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电影文学改编研究

2020-09-10 07:22来庆刚王春杰孙章煜
今古文创 2020年40期
关键词:王家卫

来庆刚 王春杰 孙章煜

【摘要】 《花样年华》取材于香港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对倒》,但并未沿用原作中的人物与情节,而是另起炉灶,讲述了周慕云和苏丽珍这一对中年男女因缘巧合又无奈错过的婚外恋情。本文尝试以《花样年华》为例,探究王家卫作品中文学与电影文本的互融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王家卫;文学改编;《花样年华》;《对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27-02

电影自诞生起,其取材便常常以文学作品为来源。文学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互动、碰撞与融合也促进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各自发展。作为华语电影的代表性导演之一,王家卫的作品也常常取材于文学作品,但通常对王家卫电影的解读大多立足于其影像风格的特立独行而忽略其文学价值。因此,本文尝试以《花样年华》为例,探究王家卫作品中文学与电影文本的互融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后现代语境下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

通常情况下,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依据其对原作改编程度的不同而分为忠实改编以及松散改编等不同类型。《花样年华》取材于香港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对倒》,原作讲述由上海移居香港的成年男性淳于白和香港本地女孩亚杏这身份年龄各不相同的两人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既存在交集又大相径庭的生活。《花样年华》并未沿用原作中的人物与情节,而是另起炉灶,讲述了周慕云和苏丽珍这一对中年男女因缘巧合又无奈错过的婚外恋情。因此《花样年华》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忠实改编,但原作中“对倒”的意念却得以保留,并贯穿影片始终,使“对倒”成为传递影片叙事与主题的重要途径。

(一)身份“对倒”中呈现出的情感反叛与内心孤独的后现代困境

与小说《对倒》表现的香港不同,《花样年华》借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传递出了当下都市人的孤独和迷茫感,把后现代语境中人的孤独与反叛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表层叙事上看,影片描绘了两个已婚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关于情感的认同与背叛。周慕云和苏丽珍二人因各自伴侣的背叛而相识,相同的情感经历、同为“被背叛者”的落寞心境让他们相互吸引,但他们又不愿如各自的伴侣那般陷入他们所深恶痛绝的婚外恋泥沼中,因而与一般的爱情故事往往描绘相爱的人如何冲破阻力走到一起不同,他们的爱情表现为一种无法相爱又爱而不得的情感困境。导演从这种情感困境出发,细腻地描绘了周苏二人从开始的小心试探到心意暗通,再到最终分手,各自回归孤独的过程,将他们相互慰藉却无法突破的情感困境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虽然二人坚守着最初的承诺,“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但最终他们却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情感困境。由“被背叛者”到“背叛者”,这种身份上的“对倒”正是他们痛苦的根源,因而他们一面怨恨另一半对情感的背叛,却也因此而有了探视对方内心,并与之达成谅解的契机。但另一方面,影片又没有将主题局限在关于婚外情的探讨上,而是借由婚外情的外衣深入到了现代人孤独、空虚的内心世界。电影中不仅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爱人出轨的不幸,更多地表现了后现代生活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孤独以及情感的寂寞,“王家卫在其电影中刻画的人物性格和感情经历就像是生活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人们,感知不到自我的独特性,情感也渐渐消失”[1]。周慕云和苏丽珍的问题不仅是爱情上的个人困境,更隐喻了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状态下人的精神越来越孤独和封闭的后现代困境。正如小说中淳于白和亚杏虽然近在咫尺却素不相识一般,周苏二人无处诉说的爱情困境映照着每个身处都市中却无法相互沟通、深深困于交际匮乏状态的普通人。

(二)情感“对倒”中的道德理性和人性挣扎

小说《对倒》中的女主人公亚杏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但影片却塑造了两个拘于传统伦理的人物。苏丽珍是恪守传统伦理的。她理性克制,端庄体面。在面对丈夫的背叛時,她不动声色甚至隐忍克制,然而内心的不甘和好奇又促使她开始试探周慕云,他们模拟自己伴侣在一起时的场景,这过程中感情不断地积累。但她最终无法逃脱世俗的眼光和道德的束缚,那句“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仿佛魔咒一般,束缚了她投向爱情的脚步,使她在这段感情当中既有冲动,却又始终保持着惊人的理性与克制。而周慕云也同样在感情和道德的漩涡中挣扎。在感情和道德的两难中,他们相互猜测、试探,却又始终无法突破这种困境。在情感冲动与理性自持的“对倒”中,他们最终选择了回到各自的生活。正如小说中淳于白和亚杏的“对倒”人生一样,电影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番情感挣扎之后最后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一前一后的对比正如同镜中影像的“对倒”。王家卫虽没有沿用小说故事,却提取了其“对倒”人生中蕴含的遗憾情绪,用含蓄的电影语言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了主人公在“对倒”的情感困惑中的挣扎。

