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民间艺术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2020-09-10 07:22李捷张玉剑简玉海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李捷 张玉剑 简玉海

摘要:民间面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俗观念、民俗生活和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之一,但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其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工作的讲话内容为精神指引,南山小学以“民间面塑”为切入点,通过面塑课程设置、面塑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学生训练和民俗工作坊特色打造这五方面的切实行动,取得了“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基础性成果和学生小课题研究、项目式学习和名师工作室落实等创新性成果,本着“弘扬传统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原则,融合陶行知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美育工程探索。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 民间面塑 工匠精神 特色项目

面塑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关于面塑的文字记载,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观念、民俗生活和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民间面塑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南山小学建于1921年,经过98年的发展,她由一所村小演变成了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漫长的岁月,使她拥有了传承与发展、整合与创新的基因。一所老校与传统民间艺术似乎本身就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南山小学选择了面塑,这也是对“生活即教育”的陶行知理念的传承。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面塑以日常的面粉为主料,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它还具有色彩丰富、体积小、便于携带等特点,随手能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学生的喜爱。

南山小学地处城中村,非深户学生所占比重较大,7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淳朴而又好动气质激发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大胆与无畏,这些都是面塑这门艺术所需要的宝贵元素。而类似于泥塑的面塑,无疑能舒展他们心中的乡土情怀。此外,南山小学是“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板校”,“一级一技能”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为学校开展面塑特色项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目前,正处于旧址新建中的南山小学又以“和·融教育理念”为弘扬传统民间艺术增添了内生动力。

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这一文件也为南山小学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探索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我们的做法

2011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精神,我校结合实际,经过专家论证,确立了将民间面塑作为美育工作的突破口。我校将民间面塑纳入了学校发展规划中的“和·融艺术课程”体系,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艺术工作领导小组,以保障面塑项目的持续推进。主要做法有五点:

1.课程设置

总特点:普及面塑课与面塑制作提高课程相结合。

(1)开齐开足正常的艺术课程(美术、音乐):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

(2)面塑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艺术课程,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周上一节面塑课;

(3)结合学校“四点半”课堂,开设面塑制作提高班。

2.教材编写

總特点:以十二生肖制作为主要内容。

南山小学组织美术教师编写的《面塑启蒙》教材,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十二生肖为主要内容,使学生不但能掌握面塑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师资培养

总特点:以民间艺人为引领,培养骨干教师,扩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影响。

(1)民间艺人引领

在文博会上,我们遇到了民间艺人鲍沪生先生,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鲍先生和面塑创作的认识。本着虚心求学、精益求精的原则,我们将鲍沪生先生请进了课堂,对我校美术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从材料的准备到制作过程,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精准操作,使我校美术教师在面塑材料调制、面塑创作的技艺方面吸收到了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精髓,体验到了民间艺人身上特有的“工匠精神”。

(2)骨干教师培养

在师资上,学校艺术教师共11名,民间面塑艺人1名;在专业培养上,南山小学安排张玉剑、王鑫老师参加了广东省强师工程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其中,王鑫老师共参加广东省强师工程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2期,成长为肖栋昆南山区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南山区优秀教师;张玉剑老师成长为南山区骨干教师、南山区学科技术导师、深圳市优秀教师。

(3)名师工作室带动

学校聘请教科研专家高永胜、深圳市名师肖栋昆老师为顾问指导,以张玉剑名师工作室为主体开展活动,辐射区内外学校,多次在南山区全体美术教师会议、南山区美术特色工坊研讨会、南山区美术新岗教师培训会上做经验介绍,以工作室活动锻炼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扩大我校面塑特色项目的影响力。

4.学生训练

总特点:中年段试点,向低高段辐射,并开展多形式面塑活动。

(1)四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面塑制作课,聘请民间艺术大师到校指导教学,并适时开展面塑制作竞赛和民俗文化展示活动,以此形成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常态化特点,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稳定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结合学校工会组织的“教师中秋手工月饼制作”“和融校园庆端午、五色新丝缠角粽”等活动,开展了相关的面塑制作活动和民俗活动;

