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命运共同体建设

2020-09-10 07:45张庆冰
传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习近平

张庆冰

摘 要:本文以汉语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着眼点,提出共同体的构建要秉承平等互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基本准则。当前,中华民族语言命运体、中国与周边地区、非洲及阿拉伯地区语言命运共同体建设均取得了历史性的新成就,汉语国际传播治理体系也随之产生了可喜的新变化。

关键词:习近平;语言命运共同体;汉语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027-02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战略构想,引发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蓝图的实施与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普遍认同,成为构建构建国际新秩序的主要指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与开放包容的新世界[1],而语言作为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不同文明顺畅交流的先决条件。因此,构建人类语言命运共同体也就成为摆在汉语国际传播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语言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原则

构建人类语言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语言平等。语言只有使用人数多少的差别,绝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历史特点与发展需要的语言形态,任何外部势力无权干涉。语言主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的非法语言干涉,坚定不移地维护本国语言的独立性。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西方国家不顾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普遍反对,悍然推动所谓的“西方语言中心论”。一些西方语言学家在缺乏事实支撑与数据论证的前提下,虚构出一套所谓能涵盖世界上所有语言运作机制的“普世语法”,其本质还是西方文明论和西方霸权主义的集中体现。这些西方学术权威对非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一知半解,甚至是全然不知,其所创制的西方理论在非西方语言文化面前自然是苍白无力、贻笑大方的。然而,他们偏偏认为西方语言是语言发展的最高级形态,极力贬低、打压其他语言的生存空间,把冷战时零和博弈的思维运用得淋漓尽致。

与之相反,中国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所坚持的首要原则就是语言平等。我们认为,汉语、英语与世界上其他语种一样,都是各自国家民族独特文明的物质载体。各种语言都是世界语言大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了谁都是不行的。语言只有形式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并不存在高低优劣的区分。汉语与世界上的其它语言绝对不是相互排斥的对立关系,相反,每一种个体语言都是人类语言命运共同体的组成元素,共生共存,荣辱与共。

构建语言命运共同体,要始终把握合作共赢的原则。只有国与国携起手来,语言传播才能真正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受到了相关国家和人民的一致好评。中国的语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奉行互惠共赢的外交准则,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实实在在的进行语言交流,增进与中国文化的互学互信,达到文明交流互鉴的最终目的。反观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在语言推广过程中掺杂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赤裸裸地干涉他国内政,这种霸权主义的语言推广之路已经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抵制,注定是行不通的。

构建语言命运共同体,要把开放包容摆在突出位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背后都蕴含了样式各异的文化系统。世界上有7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超过6 000种语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构建了人类语言文化命运共同体。语言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只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独特的文明特色。如果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文化冲突,我们一定要站在人类语言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审视这种差异,充分尊重语言文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力争在语言交流中求同存异、携手并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际交往中奉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时代外交策略,为汉语国际传播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一定要坚持和而不同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交汇贯通。

二、构建语言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构建全人类语言命运共同体,必须以牢固的中华民族语言命运共同体作为基础。在中华民族内部,必须毫不动摇地推广普通话,全面消除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在传承地区与民族独特文化上的价值,继续做好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扶持工作,实现普通话与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和谐共生、协同进步。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内地对港澳台地区的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两岸四地在语言文化上的交流逐步推进,普通话与简化字在港澳台地区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中华民族语言命运共同体正在变得愈发牢固。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极其复杂,各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与周边国家共建语言命运共同体就成为构建全人类语言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中国与越南、老挝等国意识形态相同、政治制度相近,近年来双边语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理念的普遍认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语言合作也步入了新时代,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的语言文化交流稳步推进,来华留学生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亲、诚、惠、容”外交理念的引导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语言文化互认互信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以泰国为例,汉语已成为泰国国民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外语考试科目之一,各个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的热度持续高涨,学汉语已成为泰国中小学生的时尚之一。

构建人类语言命运共同体,必须注重构筑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语言命运共同体。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同非洲的关系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继续推动中非互设文化中心,支持非洲符合条件的教育机构申办孔子学院[2],中非语言文化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广大非洲人民都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给予非洲真诚无私、不附加其他政治条件的帮助表示出由衷的谢意。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虽然文化渊源不同、政治制度相异、意识形态相左,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指导下,两者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汉语国际传播经验表明,只要我们秉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三、語言治理格局的重塑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原有的以西方为核心的语言治理格局显然已经不能适合新时代语言治理体系的需要,必须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语言治理格局。我们必须要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体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民族利益的语言治理体系,打破西方在语言治理方面的绝对话语权,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语言传播机构在国际语言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的语言评价体制,实现国际语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主旨讲话.2017-12-01.

[2]习近平.携手共命运·同心共发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2018-09-03(01).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