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的前世今生

2020-09-08 00:23罗尔
女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博雅展览馆深圳

罗尔

县级深圳展览馆,吹响了中国文艺复兴的号角

1990年代,深圳常被人视为文化沙漠,雷子源表示不服气。

雷子源1933年出生于香港,1942年逃避战乱回到祖籍地广东台山,1953年出任宝安县深圳镇新华书店业务股长。

新华书店位于东门老街,来来往往的读者,让老街的石板路都有了书卷气,雷子源不信深圳没文化。

1960年代,雷子源给老作家巴金写过信,探讨《激流三部曲》主人公觉慧的命运,巴金认真回了信。雷子源把巴金的回信视若珍宝,只是,后来岁月动荡,巴金的回信遗失了。半个世纪以后,在深圳书城“巴金与深圳读者”的图片文献展上,雷子源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当年写给巴金的信,一时激动得热泪滚滚。

正是这一份对读书的热爱,让雷子源成了深圳文化的拓荒牛。

1976年9月6日,宝安县文化局局长陈玉仁交给了雷子源一个任务:来往宝安的海外华人日益增多,宝安需要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展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平台暂定名为“宝安县社会主义教育展览馆”。

1976年12月26日,梧桐山下,水库公园(1984年更名为“东湖公园”),“宝安县社会主义教育展览馆”落成开馆。说是社会主义教育展览馆,展示的却是中国书画名家的精品,让信步进来的游客眼前一亮!

各路名流闻风而至。1977年初,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邵宇也来了。此时,全国还没有几个集中展示大师力作的地方,邵宇看得兴奋不已。陪同参观的雷子源看邵宇高兴,趁机提出:能不能帮忙请郭沫若题写馆名?邵宇沉吟片刻,答应帮忙,只是,深圳地理位置特殊,要面对大量海外来宾,这馆名似宜改为“深圳展览馆”。

雷子源马上向宝安县革委会申请改名,获批准。不久,在邵宇的通融下,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为深圳展览馆题写了馆名。

更换馆名之时,深圳展览馆(1987年再次更名为“深圳美术馆”)举办了全国山水画展。这是新时期以来,内地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山水画展,许多被历史尘埃湮没的艺术大师借此次画展,重出江湖。李可染的“黑山黑水”参展了,黄冑的“驴”也参展了,还题了两句很有意思的诗:“踏尽人间不平路,不向人间诉不平。”

此时此地,县级深圳展览馆,吹响了中国文艺复兴的号角。

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是从文化开始的

1980年6月,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革委会主任,热心潮剧创作与振兴的吴书记,骨子里透着文化情怀,上任不久,他就与香港文化界著名人士蓝真、黄毅、王桂鸿等座谈,强调建设经济特区的同时,也要建设文化特区,并明确指示在座的雷子源,以深圳展览馆为起点,与香港朋友携手打造一家合资画廊,使之成为与世界文化深度交流的窗口。

1980年10月4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不到两个月,即下文批准深圳展览馆与香港博雅艺术公司合作开办深圳博雅画廊,这是深圳第一家深港合资文化企业,雷子源出任总经理。

博雅画廊也在东门,工人文化宫对面,离雷子源工作过的新华书店一箭之遥。东门早先叫东门旧墟,形成于明朝中期,十里八乡的村民,每三天来此赶墟,买卖鸡鴨瓜果,绵延几百年,一直只是个墟。1980年,东门旧墟成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祥地,以此为圆心,深圳不断壮大,终成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博雅,成了东门最早最著名的地标,相约逛东门的人常常会说,我们在博雅门口见。扎根于人文底蕴最厚实的东门,博雅注定要成为深圳的文化基石。

雷子源有底气坚持,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是从文化开始的。

1981年7月11日,深圳博雅画廊正式开张,雷子源邀请各路名流,举行了真正隆重的开业典礼,花费12万元。1981年,国有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67.6元,雷子源居然一掷12万元,人们惊呆了,雷子源你这是要干什么?雷子源豪气万丈,能花才能赚,我会十倍百倍地赚回来!

