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博双峰馆植物景观配置特色及文化探析

2020-09-08 02:19仲秋融王李丹
现代园艺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双峰茶文化景观

仲秋融,王李丹

(1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临安潜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300)

中国茶叶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茶博”)是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共有双峰与龙井两大馆区。其中,双峰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龙井茶乡,夹于西湖十景之一的“双峰插云”间,该馆投入使用的时间较早,于1990 年10 月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已有近30 年的发展历程,其园内植物群落成熟,景观配置自成一体,极佳的植物空间体验感和和谐的植物组合功能性使双峰馆呈现的中华茶文化主题更为浓郁,富有特色,不仅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访客,而且为当代主题博物馆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 双峰馆植物景观配置的空间体验感

双峰馆主要由若干分布有致的建筑组成,四周皆为茶园,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馆内植物空间以林下空间为主,有少许水体以及半开敞空间(图1),其植物景观配置在半开敞、覆盖、封闭与垂直等空间状态上带给访客很好的体验感。

1.1 植物半开敞空间体验

樱花草坪空间(图2)位于双峰馆北侧,主路南边,正对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樱花种植年限颇长,株型较大,长势良好,树形优美,空间渗透性较出色,成为馆区经典的植物半开敞空间。整个樱花草坪空间因其植物设计配置被分成2 个小空间,分别是植物种植相对密集的空间A 与相对稀疏通透的空间B,它们互相紧密联系但又彼此独立,营造了一个丰富的整体空间。两个空间以园路为分界线,左右植物有明显的过渡。在竖向方面,樱花作为乔木层的主要树种,分枝较高,空间透光性良好,与下层的圆柏、鸡爪槭、桂花以及地被扶芳藤形成多层次组团,使此处的植物景观布局合理美观。在该草坪西侧植有樱桃树和少量棕榈、较低的圆柏、鸡爪槭、桂花等,它们和地面形成多层次的群体,而东侧为密植空间,种植鸡爪槭、高大的香樟、茶树、桂花等乔木作为背景林。春季樱花盛开,草坪青青,加以草坪的坡度感,以及洒落的自然光感,吸引访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草坪南侧种植少量棕榈,以不等边三角形的方式布局,起到了虚隔空间的作用,将游人的视线引向草坪,增加趣味,构筑相对通透的景观空间以及开阔的风景,体现园林韵律美,营造别样轻松体验。此处还有若干球状灌木,如红花檵木球以及圆柏球,与背景的常绿树种相呼应,弥补了冬季樱花树的空洞单调。此外,南侧还有桂花、茶树等形成的多层次植物群落,桂花树形优美,花期时香气怡人,作为秋季主要观花树种,为草坪增加了秋季赏景层次,提供了嗅觉景观。

图2 樱花草坪平面及区位图

与此同时,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东侧的小集散广场相对人流量较大,属于喧闹的环境场地,设计者以香樟、鸡爪槭、桂花、茶树作为空间隔离屏障,营造舒缓幽静的空间特色,使喧闹之所与安静之地相隔离,也使得环境的变化更加自然丰富。设计者还巧妙运用障景手法,应用茶树、阔叶十大功劳、杜鹃等低矮的小乔木或花灌木遮挡公共厕所,避免其影响景观的精致美观度,其中常绿的茶树不仅为所造空间提供了密闭性,还点明了茶博馆的主题———茶。

1.2 植物覆盖空间体验

双峰馆林下种植大量吉祥草、沿阶草等百合科植物,满园分布了很多此类覆盖空间。设计者在相对平整的地形中,设置了休憩设施,供访客遮荫纳凉、休闲交流,如玉川楼前的大香樟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图3、4)。该处林下空间较大,主要树种为香樟、桂花、鸡爪槭、无刺枸骨以及杜鹃、金边黄杨、八仙花、沿阶草等灌木地被。空间主体是一株冠幅约16m,胸径约50cm,树高约12m 的大香樟树,该香樟树下空间为防腐木平台,位于玉川楼前,且放置有若干茶座,为游客提供休憩场所。大香樟树南侧空间为一条溪流,溪流内有自然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菖蒲、鸢尾等植物,岸边布置自然石块,种植杜鹃、金边黄杨等灌木。该空间西南部位种植一株相对较小的香樟,树高约10m,冠幅约12m,胸径约40cm,与中间的大香樟相映成趣,主次分明,该香樟树下放置景观石,配植红枫,营造较精致的植物小景。该空间西侧种植桂花、鸡爪槭等中等乔木,地被以杜鹃为主,空间相对紧凑密闭。空间东侧为一条小园路,园路拐角乃一石桥,石桥边种植以桂花、构骨冬青、八仙花等,构成植物组团,为休憩空间提供了遮挡,增加了该空间的私密性,此处高大乔木、中层乔灌木及地被的花灌木共同形成层次丰富、季相明显的植物群落。在竖向方面,同一高度的植物配置视觉上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因此,设计者利用桂花、鸡爪槭与香樟进行对比,打破了单一的林冠线,丰富了竖向上的植物景观,使林冠线富有节奏及韵律感,在人们视线范围内作为观赏景点,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总体而论,该林下空间内植物配置疏密得体,开阖自然,形成了较为合抱而温和的空间,给访客以静谧的游赏体验。

