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认识标签化是美国的一种堕落(社评)

2020-09-10 06:57
环球时报 2020-09-10
关键词:偏差对华标签

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一部电影惹来了争议,该片在新疆取景,并在片尾致谢的名单中有新疆自治区的宣传部门和具体拍摄地的公安部门等,美国一些人指责那些部门帮助“镇压了维吾尔人”,称迪士尼在新疆取景以及片尾的处理是对“镇压的支持”。

这是美国舆论场在对华问题上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又一极端表现,这种反应同时展示了美国社会对新疆认识的严重标签化。

作为一部电影,剧组去故事发生地附近取景,同时对给予了帮助的相关机构说一句谢谢,这难道不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商业社会应当鼓励的做法吗?如今这在美国成了问题,这个问题本身才是美国最大的问题。

新疆局势摆脱了动荡,实现了对全疆人民正常生活至关重要的稳定,这是有目共睹的客观现实。教培中心的设立与这个结果之间显然存在某种联系,这也不难悟出。但是美国和西方一些政治、舆论精英拒绝面对这个现实和如此明显的联系,非要给教培中心和新疆局势贴粗暴、恶毒的标签,他们的社会内部为何就出不来对这些标签合理性的质疑呢?

美国舆论的求实精神在对新疆问题上短路了,在对整个中国的认识上也出了大问题。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民生百般重视,对少数民族长期给予优待,怎么可能对一个具体的民族进行华盛顿所描述的邪恶的打压?美国有那么多从事调查性的媒体机构,为何就没有人去想,美西方对新疆贴的标签是把一个复杂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荒诞的极简压缩呢?

现在连一家电影公司常态化的操作也要经过上述标签的过滤,美国的体制性力量已经拒绝在新疆问题上思考了,他们的思想大门关闭了,这是堕落。

美国的涉华舆论如今像是传统傲慢、流氓主义、闭塞、土老帽的大杂烩。它失去了应有的复杂和丰富,也失去了流动性,变成了用音量和噪音占场子,蛮横,固执。他们塑造了一个与真实中国没多少关系的“美国舆论中的中国”,而且搞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美国舆论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机制出了根本性的偏差。中国是什么样的,主要由这么几拨人向公众描述:美国反华政客、在海外的“疆独”“藏独”组织和流亡民运人士、香港台湾的反北京力量、中国国内的异见人士等等。这些人组成了一个价值和利益同盟,但他们都远离构建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主体力量。

美国主流舆论场总的来说拒绝、排斥中国的主流声音,由于美国媒体对中国整体上的不友好,很多中国官员也不愿意沾它们,反过来进一步减少了那些媒体接触中国官员的机会,形成恶性循环。美国和西方媒体在中国有很多记者,但他们看到感受到的中国与中国人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有着巨大差异。

最重要的是,美国的一些政治精英了解美国社会的对华认识出现了偏差,但他们在故意强化这种偏差甚至以撒谎的方式误导美国社会,而美国国内形不成有效对冲这种误导的力量,以至于政治正确性逐渐彻底主导了美国的对华舆论,所以出现了对迪士尼公司上文所述的攻击。这不能不说是美国作为最发达西方社会的悲哀。▲

猜你喜欢
偏差对华标签
本期导读
50种认知性偏差
加固轰炸机
真相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标签新闻
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