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使臣金尚宪燕行诗述略

2020-09-10 07:22杨柳青
今古文创 2020年9期

杨柳青

【摘要】 金尚宪作为明朝时期出使中国的朝鲜使臣,在其燕行诗中以异域人的眼光,书写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文化风俗、山川景色等,体现了朝鲜文人深厚的儒学修养和精湛的诗文技巧,也反映了中朝两国之间紧密的文化交流关系。

【关键词】 金尚宪;中国使行;朝天录;燕行诗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25-02

金尚宪(1570—1652),字叔度,号清阴,石室山人、西涧老人,朝鲜朝中期大臣、文士,朝鲜爱国名臣。著述颇丰,有《朝天录》《清平录》《雪窖集》《南槎录》等诗文集。部分作品散失,存世作品收录为《清阴集》四十卷。《朝鲜李朝实录》中有记载,金尚宪“为文简严,诗亦典雅,有《清阴集》行于世。”天启六年(1626),金尚宪作为圣节兼谢恩陈奏使出使中国,经由海路到达登州登陆,转陆路前往北京朝贡。在此次朝天途中,他创作了大量诗歌记录自己一路的所见所感,留存136首,收录于《清阴先生集》第九卷《朝天录》中。

《朝天录》中的燕行诗歌,是金尚宪以“异域之眼”的特殊视角观察得到的亲身体验,这些诗歌细致描绘了其沿途所见之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对古之贤者的凭吊,以及漫漫使行途中的思乡之情。此外,他结交了明朝的官员文士,彼此交游唱酬,留有多首互赠、送别之诗歌。

一、异国风光,游心骋目

登州是朝鲜使臣由海路进入大明的落帆之地,繁华的登州城、巍峨的蓬莱阁、众多的美景名胜,无疑给初次踏上明朝国土的金尚宪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面对新奇的异域风光,他挥洒笔墨写下了多首赞颂明朝壮美河山的著名诗篇。

登州楼观跨虚空,势压沧溟万里穷。

桥石已从秦帝断,星槎惟许汉臣通。

乾坤荡漾洪波里,日月分开积气中。

半世远游今白发,百年奇绝此难同。

这首《登蓬莱阁》是金尚宪对蓬莱阁所见壮阔景观的盛赞。南宋诗人范成大有诗句形容蓬莱阁:“鳌背飞来绀碧浮,人间还有小蓬丘。不须击水三千里,已压中天十二楼。”金尚宪此诗的首联和颈联也描写了蓬莱阁“势压沧溟”的恢弘气派和“乾坤荡漾”的海天景色,画面感极强。登临此阁,金尚宪不禁联想起秦始皇求仙和张骞乘槎的神话传说,始皇求仙之路虚无缥缈早已断送,而出使西域的张骞却打通了汉朝与外界交流的通道。金尚宪此次远行出使,此情此景亦使他体会到不辱君命的强烈使命感。而想到自己半生远游已生华发,此见蓬莱阁之美景却属人生初次,顿觉心旷神怡接连慨叹此生无憾。我们也得以从诗中感受到他首次出使明朝难掩的兴奋和对未来旅途的期许。

此后,金尚宪一行从登州出发,经莱州、青州后北上济南,由河间府进入北京。一路游历饱览各地风光,有描写济南风物的《趵突泉》《大明湖》等:“灵源喷玉泻滔滔,水面跳珠一尺高”“济南官府古名都,楼观苍茫压太湖”。《德州》一诗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幽蓟地连民俗劲,江淮货集市廛稠。千家灯火秋秋砧夜,万里风帆估客舟。”《河间道中》写秋日风光:“芜葭秋水浸平堤,万柳参差夹路低。”观天坛吟诗句:“郊垣如璧帝丘圆,古柏苍苍几岁年。”在北京期间还写有组诗《燕都八景》等。