图3 玉川楼景观

图4 玉川楼前覆盖空间平面及区位图

1.3 植物封闭与垂直空间体验

双峰馆的中部区域种植了大量高大乔木,形成了较多以乐昌含笑为主的林下封闭空间。由于植物的围合程度高,私密性较好,多数该封闭空间中种植了花草等观花植物,供人赏玩,体验感强。景区中由植物围合而成的垂直空间较多见,如嘉木苑道路两侧,由桂花、茶树、香樟以及乐昌含笑组成的常绿阔叶林,林下种植了大量杜鹃,使空间显得封闭围合。林冠下部种植小乔木以及灌木,增加了竖向空间上的丰富程度,且选择了很多品种的茶树,呼应茶叶博物馆主题,使访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官感受更加丰富直观,更能深刻地感受茶文化的具体内涵。此外,双峰馆的入口处,即进入博物馆景区靠左沿小溪之处,植有一排长势良好、树形优美的桂花,树下配置金边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金钟花、菖蒲、鸢尾等植物,两排整齐的桂花树分布在园路两侧,园路洒满了林荫树影,南侧有一条溪流,水流再往南是漫山遍野的大片茶田,涌绿耸翠,飘香留芳。春季,彩叶树种红叶李等开花植物尤为花开繁茂,绿色与粉色形成一幅优美的临溪美妙画卷,成排的行道树将游人的视线引向深处,道路右手边墙壁上镌刻有“中国茶叶博物馆”7 个大字(图5),其上布满了爬山虎,凸显了自然古朴的空间氛围。另外,景区中绿树成荫,在阳光下形成“幕帘”的效果,给人以幽静清凉的空间感受。茶与各类植物相映成趣,营造出茶博馆的主体风光,更体现出设计者在植物封闭与垂直空间上的匠心独运。

图5 双峰馆入口墙壁

图6 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

2 双峰馆植物景观配置的组合功能性

双峰馆植物景观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它们通常依附于建筑、道路、山石、水体等体现它们的景观效果、生态特色和艺术功能,故植物景观配置的组合功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馆区空间的总体特色。

2.1 植物与建筑空间的协调组合

建筑线条较单调硬朗,而植物作为柔和的因素,形态婀娜多姿,形状千差万别,恰能刚硬和柔软互相协调,软化建筑立面生硬线条,形成互补的景观,如双峰馆红顶白墙的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图6),其入口东侧以植物组团造景,植物配置时选择鸡爪槭、构骨冬青、沿阶草、桂花、金森女贞、八角金盘、十大功劳等常绿植物,以及各类时令花草营造的花径,整体上使建筑与植物景观收放自如,协调统一,绿色与红色的搭配显得十分热闹,提升了公共建筑的整体景观效果,同时能够使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相对弱化,使人文与自然过渡和谐。

2.2 植物与道路空间的多变组合

园路有组织空间、引导游览、充当景观等多种功能,馆区设计者据此不同功能营造多变的植物景观。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设计者将馆区园路(图7)设置了不同高差,并用沿阶草、吉祥草、扶芳藤等草本地被植物进行点缀和镶边,不仅让人觉得空间尺度变大了,而且柔和了道路和植物群落的生硬界限。同时,道路两旁植物设计配置灵活多变,远近景观形成一幅自然的绘卷,营造出丰富多彩的道路空间意境,这一空间主要以灌木组团为主的一个较精致的路缘植物景观,植物种类为圆柏、红枫、黑松、红花檵木、金边黄杨、红叶石楠、鸡爪槭、兰花三七、阔叶十大功劳、金边胡颓子。在空间尺度方面虽是较小的一个路缘植物景观,但其景观设计错落有致。“园路两旁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全园的景观”[1],该小景的植物设计为全园景观出彩者,其与旁边的樱花相呼应,配合周边的小品,营造出浅浅的日式园林风格,让人觉得小巧却不失优雅。

图7 路缘景观平面及区位图

2.3 植物与滨水空间的独特组合

双峰馆水生植物景观较独特(图8),水岸的观赏视点较低,亲水性较强,从水边的小路漫步而过,清风缓缓吹来,芳香怡人。馆内岸边的常绿植物深入水中,与水面相映成趣,植物在水中灵动的倒影随着微风荡漾,像是给水体裹上了一层轻纱,让水体更加朦胧灵动。灌木层由开花植物与彩叶植物组成,有茶梅、杜鹃、石蒜、南天竺、构骨冬青、八仙花等。这些植物通过不同的组合配置方式种植在水岸边,整体色彩和谐,节奏与韵律统一优美,自然柔和,层次感强,丰富多彩的植物给较小的水面空间创造了精彩的画面,展现一个简约又灵动的水景,成为游客赏花赏景、合影留念的好去处。

