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数字“三”

2020-09-10 07:22李雪梅晋克俭
今古文创 2020年40期
关键词:文化意义成语数字

李雪梅 晋克俭

【摘要】 数字作为语言符号和文化符号,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演变,其含义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数字“三”作为中华民族吉祥数字的代表,与“三”有关的成语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数字“三”的文化意义,进一步解析“三X式”“三与基数共现式”“叠用与复现”“三”与历史故事这几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成语形式,去探寻它所蕴含的文化。此外,根据数字“三”的能产性特点,借助图示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与“三”有关的阴数“六”和阳数“九”被中国人偏爱的原因。

【关键词】 数字“三”;文化意义;成语;能产性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90-03

东方文化中的数字“三”是神秘而又富有色彩,且“三”又表示幸运与富贵的含义[1]。《说文解字》中认为:“三”,“天地之道也。”作为一个指事字,数字“三”的第一横代表“天”,第二横代表“人”,第三横代表“地”,统称“三才”。可见,“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语言符号与文化符号。同时,数字“三”更是一个完美的数字,它几乎在所有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性,尊贵与吉祥的象征[2]。通过对数字“三”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三”的包容性与代表性,走进这个被中国人所偏爱的数字,感受其文化魅力。

一、数字“三”的文化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三”

古人对数字“三”非常重视。“三”字无所不在,它遍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三”的踪影[3]。从神话传说中的“三神”到纲常伦理中的“三纲”以及教育中的“三学”都体现了中国人对数字“三”的喜爱。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也对这一数字进行了思想上诠释,使得“三”成为文化符号的代称。先秦时期,儒家对数字“三”的阐述也令人尊崇。《论语》记录“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有着引导作用的经典名句表达了儒家对数字“三”的运用与解读。《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三乐”,即“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聚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将数字“三”与“父母健在,兄弟平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的三大快乐结合在一起。

道家思想中也体现了对数字“三”的情有独钟。《道德经》里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独一无二的,是一切事物的来源。道中所包含的阴阳之气,相互交融形成三。数字“三”作为一个特殊的数字流传于中华文化中,“三”即“多”,这是老子对数字“三”的释义。庄子则将人生的智慧写进三条鱼的故事里,提出了三重境界:“不滞于物,不困于性,不乱于人。”这是庄子对于“三”的诠释,也是启迪人们的三层智慧,数字“三”因此而更富文化价值。

(二)“三”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经历六个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后期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传统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住所的需求,也承载了中国厚重的文化。数字“三”因传统建筑而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古代就有三大宫殿,这些宫殿是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历史发展的痕迹,它们都与数字“三”相关。“三”这个符号贯穿于历史中,在历史的长河里经久不衰,备受推崇。

从汉朝建筑里有名的“汉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就可看到数字“三”在建筑名称上的延续。唐朝,皇帝举办国宴、展现爱情故事的宫殿也位列“三宫”,即“唐三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这些代表帝王尊严的宫殿命名都带有数字“三”。历史年轮转到元朝,帝王对数字“三”的尊崇依旧不减,所设的“外朝三大殿”,“内廷后三宫。”从朝会施政的场所到帝后的居所的建筑名都有数字“三”。通过传统建筑的命名,可见古代帝王与民众对神秘数字“三”的肯定。数字“三”从抽象的数字转为现实存在的建筑,又为这个数字增添了不一样的内涵。

保留至今的长城,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也与数字“三”有着紧密联系。为了抵御外敌,明长城就设了三道防线,即“内三关”和“外三关”。此外,“杜甫称赞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岳阳楼也与数字“三”相連,其位属“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数字“三”是行走的数字,它在历史中行走,通过它可呈现历史,进一步了解古人的生活,感受古人对数字“三”的独到解读。

(三)“三”的发展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典型的文化象征,承载着文化延续的使命。传统节日与数字符号紧密联系。通过数字符号去记忆节日,节日也依托数字符号而流传。数字“三”渗透于中国传统节日中。中国延续至今的“三大传统节日”,即“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其中,“春节”古称“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三元”在传统节日中又指“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这三个传统节日。其中,上元节又称“元宵节”。

