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视域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研究

2020-09-10 07:22周宝伟洪伟
体育风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发展途径

周宝伟 洪伟

摘要: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在如火如荼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而竞技体育的一系列发展离不开生产和供给,离不开供需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必要从供需视角中剖析我国竞技体育在生产、供给、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本文结合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供需视角下的生产、供给、内容、方式、资源分配等方面探讨与研究我国竞技体育的结构与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供需视域;发展途径;供给改革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在不断的完善中快速发展成长起来,成为有别于一般性体育的特殊类型,有着独特的内涵与发展方向,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某一个单独的发展圈。然而在竞技体育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其生产与供给方面的发展战略逐渐被忽视,最终导致竞技体育在其他方面出现问题以致产生连锁反应,使得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而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方面的供给与人、社会、国家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基于竞技体育的供需视野,围绕新的生产、供给方式寻找新的切入点与发展战略。应当立足生产、供给、内容、方式、资源配置寻找问题,依托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进行供给产品结构的调整,用新的途径推进供给方面的改革,用新的发展定位为核心主体服务,同时用新的治理机制来调整供给方式,以达到供需平衡,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产业结构。

一、对我国竞技体育产品总体供需发展演变的研究

从我国成立开始,竞技体育与一般体育的任务都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强身健体、增强体魄。之后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地位方面的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供给主体已经逐步改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竞技体育的供需转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国家的发展需求为中心,用国家的需求引领人们的个人需求。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出来的政治特性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的体育需求,供给的不平衡性压抑了普通人的竞技体育需求。(2)在服务对象方面过于单一。结合时代背景,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围绕国家的发展需求,本应当服务于集体、个人的竞技体育却在很长的时间段着重于国家层面的发展需求,将群众的感受排除在外,使其逐渐缺少大众基础与呼声。

竞技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理应考虑多个层面(包括国家、集体、个人)的需求,基于不同方面的需要展开供给,以达到平衡、协调发展的目的,否则供给的失衡最终会使得竞技体育陷入僵化的局面[1]。

二、我国竞技体育生产与供给内容的发展方向研究

(一)生产与供给内容的类别

从整个竞技体育发展史来看,我国竞技体育生产与供给内容的类别主要有以下三种:(1)竞技争光类。(2)表演类。(3)参与类。我国在1949年建国初期主要是以竞技参与类产品为主,强调竞技体育为人民健康服务,后来又经历了以竞技争光类为主的阶段。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主要处于以竞技表演类、参与类产品混合发展的阶段,意味着竞技体育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同时,逐步促进大众的融合度。

(二)生产与供给内容的发展特征

基于供需视角能够分析出近年来竞技体育在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方面,从以竞技参与类为主转变为以竞技争光类为主,从注重人本身的体育健康转变为注重人们的精神发展,从大众化普及教育转变为精英教育。

然而,过于注重国家层面的荣誉以及人们在体育方面的精神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如果继续弱化竞技体育参与类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只注重竞技体育的精英与少部分人的教育,那么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很难接续发展下去。另外,我国竞技体育生产与供给内容基本上受到人民的发展需求、政府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影响,

三、我国竞技体育生产与供给主体的发展方向研究

(一)演变过程

从我国竞技体育生产投资的角度来看,在其整个发展史上,生产投资的主体逐步由政府向企业、学校、体育器材装备中心转变[2]。一直到近二十多年來成立的体育彩票,更加促进了它在事业、经营方面的收入。因此现在的投资总体局面是社会与市场共同参与,并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与市场辅助投资。从执行角度看,竞技体育逐步由全国体育总会执行管理转变为由体育俱乐部、学校、行业体协、体委部门等执行管理。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供给发展主要由体育俱乐部、各地方学校把控。

(二)特征分析

一方面,尽管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的生产与供给的主体历经了多方面的发展,但是无论其怎么改变,总体趋势仍然由政府把控。政府始终是竞技体育事业最大的投资主体,掌控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供给命脉。竞技体育在政府的影响下逐步职能化、专业化,也衍生出了一些特殊的利益集体。

另一方面,不难分析出我国政府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执行主体,用行政的权威性干预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竞技体育生产的差异性与不同需求,导致其自身干预内容、方式、程度、效果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与消极因素。

四、我国竞技体育生产与供给方式的发展方向研究

(一)发展过程分析

供给方式一般包含政府供给、社会供给、市场供给,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政府、市场、社会在生产与供给方式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竞技体育供给方式虽然交由社会组织施行,但是仍然由政府施加指导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强化了对产品的供给方式的主导,并强化其发展运行功能。近十几年来,随着市场资源配置制度的推动,国家又将部分供给方式的支配功能转让给市场,推进管办分离,改变原有的供给方式,增加竞技争光类产品供给。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我国对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以及供给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这个方面看,我国竞技体育供给方式的社会化与市场改革,能够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多元化。