二、影像语言对文学意蕴的具象化呈现

(一)叙事和画面构图中的文学意象

《花样年华》并没有完全沿用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类似散点叙事的手法来平行展现周苏二人的生活轨迹。这与小说对淳于白和亚杏生活的双线并行的叙事具有相似性。淳于白和亚杏居住在一条街道上,互不相识却在生活中存在诸多共同的空间,如服装店、金铺,以及他们曾共同遇见同一人等等,为他们的邂逅提供了种种可能性。《花样年华》也同样将周慕云与苏丽珍安排成门挨门的邻居。两人在搬家第一天的场景中就充满了“对倒”感,搬家工人频频将两家的家具放错在对方家中。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周苏二人的生活尚无交集,摄影机用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客观记录了他们比邻而居却毫无关联的生活,他们各自的家庭、工作以及日常的进进出出。这种叙事手法一方面使苏丽珍与周慕云二人在生活空间上始终处于隔阂状态,暗示出最终结局的分离,另一方面也传递了一种含蓄而疏离的情绪氛围,这是王家卫影片的重要特色。从《阿飞正传》到《重庆森林》再到《2046》等影片,王家卫一直在倾心表达现代都市拥挤繁华的表象下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孤独,叙事也往往打破线性规则紧密的叙事链条,呈现出松散和淡化情节的倾向。从影像角度上看,《花样年华》在很多场景中都是用了对称构图来表现周慕云和苏丽珍的对应关系,如咖啡馆二人初次约会的场景,以及二人模仿各自配偶如何反应的戏中戏场面等。“画面刻意营造的‘对倒’结构与电影叙事间的关系由最开始的生硬套入到最后的自然融合这一进化过程透露出了‘对倒’画面在电影叙事上的特殊意义”。[2]影片也经常出现毫无整体感的残缺的画面,以不规则构图的方式来传递出情感本身的无中心感和安全感缺失,渲染出周苏二人在道德伦理边缘试探的独特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各自命运和感情的未来无法把握的不安,显示了主人公在这种环境下的孤独和无奈,以及生活失去重心的“对倒”感。而且导演善于通过镜子取景,这其中不仅有画面构图的考虑,更多地传达出作者对这段感情的态度,即暗示主人公犹如镜子一般“对倒”的情感,而这段情感最终并未成真,也正是源于主人公内心对不想陷入这种“对倒”生活的坚持。

(二)背景音乐对小说原作的呼應

文学无法通过有形的音乐渲染情绪,而音乐恰是电影的优势。在《花样年华》中,音乐与影像相辅相成,渲染气氛、抒发着主人公的情感同时以一种声画结合的形式呼应着小说原作中无处不在的落寞、错过等情绪。首先,影片中的音乐很符合20世纪60、70年代香港文化的时代背景,符合香港社会各色文化交汇的地域特征,同时又呈现出典型的旧上海气息,如那首点题的《花样年华》般,勾勒出旧上海的烟火日常,纸醉金迷,以此呼应小说中时隐时现的旧上海气息。可以说,从小成长于上海的王家卫对旧上海气息的把握炉火纯青,其颓废、消沉而又氤氲着欲望的怀旧氛围随着贴切的配乐缓缓流淌而出,另一方面又借旧上海氛围含蓄地传递出回归前夕香港社会普遍弥漫的怀旧情绪。其次,音乐贴切地塑造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影片主题曲利用大提琴如泣如诉的音色营造出一种暧昧、温暖又神秘的意境。这段旋律出现在苏丽珍拎着保温套去买面的场景中。苏丽珍脚步轻快地踏着节奏行走在狭窄的街巷,音乐的节奏和着落寞的背影渲染出一种孤独的生活常态,又暗示着爱情即将来临。也恰是在这一次她遇到了与她擦肩而过的周慕云,跳动的音色恰如他们不经意间被拨动的心弦。另一个场景中,苏丽珍和周慕云约在咖啡馆见面,话语含蓄地道出各自的伴侣已经出轨,影片使用了爵士乐作为背景音乐,一方面与咖啡馆场景相符,另一方面则渲染出二人对对方语焉不详、欲说还休的试探心理,轻快的爵士乐也反衬出他们内心的痛苦。影片最后二人分手后,周慕云独自一人站在有着大红窗帘的窗前,神情落寞,爵士乐再一次响起,呼应二人第一次约会时情感的开始状态,两相对比之下强调此时他内心的悲凉,对苏丽珍的不舍。此外,随处流淌的《花样年华》的歌声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即拥有花一样的年华却无法拥有美好的情感。同时,这种人物和情感上的反向设置恰恰暗合了影片的内在主旨也就是“对倒”,使之与小说中描绘的老男人淳于白与少女亚杏之间同一时空不同经历的“对倒”人生相呼应,这种“错过”的遗憾情绪使影片从深层次意蕴上体现出了对小说原作的回归。

从文学改编的角度来看,《花样年华》体现出王家卫小说和电影互文关系的典型特征。正如《东邪西毒》对《射雕英雄传》的颠覆性改编,《花样年华》也极大程度上脱离了小说原作的情节和人物设置,体现出电影改编的极大自由,但同时电影在主题意蕴和深层次情感上又多次呼应小说,呈现出了对原作的回归,这同样也是一种文本上的“对倒”。尽管王家卫电影的文学改编经常如他的影像风格一样天马行空,自由挥洒,但这种看似随意的改编风格仍然透露出王家卫电影和文学在深层意蕴上的内在联结。分析这种文本“对倒”,对探究王家卫电影的叙事及其背后文学与电影在文本形式上的互动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烁.论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性[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2]刘欣欣,周文萍.谈《对倒》和《花样年华》的“对倒”意念[J]粤海风,2018,(01).

作者简介:

来庆刚,山东日照人,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7级本科生。

王春杰,山东滨州人,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7级本科生。

孙章煜,山东聊城人,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7级本科生。(指导教师:白娟娟)

猜你喜欢
王家卫
爱上王家卫,理解王家卫
王家卫:最快的捷径,反而是慢
王家卫:墨镜背后有故事
王家卫 哈佛校友
王家卫的准备
王家卫获颁卢米埃尔奖
王家卫混搭周星驰奇怪电影
王家卫携新书做客美国电影艺术学会
王家卫将首拍网剧
写给初混职场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