数字“三”具有历史性与发展性,在不同的时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道教中的“三元”指“天官、地官、水官”,“三元”代表了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的敬仰。随着历史的发展,明清两代的科举制中将乡试、会试、殿试中的“解元、会员和状元”,统称为“三元”。考生参加了三级考试之后,如果每次都考取的是第一名,又称为“连中三元”。

汉族崇尚双数,认为双数是吉祥,幸运和好兆头的象征。传统文化中的事物都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2]。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将双数视为吉祥数。但是单数“三”在中华民族的眼中也是吉祥数字。“三元”因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被应用于传统节日、道教神仙名称、科举考试等领域中。这里的数字“三”不仅是单数,更倾向于是一个吉祥的数字的代表。

二、数字“三”在成语中的运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4]166将成语的定义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有关数字“三”的成语形式丰富多样,所表示的含义有褒贬之分,其指代有实指与虚指两大类。

(一)三X式

关于数字“三”的成语数量很广,三X式传达意义的范围分别含有“褒义、贬义、中性”的意味。如:“三生有幸、入木三分、三更半夜、狡兔三窟”等等。“三生有幸”是一个主谓式结构,“三生”指佛家所说的“前生、今生、来生”,“幸”指幸运。三世都非常幸运。元代吴昌龄在《东坡梦》第一折中写道:“久闻老师傅大名,今日得睹颜,三生有幸。”以此表达自己的谦逊之义。“入木三分”出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形容王羲之的书法有笔力,现在引申为分析问题很深刻。因此,三生有幸与入木三分都含有褒义色彩。

“三更半夜”表达了中性意义。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指午夜十二时,这里的数字“三”用来指代时间。此外,“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狡猾的兔子准备好藏身的窝。常用来比喻方法多,隐蔽的地方也多。含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数字“三”在三X式成语中不仅与X共同构成“褒义、中性、贬义”三种色彩,还分别体现了它不同的含义,数字“三”的含义有:“范围中存在的三个节点;强调借助力量作用之后达到的效果;时间分界线、虚指数量多”等,体现了三X式成语的多样性。

(二)三与基数共现式

数字“三”作为一个基数,通常也与“二、四、五、六、七、九”这几个基数共现,共同组成联合形式,体现出“三”字成语的回应性用法。如:三心二意、三妻四妾、三山五岳、三皇五帝、三头六臂、三姑六婆、三魂七魄、三江七泽、三跪九叩、三回九转等等。数字“三”与基数词共现,并且两者之间用X和Y连接,X代表“心、妻、三、皇、头、姑、魂、江、跪、回”,Y代表“意、妾、岳、帝、臂、婆、魄、泽、叩、转。”X和Y相连,即:“心意、妻妾、三岳、皇帝、头臂、姑婆、魂魄、江泽、跪叩、回转”。这些词语都具有回应性特征,且数字“三”引出来的人、事、物有真实存在的,也有神话传说里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三”的实指用法与虚指用法。因此,三与基数共现,构成了许多的联合式成语,且成语内部的成分具有回应性。

(三)叠用与复现

数字“三”所构成的成语形式丰富多样,除了“三X式”与“三与基数共现式”之外,还有数字“三”的叠用形式与复现形式。如:三三两两、三三四四、三三五五、三熏三沐、三仕三已等等。“三三两两”和“三三四四”都表示人数不多。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人《娇女》诗:“鱼不独自,三三两两而已。”表示鱼不会单独游行,总是几只一起行动。“三三五五”用来形容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唐代的诗仙李白在《采莲曲》中写道:“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通过成语“三三五五”可以看出岸上的游冶郎的人数之多。数字“三”的叠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同时突出了显示了人或物数目的多或少。