(二)演变特征分析

一般来说,我国竞技体育的生产与供给方式由单一的政府供给转变为社会、市场、民间组织或者俱乐部共同影响。随着1980年后社会资本涌入竞技体育的生产、供给,社会与市场开始加强竞技体育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力度,并且方式多样,覆盖面广,基本覆盖三大类竞技体育产品[3]。相较于由政府主导的单一供给方式,这种多元的供给方式有利于优化竞技体育产品的资源配置,能够协调各方面需求。

五、我国竞技体育供给与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研究

(一)供给与资源配置的发展演变

从新中国建国初期一直到1979年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为计划式、指令式,行政计划成为当时唯一的资源配置手段,涉及财政、政治等多个方面。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配置资源逐渐被重视起来,我国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逐渐转变为以行政支配为主、市场配置为辅的资源配置方式。近年来,市场在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与市场的参与形式也日渐多样化。竞技体育运动员生活、训练、参赛等方面多由政府调控。

但是,从我国竞技体育重视奥运项目、重点项目以来,由于要根据在奥运中取得奖牌的类型来分配体育资源,资源配置就出现了失衡。我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还体现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分配上。一旦划分出区别性部门、地区、项目,那么资源配置也会出现失衡,十分不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4]。

(二)特征分析

纵观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发展,资源配置的手段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发展为多元化的调配手段,市场与政府的结合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了竞技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效果。从多个方面来看,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能够使得竞技体育健康发展。

六、我国竞技体育目前的供需环境与条件分析

从多方面来看,竞技体育尽管在供给与需求方面有多方面的不平衡之处,但是我国的宏观供需环境仍然有一定的优势。

(一)供需发展主体多元化

其主体的多样化为竞技体育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创造了巨大的需求条件,带动了整个竞技体育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品牌效益的发展,使得产品开展分层、分类生产供给,提高了竞技体育的供给效率。

(二)管理体制改革优化

随着社会化、市场化的普及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行政管理机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逐渐加强了与市场调控机制的结合程度,社会与市场力量逐步扩大参与范围。社会、市场、政府三方在竞技体育的供给侧改革中逐步达到利益均衡,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

(三)经济社会的服务需求不断强化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家将竞技体育事业也摆在文化体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并在多个方面开展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促进职业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七、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建议

(一)开展生产与供给主体的结构性改革

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生产与供给方面来看,基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必要调整生产与供给对象的关系。政府、市场应当关注竞技体育的多元价值主体,分清服务于人、社会、国家这三个层面的不同需求。针对个人(即运动员),主要提供帮助他们提升能力与水平的产品,对于非运动员则可以提供参与类竞技体育产品,针对国家则侧重于提供为国争光类的产品[5]。

(二)开展生产与供给方式的结构性改革

基于我国经济体育生产与供给方式的背景,需要削弱政府参与竞技体育产品的供给生产,进一步发挥社会与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同时,可以采用相对平衡、协调的资源配置方式,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不同发展需求来调整资源配置。

(三)开展发展定位的调整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应当调整其在市场中的发展定位,形成以人与社会为中心的双维度定位。从人的维度来看,竞技体育的定位应当发挥其教育功能,帮助人在健康、价值层面达到自我實现。而基于社会层面,竞技体育的生产、供给应当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协调不同方面的发展。

另外,还可以结合政府的服务型功能加强对民众的引导、价值定位,同时可以提升生产的革新技术,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四)开展管理制度与供给方式的创新

在整个竞技体育对不同主体的供给中,应当在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中调整管理制度与供给方式,降低制度型的交易成本,释放经济资本的活力,创新管制资本的方式,放宽资本流动的档口。同时,还可以依据相关政策打破原有的竞争体育垄断资本的局面,释放经济活力,从源头创新供给方式。在社会与市场的资源管控方面,政府应当利用不同的资源促进民间资本力量的成长,以提升竞技体育的发展活力。

八、总结

竞技体育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调配与平衡,而无论是从供给方式、供给主体、供给内容还是资源配置方面来看,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协调都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三方的平衡,才能更好地保障。

参考文献

[1]辜德宏.供需视域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3):14–25+32.

[2]林琦.基于供需视角的竞技体育投资体系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4(1):58–61.

[3]黄华明,苏明理.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研究——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4):396–398.

[4]梁青.新形势下我国竞技体育改革方向及演进态势分析——基于转型陷阱及自组织理论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5):16–19.

[5]王洪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J].成功:教育,2012,(12):277.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发展途径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我国内陆地区口岸发展现状、成效与途径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