二、使行漫漫,思乡情切

金尚宪使团一行于天启六年(1626)七月启程朝天,次年四月回程,一路虽游历见识诸多,但终究难抵使行路途遥远艰辛,舟车劳顿正可谓“征途苦乐谁相问”,因此金尚宪常借詩抒发其羁旅之苦。《暮宿禹城县》一诗即是描写其使行途中惆怅苦闷心情的典型之作。

微茫平野四粘天,恍惚如登泛海舩。

夹道人家千里亘,浮空烟树万重连。

风沙暗换客中髩,诗景苦催愁里篇。

日暮旅亭何处是,禹园秋色古城边。

这首诗是金尚宪路经禹城县境内时所作。时值秋季,夜幕降临,远眺环绕四周的苍茫原野,竟令人神情恍惚仿佛正颠簸于来时那充满险恶的海上航程,此开篇即铺陈出极为宏大的气象景观,旅人置身其间渺如沧海一粟。路途风沙摧残,扰人无情,鬓间白发不觉间又增添几多。金尚宪曾在诗中数次描写被风沙侵袭之苦,《征途》中遭遇风沙迷眼:“征途一月困风埃,北望燕山眼未开。”以《尘》为题作排律长诗一首,诗云:“燕地饶风沙,况逢秋不雨。簸扬振四野,澒洞弥九土”“百物尽无光,万类同受苦”,足以见得朝天之路不时遭遇困苦,令人倍感艰辛。再回看此时眼前万家灯火连绵不绝,愈发衬托出自己远离故土的孤寂飘零,“日暮旅亭何处是”即隐约透露出金尚宪对未知前路产生的迷茫和担忧。此情此景,唯有赋诗一首借以疏解心中积聚的惆怅与落寞。使行漫漫,金尚宪多次陷入愁绪,《青州道中》一诗尤显凄苦:“北风剪剪秋声急,黄叶纷纷不可拾。海云惨澹寒日落,孤飞南雁何处宿。牛羊各已归巷陌,征夫旷野行未息。停骖却问青州路,极目苍苍杳烟树。”

远离故土不断奔波的使行路上,朝鲜使臣时常触景生情,赋诗抒发思念故乡、怀恋亲朋之情。这在金尚宪的燕行诗中尤显突出,他以大量饱含真情的诗句,朴实自然地流露出他的殷切思念,特别是每逢佳节之际更多有思乡感怀之作。唐代诗人王维有千古佳句“独在异乡为异客”,金尚宪《登州对菊有感》诗云:“八月微霜菊有芳,异乡为客倍情伤。遥知故国东篱下,无数金钱满地黄”,在赏菊之时,表达了其远游在外无比思乡的离愁别绪。《九日黄山途中感怀》中,“佳节重阳客里逢,故园回首海天东”,重阳之日他回想起往年在家乡与亲朋共度重阳节,不禁遥对故乡的方向望眼欲穿。《除夜旅怀》更饱含着诗人羁旅之愁苦、人生之无奈:“守岁岁不住,怀人人亦遐。”《人日》一诗,则写出了金尚宪盼望早归却归期遥遥的寂寥心境:“寒意腊前減,归期春后遥。”

三、人文关照,怀古论今

明朝朝鲜使臣朝天路线上所经的莱州和青州,皆为蕴含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文化名城,历史上名人辈出,人文古迹遍布。儒学修养深厚的金尚宪在此一带访古凭吊,瞻仰名人故里,创作了多首怀古诗。过莱州掖县所作《过宋辛次膺故里》为其中一首。

南渡名臣第一流,澹菴前后少公俦。

千秋故里依然在,尚有当时谏草不。

这首诗赞扬南宋爱国官员辛次膺敢于直言进谏,力主抗金。联想到当时明朝正与后金对峙交战,而朝鲜朝中对抗击后金与否形成两派分立的局面,“主战派”的金尚宪借此地发出拷问——“千秋故里依然在,尚有当年谏草不”,流露出对家国强烈的政治关怀。