数字“三”的复现,以三为主导,形成对称感。“三熏三沐”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抹身体,用来表示虔诚或者比喻栽培和提携。“三仕三已”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形容心胸开阔。两个成语都利用“三”来进行原词复现,达到相互连接,传递出数目或次数多的意思。

(四)“三”与历史故事

中国的故事种类丰富,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如:孟母三迁、三顾茅庐、退避三舍、目无三尺等。“孟母三迁”指孟轲的母亲为了让他获得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聘请诸葛亮,三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屋去邀请。这两个故事中的“三”代指次数。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数字“三”逐渐潜藏着深刻的含义。“退避三舍”中的一舍在古代指三十里,三舍则是九十里。“三”用来形容退让和回避。“目无三尺”指眼中没有法律制度。因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三尺”引申为法律。“三”从计数和数目的符号逐渐转变,源于人们自身的体验与外部世界相互连接形成了新的认知心里,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也推动了数字文化的发展。

三、数字“三”的能产性

《道德经˙四十二章》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作为万物之首,蕴含着极大的奥秘,对“三”的尊崇显而易见。常有“三尊”“三皇”“三才”之说。在汉民族心中,数字“三”是一个吉祥数。除此之外,人们偏爱的数字“六”和“九”也与“三”有关。三加三为六,六加三为九。“三”字的能产性犹如一条射线,其长度无法测量。

见图1,“三”作为射线的端点,从端点出发,可以有无数个与三有关的数字,可见,“三”的能产性是巨大的。本文着重于讨论与“三”有关的两个数字,即阴数“六”和阳数“九”。《说文解字》中认为“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数字“六”作为中国人喜欢的偶数,一直占有极高的地位。古代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六六大顺”这样的言语祝福。此外,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婚礼,在中国的传统的婚礼习俗里,“三书六礼”是必不可少的。“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三”与“六”共现于婚礼的程序之中,可见古人对于婚礼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体现出了这两个阴阳二数蕴含着吉祥之义。

数字“九”在《楚辞·九辨》序中将其解释为:“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由此可见,“九”作为阳数之极备受重视。“九”还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相联系,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两个九相遇,故称重阳。在中国古代,许多诗人都会在重阳节写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唐代的王勃在《蜀中九日》中写道:“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表达了他在重阳佳节时的思念故乡,倍感凄凉之情。宋代的苏洵则在《九日和韩魏公》说:“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用佳与愁作对比,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劳的悲苦之情。诗歌是古人抒发自己心中情感的载体,诗歌的产生也为重阳佳节增添了许多文化蕴意,让人感受到重阳节对古人的重要性,它作为传统节日能够沿传至今是必然的。此外,数字“九”的谐音是“久”,人们将其解读为长长久久,特别是在爱情中,人们期待永恒,常常喜欢送与九有关的礼物或者与“久”相关祝福语。

四、结语

中华文化的土壤里孕育出了神秘的“数”文化,“数”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历史的总结。数字“三”的文化性不仅展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依附于传统建筑展现在历史里,还借助节日、婚礼为载体沿传至今。此外,数字“三”自身具有包容万物的能力。“三X式”“三与基数共现式”“叠用与复现”“三”与历史故事这几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成语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数文化。数字“三”还具有能产性,借助图示的方法,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数字“三”作为射线的端点,从端点出发,可以有无数个与三有关的数字,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数字是被中国人所偏爱的阴数“六”和阳数“九”,进而了解这两个数字的吉祥之义。

参考文獻:

[1]周颖异.神话传说与宗教观念中的神奇数字“三”[J].知识经济,2010,(18):154-155.

[2]何丽萍.东西方数字“三”的文化对比分析及其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0):282-284.

[3]成友宝.神秘数字“三”新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9-20.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66.

作者简介:

李雪梅,贵州黔南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晋克俭,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意义成语数字
答数字
拼成语
数字看G20
高校内应对综艺活动教学研究
中美国家形象广告视觉文化意义的二元差异
关于《奥赛罗》戏剧文化意义的思考
猜成语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