果然,博雅后来成了摇钱树,赚的钱不止十倍,也不止百倍。

博雅最赚钱的生意是办画展,中国一流画家,刘海粟、吴作人、关山月、吴冠中、程十发、赖少其、唐云等等,几乎都到博雅办过画展。那时候,海关把控很严,名家字画不可随便出境,但只要有博雅的销售发票,就可以畅通无阻。时势成就博雅,博雅一跃成为中国最活跃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1983年4月23日,深圳出了件大事,博雅联合中华书局香港分局举办的首届深圳书市,在深圳展览馆揭幕。此次书市,展出了香港七十多家出版发行机构提供的近万种图书,除香港、台湾书籍之外,还有从英、美、日等国进口的原版书。公开集中推介海外图书,这在中国是第一次,一时成了中国读书人的狂欢节。全国28个省市的文化单位、45家图书馆、104所大学参加了此次书展,各自满载而归。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首届深圳书市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雷子源却差点出事,因为书市中夹杂“禁书”(如金庸的《飞狐外传》),被人写成“内参”揭发到了北京,好在,深圳这边顶住压力,并没把雷子源怎么样。

4月23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莎士比亚于这一天出生和去世,塞万提斯去世于这一天,莫里哀出生于这一天,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许多年以后,雷子源想起深圳首届书市的开幕日期,竟与后来的世界读书日暗合,就禁不住心生感慨,深圳的文化是有讲究的。

博雅就这样,把玩雅趣和贪便宜的文化人全都抓住了

1984年2月13日,博雅画廊升级为博雅艺术公司,生意越做越大。此前,雷子源每次做大型活动,总要向上面打报告,说一堆漂亮话,然后要钱。现在,到美国、加拿大办画展,也不需要向上面伸手化缘了。

博雅赚了外汇,有人建议倒卖汽车,有人建议弄一些海外影星的艳俗图片来卖,雷子源拒绝了,他始终坚持,文化人,就应该做文化事。

博雅以文物书画、文房四宝起家,逐步涵盖文教用品、影音乐器、体育用品、摄影器材、婚纱影楼等,成了深圳的文化高地,被文化部授予“以文补文先进单位”。人们常把博雅与北京的荣宝斋相提并论:“北有荣宝,南有博雅。”

来往深圳的文化人,无论内地来的还是海外来的,都要来博雅转一转,周扬、胡乔木、王蒙等文化达人来深圳,也要逛逛博雅,顺手淘个雅趣。

1990年代,女报杂志社还在桂园路,离博雅不远,走路也就10分钟,我和美编肖子万常去博雅。肖子万去买进口画册,剪下精美图片来做杂志插图,我则去买进口图书。卖进口图书是博雅的特权,其他书店买不到。原价的进口书太贵,我买不起,但他们有个特价区,打折后价钱就和国内图书差不多,印刷质量却好得多,许多读书人来此淘宝。博雅还有个好处,早些年,国内出口去香港创外汇的图书,有卖不掉的,就由博雅收回来,打折出售。有一天,我淘到一套出口转内销的《清诗别裁》,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的线装本,两函16册,仅售280元,如今,此书在网上已卖到五六万块钱一套了。

博雅就这样,把玩雅趣和贪便宜的文化人全都抓住了。

1997年3月21日,是雷子源記忆里一个最重要的日子。博雅初创之时,注册资金30万元,两层楼是从文化馆协调来的,至1997年,博雅变身为深圳博雅艺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而且,他们斥资3500万,在罗湖商业城买了三层楼,有了自己的地盘,3月21日,博雅乔迁新居之时,雷子源很欣慰,在寸土寸金的东门,博雅能拥有三层楼,也算是文化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了。

香港回归之时,博雅献上了一份大礼。雷子源策划了“百花争艳庆回归”活动,邀请10位最会画花的一流老画家,各画一幅花,写一段祝福语,画作由香港特区政府收藏,同时,用最好的宣纸,最好的印刷技术,把10幅画制作成500套精美册页,由画家签名钤印,赠送给回归庆典上最尊贵的嘉宾。

10位画家平均年龄81岁,谢稚柳、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田世光、启功、程十发、宋文治、陈佩秋、刘旦宅,个个大名鼎鼎,雷子源逐一登门恭请,册页印好后,又亲自送上门请他们签名钤印。其中,谢稚柳老先生的签名钤印,是在病床上完成的,此后不久,谢老就辞世了。