过晏婴故乡,金尚宪作《晏平仲古里(其一)》:“圣称善交人,古逢知己伸。何嫌六尺短,万古几长身。”表达了自己愿像晏平仲般为国效力不辱使命,青史留名的政治抱负。《王裒古里》一诗写尽了“大孝终身慕父母”的楷模王裒其悲剧的一生:“乡里千秋感孝恩,至今应废蓼莪诗。寒原古柏西风咽,似助当时不尽悲。”此外,还赋诗《东方朔故里》《陈仲子故里》以凭吊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战国思想家、隐士陈仲子。

金尚宪在莱州时见晚明孙继善所建的花园过度奢靡浮华,引起了他对明朝官员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的批判和忧虑。一掷千金的“舞台歌榭”,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这一时的风光又能持续多久,即便那多年在京为官的人,也有辉煌与显赫不复存在之时,只留得“秋风落叶”的一地凋零颓败。诗中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与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暗含着金尚宪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敏锐感悟,写出了他对王朝荣辱兴衰的深切慨叹。《莱州孙给事花园》一诗是金尚宪对后人的警示。

辇石移花度几岑,舞台歌榭费千金。

十年京洛趍朝去,门掩秋风落叶深。

四、交游唱和,珍视友谊

金尚宪在朝天途中结识有多位明朝官员、文士、僧侣等,他们交游唱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其中与金尚宪往来最为频繁的是他在登州结识的文人吳大斌。金尚宪在一首次韵诗中这样记载了吴大斌的身份:“越人吴大斌,久居辽东,避乱来住登州。号晴川。”同样身处异乡漂泊在外,两人一见如故,频繁往来并有多首诗歌唱和互赠。

初次相识,吴大斌即赋《自嘲》《月夜闻笛》两首诗赠予金尚宪,表达了他对远道而来的朝鲜使臣的关切:“莫问故乡音信断,东风一夜到边城”。这既是对金尚宪的安慰,也是吴大斌盼望战乱平定早日归乡心情的写照。金尚宪回赠次韵诗《次吴晴川绝句二首》,其一诗曰:

离居悄悄易伤情,更值清秋月正明。

何处西风吹玉笛,一时流恨满江城。

“月是故乡明”,而两人皆远离故土,个人愁绪与家国情感交织在一起,不免惺惺相惜,于是就有了后来吴大斌携酒到访,两人酒到浓时“傍人莫怪轻垂泪,从古英雄感慨多”的真情流露。金尚宪的离别诗《发登州留别吴晴川》则见证了两人分别之际依依惜别之情:“世上不乏有心人,一朝契合如有神”,展望前途,“明朝别后燕山道,黄叶白云愁欲老”,离别的愁思弥漫心头。

金尚宪还结识了明都察院都御史张延登,并受邀到其府邸游览花园和御风亭,写有《题邹平城外张察院御风亭》《张察院城内花园,观石假山》,惊喜赞叹道:“须向蓬莱海上路,好从平地觅神仙”,“一入洞天尘梦醒,人间始信有仇池”。金尚宪在登州还曾结识永禅寺沛庵禅师并赠诗两首,题为《登州永禅寺感怀赠沛庵禅老》《重赠沛庵禅师》。

五、结语

朝鲜使臣金尚宪所创作的燕行诗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得到众多中国官员文士的肯定和赞扬,明朝礼部侍郎李康先为金尚宪《朝天录》作序,盛赞其诗文:“识趣高迈,襟怀寥廓”,清代王士祯评价其“《朝天录》一卷,诗多佳句”。这种沟通和互动不断加强了中朝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此外,我们也得以从域外的视角反观中国社会和文化,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角度,弥补了国内的史料不足。

参考文献

[1]林基中.燕行录全集[M].韩国:东国大学出版部,2001.

[2]刘晓东.明代朝鲜使臣胶东纪行诗探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3]韦旭升.朝鲜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黄健.朝鲜士人金尚宪燕行考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160-162.

[5]漆永祥.“燕行录学”刍议[J].东疆学刊,2019,36(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