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媒体思维变革与创新初探

2020-09-10 20:46杨丽娟
环球市场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广播电视

杨丽娟

摘要: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媒体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其中,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受众群体不断缩小。因此,为了促进广播、电视等传媒业的发展与优化,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广播电视应积极做好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与优化。

关键词:存在的不足;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从传播方式来看,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大众的信息接收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随手可得、随处可见、随时可议,微博、微信以及新闻客户端等软件凭借其实时、高效以及互动性强等优势受到了大众的高度关注,从而导致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媒业受众的大量流失。为了有效应对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广播电视应在新闻传播工作中与新媒体互动融合,以便实现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型与变革。

一、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存在的不足

总的来看,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问题上主要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与新媒体相比,其在新闻信息传播问题上普遍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多数信息仅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播放,同时广播电视缺乏存储功能,用户不能对新闻内容进行回放,限制了新闻传播质量的提升与优化[1]。另外,在報道过程中,广电传媒与受众之间缺乏互动,降低了用户的参与度,进而影响了媒体与受众间良好关系的构建。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业人员思维方式固化,众口难调

作为电视广播新闻的主要采集者和生产者,记者与编辑等从业者的思维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具有重要影响。有关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多数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思维较为固化和传统,不利于报道模式的有效转变。同时,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和选题角度相对单一,缺乏新颖感和吸引力,不利于受众阅读兴趣的合理调动,降低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与综合质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广播电视报道更加边缘化,竞争力进一步降低。

(二)新闻传播缺乏存储控制力,众心难调

与自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报道主要通过公共平台对信息进行发布,传播方式是即时的,信息听过看过就完成了,即使可以重播,也控制在有限的次数和时间内,在此过程中,受众往往处于被动信息接收的地位,无法自主进行视听信息的合理控制。基于这种信息发布模式,受众往往难以有效对新闻信息进行充分了解,不利于调动对新闻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新闻报道缺乏互动性,众目难聚

传统媒体因其自身的特性,受众很难与其进行交流互动,无法进行评论和信息的即时反馈。一方面致使媒体无法及时掌握、准确把握受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降低了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收听与观看欲望,容易导致受众的流失。尤其是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冲击下,这种由于交互性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愈发凸显。因此,为了保持受众黏性,广播电视应积极分析对策,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走出一条与新媒体互动融合之路。

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应对策略

(一)做好从业人员培训,转变媒介思维

为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优化节目内容和形式,传统媒体应积极做好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学习与知识交流的方式,引入新媒体技术与意识,努力构建全媒体平台,帮助媒体从业者进一步转变媒介思维,促进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同时,媒介从业人员应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利用新技术,分析抓取各个数据信息,整合新闻资源,采写制作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扩大传媒影响力

受众通过广播电视刚刚获取到一条重要的新闻信息,想要具体了解时,常常得不到满足,广播电视“一闪而过”的特性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探索需求。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与新媒体的有效合作,搭建网络平台,稳定受众群体。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应加强手机客户端的设计与应用,转变创新新闻报道模式,打破传统信息发布壁垒,受众在收听收看过程中随时可以暂停与录制,提升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接收率和反馈率,从而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三)加强传播互动性,提高受众参与度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网络数字技术让大众更有“话语权”,广大的“拇指一族”渴望通过不同的方式行使权力,而新媒体即时互动功能的设计与应用,正满足了大众这一需求。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想从媒介大战中突围,重新抢占媒介市场,提升收听率收视率,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互动平台和模式设计,保障受众“发言权”,实现受众黏性的合理提升。同时,通过对受众观点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摸清受众群体思维意识情况,从而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做法上,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客户端、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设置“投票栏”“留言板”“讨论区”等功能,给受众一个信息反馈“树洞”。也可以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主持人有意识地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受众在网络平台中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与讨论,从而肯定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的参与价值,提升受众收听收看的积极性。

三、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行业,广播电视要想在改革大潮中脱困,应打破传统模式,转变媒介思维,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突破之道,扩大其影响力。同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广播电视应改变以往单向信息发布的新闻报道方法,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与互动,以便强化社会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参与度,从而实现受众黏性的提升。另外,新闻工作者应该秉持初心,加强责任感,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多观察、多用脚、多动脑、多下笔”,不断掌握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以便促进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妮.“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规制探析[J].传媒论坛,2019,2(24):34-35.

[2]李建军.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探讨[J].采写编,2019(05):85-86.

[3]李月,黄雪.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新技术的应用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9(06):13-15.

[4]李文辉.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18,1(24):18-19.

[5]白双洋·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目标与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8,2(35):59+89.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广播电视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