写到此处,我偶发好奇心,想知道当年香港回归典礼上的嘉宾,有没有出让礼品的,就上旧书网搜索《百花争艳庆回归》,搜到两套,一套七成新,据说是从已故澳门赌王何鸿燊府上流出来的,要价26666元;另一套未注明出处,九成新,要价37777元。

对文化事业的执着热爱,必将创造奇迹,收获惊喜

1999年,雷子源退休,隐居出生地香港。

雷子源去后,深圳开始了文化立市战略,推出了一年一度的“深圳读书月”,还有各种各样的音乐节、戏剧节、动漫节,荣获“钢琴之都”“设计之都”“图书馆之城”等称号,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但是,新世纪的劲风呼啸而来,电子商务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熟悉的文化面目全非,报刊衰落、书报亭消失、实体书店一家接一家倒闭。台湾的老牌书店诚品书店不服气,大张旗鼓来到深圳,没热闹多久,也撑不住了,2020年7月3日,诚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他们将于今年12月31日关门。

博雅自然也难免受冲击,创业之初的种种文化“特权”早就没有了,博雅只能和其他文化企业一样,凭实力在时代大潮里搏击。

大浪淘沙,淘出去的是沙子,留下来的是金子。

就在大小书店纷纷关门之际,博雅艺文空间在深圳湾科技园生态园优雅落地。

博雅艺文空间做的还是文化生意,依然是卖书、卖画、卖雅趣,经营理念却有各自的时代特色。老博雅卖的文化很神圣,需刮目相看,或藏在心里,或供上神坛;新博雅卖的文化很随意,把文化、生活和读者揉搓成一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博雅艺文空间经理赵经理,时常到各大书店转悠,熟知每家书店的成功之道和致命死穴,他和当年的博雅创始人雷子源一样意气风发,一样坚信不疑,对文化事业的执着热爱,必将创造奇迹,收获惊喜。

博雅鉴书

博雅推荐的书不一定是畅销的,但一定是值得关注的

《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出版

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他开始大力介绍国外的版画画家,编印他们的版画集;同时扶植国内年轻版画家的成长,推动国内版画事业的发展。他所编印的美术书刊集中体现了其审美趣味。

本次出版的作品中,《城与年之图》是鲁迅生前筹划,但未能出版的书籍,该书鲁迅已经写好序言,编好目次。这是首次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价值非同寻常。

《一个一个人》

作者/申赋渔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

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作者一路遇到的农民、工人、电视台记者、商人、诗人,都经历了怎样的悲欢离合?小人物的生活正是大时代的碎片,一幅幅肖像构成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画卷。

《念楼学短》

作者/锺叔河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

内容横跨多个领域,四书五经、笔记小说、序文题跋、文论诗话各种文体,包罗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篇篇短小精悍,句句朗朗上口。作为古文启蒙,难得如此老少皆宜。

《雅贼全集》

作者/【美】勞伦斯

新星出版社/2018年出版

我,伯尼·罗登巴尔,是个现代纽约的绅士小偷。我白天守书店,晚上闯空门。我喜欢吉卜林的小说、斯宾诺莎的书和蒙德里安的画……我所有的天赋,让我只能做个贼。

《我们这一代》

作者/李昆武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

漫画家老李收到一条短信,通知他小学毕业50周年聚会即将举行。一眨眼,已经50年了!老李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本书是自传体纪实性图像小说,描绘记述了小李为主角的一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50周年,成为一代老李的生活,谱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第一章的注脚,塑造了50后的群像。

《蚂蚁金服》

作者/廉薇 边慧 苏向辉 曹鹏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蚂蚁科技上市在即,写支付宝母公司的这本书再次为人关注。本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蚂蚁金服创业的关键历程,既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科技金融企业成长史,也包含大量可资借鉴的创业思想、商业理念、企业文化、运作模式和用人之道等。告诉你我创富没有神话。

《她的老街:1979―1983》

作者/张黎明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6年出版

作者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叙述1979―1983年有关深圳老街的变迁发展,记述了火车站、十字街、深圳墟、深圳河等重要地标及地名背后的故事,真实记录了深圳改革开放之初的建设。全书配以大量老深圳的图片和深圳有关的历史文献,极具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博雅展览馆深圳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博雅”处处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眼力大考验
志在“币”得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