇帝。韩掌柜立即将昨天皇帝做过的凳子,用过的火锅,当作“宝物”供奉起来。用黄绸子包好,不许别人再用。

于是“壹条龙”(过去把皇帝称作龙)在南恒顺吃饭的事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人们便将南恒顺称为“壹条龙”……

羊眼包子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曾微服到前门外,品尝回民的羊眼儿包子。康熙皇帝走进羊肉包子铺,掌柜向康熙皇帝问安后,陪着笑脸说:“不怕爷恼,爷在里边(宫廷)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还屈驾来尝羊眼儿包子,小的实在不敢孝敬。”

康熙明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识破,还是要吃包子。掌柜只好从命。康熙爷用筷子挟一个放在碟子里,细心地观察。只觉阵阵香味扑鼻,放到嘴里一尝,果然味道鲜美,质地不一般。

但是,康熙帝左找右找也未看见“羊眼儿”,便问掌柜的:“为什么看不见羊眼儿?”掌柜忙回答说:“回爷的话,馅肉没有羊眼儿,只是做的精细些,包的个头小一点,像羊眼儿,就给起了个‘羊眼儿包子的名字”。

康熙尝了两个,觉得非常可口好吃,便传旨将其经常送入宫中。从此,羊眼儿包子名声大噪,誉满北京城。于是,四城各处的回民都做起羊眼儿包子,遂成了回民喜食美味。

三不沾的传说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安阳县令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宴席上少不了当地传统的桂花蛋。因为是第一次用大锅做,只能一边炒一边往里添油。结果,这回炒出来的桂花蛋色泽黄润,晶莹欲滴,香气四溢,大家品尝了之后,都夸奖这道菜味道鲜美,甘甜爽口,实在是菜肴中难得的佳品。于是,桂花蛋很快就在安阳声名鹊起,风行开来。

不久,乾隆皇帝到江南巡察民情,路过安阳,提出来要品尝安阳的风味小吃。安阳县令就让厨师精心炒了一盘桂花蛋,献给乾隆品尝。乾隆吃了这道菜肴之后,十分高兴,他见这道菜肴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就当即下了圣旨,将桂花蛋赐名 " 三不粘 "。并让县令把此菜肴的制作方法给了皇宫里的御膳房,以备自己和后宫嫔妃及皇亲随时品尝。现在是同和居的不传之秘。

御膳房的驴打滚

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啊,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给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这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啊?”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于是,我们的一道有名小吃“驴打滚”就这样誕生了。

其实,“驴打滚”真正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非常好看。加上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尘土,因此而得名。

天福号“酱肘子”

乾隆年间,山东人刘德山在北京城里西单牌楼开张了一家“天福号肉铺”,专门制售各色山东风味肉食,有一天儿子值夜看管煮肉的汤锅,竟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等刘老板前来查夜时,锅里已是肉烂如泥,眼看着剩下的只是黏稠一片。此时,晨曦将至,想重新再煮菜是来不及了。刘德山是精明之人,他急中生智,和儿子一起动手,仔细地将锅里尚能启出成形的酱肘子一块一块地小心摆到铺面上出售。说来也巧,次日清晨头一个前来光顾的竟是老主顾刑部大臣。此人平时酷好享用“天福号”的肉食,此时买来是准备招待几位地位显赫的客人,为着平时信得过,他不多说便付钱取货而去。且说刑部大臣家宴正酣,几位显赫官员们全都吃得津津有味,不断地夸赞“酱肘子”好吃。刑部大臣也是乐不可支,显出十二分的风光,好生尽到了地主之谊。只隔一天,几位去刑部大臣家赴宴的官员都指派专人或管家去“天福号肉铺”,指名购买“酱肘子”。此刻刘德山老板尚感蹊跷,经小心探询,才知前日煳锅的肉食偏偏赢得了客人们的喜爱。叹喜之余,刘德山父子便特意精心制作了一锅加料的“酱肘子”,不仅肉好,而且料足。如此一来,又有好几位达官显贵和刑部大臣一道,成了“天福号”的老主顾了。因为多了一些有身份的顾客吹捧,转眼之间,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天福号”酱肘子美名不胫而走。时过不久,连清宫里的太后和皇上也叫人专门来买酱肘子了。

日后,“天福号”还得到了一块能够自由出入皇宫禁地的“路牌”。虽说那也只是为了“天福号”送货方便,但是这种殊荣自然是让世人无比仰慕,让同行更是刮目相看呢。

猜你喜欢
眼儿肘子天福
舌尖上的美味
要命的口福
夺目的友谊
凝心聚力,传播幸福
树杈
虫子的信
姚天福力驳忽必烈
肘子的一百种吃法
一个岛锁住一个人
会唱歌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