(3)定期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授课,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民间艺人制作面塑的全过程。学生从简单的面塑材料准备入手,通过选择合适的面粉、加工和面、材料染色、后期储藏以及对湿度、温度、色彩把控等多道工序,经历成功与失败,在面塑捏制过程中形成精雕细琢和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以中年段为主,辐射低高年段的策略,强有力地给面塑工作室提供了稳定的生源,为美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特色打造

总特点:打造南山小学专属面塑工作坊,进行区域展示和竞赛展示,增强区域影响力和工作坊知名度。

(1)建工作坊

南山小学以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民族气质”为目标,成立了以美术教师、民间面塑艺人为主要成员的中华传统民间面塑工作坊。

(2)区域展演

区域展演是一种提高知名度、增加影响力的重要活动。基于对本校面塑工作坊的信心和认识,力求扩大面塑这一美育活动的影响,学校多次参加艺术节传统文化节民间美术——面塑展演。除此之外,南山小学参加了南山区近5届艺术节视觉作品展,展出面塑作品200余件,吸引了大量参展人员的关注。另外,南山小学参加了南山区传统手工艺培训进校园现场展演,展出了南山小学面塑工作坊的成果。

2012年,南山小学承担了深圳市“体育艺术2+1”现场分会场工作,面塑是主要展示项目;2015年,南山小学的《福娃抱魚》《三阳开泰》等多件面塑作品在深圳市中小学生艺术基地展出;2017年,南山小学参加了深圳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好课程”现场展示,为现场教师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2018年,南山小学参加深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被深圳市选送参加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3)参加竞赛

2013年,南山小学面塑工作坊参加南山区“创意无限”中小学生综合绘画实践视觉作品展评,荣获8个一等奖;2014年12月,参加深圳市首届中小学生创意设计(手工)现场比赛,获团体二等奖,《南方都市报》对此进行了报道;2018年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生手工艺作品展示,我校展品被评为三等奖;面塑工坊的学生程心怡参加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美术作品类一等奖。

(4)经费投入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申报领导小组,每年投入面塑特色专项经费15万元,经费投入充足。这也表现了学校对面塑工作和以面塑为代表的美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取得的成果

在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下,南山小学在以面塑为突破点的美育课程进展中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成果和创新成果。

1.基础性成果

南山小学自2011年开展中华传统面塑特色项目实践以来,面塑项目多次参加省、市、区展示、展演,获得南山区艺术工作现场会美术特色工坊展演优秀组织奖,被评为南山区美术教育特色学校;承担了深圳市体育艺术2+1项目分会场展示工作,被评为深圳市民间传统艺术——面塑“好课程”。2018年,我校代表南山区参加了深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之艺术实践工作坊现场展示,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代表深圳市参加广东省第五、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2019年12月,我校已经通过了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民间面塑项目”的复评。

2.创新成果

(1)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申请并立项的深圳市2017年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中华传统民间面塑设计制作研究。目前,课题已通过结题验收。以课题研究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索面塑制作的学习过程,是对传统特色项目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开展项目式学习,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成功申报了陕西师大的《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国家课程项目式重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民间美术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高科技和传统技艺的项目式研究,推动了传统民间面塑的发展和技术革新,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素养。

(3)发挥名师辐射作用,落实名师工作室

由南山区美术教研员高永胜教科研专家工作室做引领,推动张玉剑名师工作室面塑特色活动的开展;邀请深圳市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民忠老师来校指导,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进校园培训活动,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

三、思考与展望

如何给传统的民间面塑赋予时代色彩?如何让面塑从大众化走向精品化?如何为学生进行面塑活动创设更好的软、硬环境?我们正在探索。

目前,南山小学正在旧址建新校的过程中,在借址办学的过渡期,我们必须在“加大投入”和“要有所保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但是,新校建成后,艺术中心、未来学习中心和学生展示中心将为学校民间面塑创造一个崭新的天地。

“民间面塑”是我校“和·融”课程体系中的最有特色、最亮丽的课程。我们将它融入南山小学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在这条路上,我们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5-9-15[2018-5-1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1509/t20150928_211095.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京生.论工匠精神与民族复兴[EB/OL].人民网,2016-05-10,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510/ c1003-28339688.html,2016-5-10/2018-5-15.

[4]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述要之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J ].中国美术教育,2016(4):8.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