图8 双峰馆溪流景观

2.4 植物与山石空间的精巧组合

以入口处大石(图5)为例,景观石刻字“中国茶叶博物馆”,立面饰以地锦,周围植物配置精巧,坚柔相衬。如西侧是草坪空间以及花径,植物种类为南天竺、圆柏、无患子、构骨冬青、垂丝海棠、梅花、羽毛枫、红花檵木、红叶李、朴树、海桐等。一棵高大的无患子种植于园路拐弯处,背景林以白玉兰为主,而西侧则种植一株高大香樟树,为游客提供庇荫。高大乔木与羽毛枫、梅花、红花檵木等灌木形成空间层次上的丰富度,高低错落,精彩纷呈。此处春季有垂丝海棠、白玉兰花开正盛,夏季绿树成荫,色叶树与常绿树种互相成趣,冬季梅花盛开,别有风味。

3 双峰馆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层次性

双峰馆植物景观不仅具有极佳的植物空间与和谐的植物组合功能性,而且馆内植物造景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氛围尤为突出,是其他造园要素不可比拟的。设计者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等的前提下,将以茶为代表的植物文化巧妙地融入植物造景组合、地形园路规划、水体景观小品设计中,层次丰富。

整个馆区植物配置以茶为基调植物,并选择相关乡土树种,展示丰富季相变化,运用有目的性的配置强化主题,将茶文化辐射至周边地域环境中。园区植物区块,主题特色鲜明,其景观文化性的第1 层次体现在“开门点题”上,馆区入口处布石刻字“中国茶叶博物馆”,西侧为草坪与花径,东侧为密林,周遭植物配置精巧,犹如众星拱月,有机地呈现出华夏民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的开门迎宾主题情怀。具体而言,为烘托这一主题,设计者选择了以春季开花植物和各类观赏性强的植物为绿化布置主体,种类中乔灌木有南天竺、圆柏、无患子、构骨冬青、垂丝海棠、梅花、羽毛枫、红花檵木、红叶李、朴树、海桐、茶树,还有白晶菊、金山绣线菊、金鸡菊、兰花三七、佛甲草、石蒜等花卉和地被植物,呈现温馨的空间感和绚烂的层次感。

双峰馆景观文化性的第2 层次凸显的是“相看两不厌,唯有茶与禅”的古雅意境。在馆内体验区,设计者让游览者置身于植物怀抱,感悟茶理与人生,且多以富有宗教意境的植物,如银杏、香樟等高大乔木,围合成半封闭的交流空间,选择具有雅致美感的腊梅、桃花、樱花与茶花等中层植物,以及栀子、金丝桃等地被植物柔和四周大乔木的森严气象,使游客时时处于芬芳馥郁的环境中,回味植物意象带来的穿越古今的翩然想象。据前述,双峰馆岸边的常绿植物深入水中,灌木层由开花植物与彩叶植物组成,有茶梅、杜鹃、石蒜、南天竺、构骨冬青、八仙花等,整体色彩和谐,节奏与韵律统一优美,令游客忍不住驻足流连赏玩拍照,茶不可须臾离水,溪流潺潺,茶树四植,水为茶之母,茶得水而活,得禅则妙,溪涧植物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呼应。此外,山地游览区的色叶树种为无患子、枫香等具有优美季相变化的植物,并搭配以八仙花、映山红等色彩度极高的花卉,形成重点突出的郊野美景,一直将游客视线引领到远处绿色茶园,使之相互兼顾,四季更迭,色相转换,禅意深远。

馆区景观文化性的第3 层次是茶元素景观建筑及小品。茶自古被称为“嘉木”,双峰馆中的“嘉木苑”外观雅致,内涵丰富,是开放性展示茶知识与文化的茶树园。苑中所展茶叶品种亦逾百种,琳琅满目,不仅有对各品种茶叶的立牌解说,还有定时的炒茶表演等,在各个层面全方位解读中华茶文化的深广内涵。值得注意的是,馆区内种有观赏性强且可供泡饮的植物,如茶、杭白菊、鱼腥草等,馆区内别具匠心的景观小品,与周遭植物相配合,在小体量中蕴涵大文化,如柔美花境中的茶圣陆羽,青铜制像(图9)高不足3m,却气势生动,周边设有茶桌、茶炉、茶杯等用具,大茶壶尤其醒目,陆羽翩然若仙,左碗右书,可想见碗中必有香茗,书乃千古《茶经》,茶圣高蹈自若,远眺茶山,不禁激起了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向往与渴慕。此外,雕塑小品还有茶始祖吴理真石像(图10),其周遭掩映着茶树,对烘托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图9 陆羽像

图10 吴理真像

总之,双峰馆在植物空间体验、组合功能、景观文化等方面别具一格。无论是园内植物景观配置,还是水景、小品、雕塑设计等,都在契合茶文化主题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将茶色、茶香、茶味融于一体,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茶文化之美,也为当今主题博物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极佳的案例。

猜你喜欢
双峰茶文化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双峰映辉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灵 山
《景观平面图》
Artist Prints Charms of We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