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视角下“不合群学生”的改善与干预

2020-09-10 07:22曹超
体育时空 2020年3期
关键词:改善干预

曹超

摘  要  博弈论思想家艾克斯罗德曾说:“生存下来的策略一般都是结成大小不等的群。”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加离不开群体,群体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必然前提。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在群体中生活在各国教育目标体系中都占有相当之地位。在我国,2014年教育部印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社会参与作为三个基本素养被提出,更显示国家对学生的合群能力的重视。社会参与指的是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个体如何处理好与群体的关系。

关键词  不合群学生  改善  干预

一、不合群学生的分类及外在表现

体育运动本身是具有释放情感、宣泄情感、调节情绪的辅助作用,很少有学生因为体育课堂的教学而造成心理障碍的。多数学生是因为无法接受紧张和激烈的练习与消耗,竞争与对抗,跟不上班级教学进度而形成不合群的现象,因而产生了各种行为和表现:

(一)语言不合群和行为不合群

1.性格内向、自律不足的学生

这类学生缺乏沟通,在体育课堂教学的频繁交往中,这类学生不知道怎样和别的同学交往,体育教学中不明白的不问,不会的不做,有时不但自己不完成课堂体育学习任务,还影响其他同学,他们的交往比较失败,体育活动中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同学中不受欢迎。

2.小团体性的学生

这类学生体育成绩有好有坏,但他们的特点是只有2-3人的小团体抱团,不与其它同学交流的独特不合群现象,他们封闭在小团体中,特别是女同学,她们许多喜欢结伴,在体育课堂上往往一起练习,被动完成任务是他们对待课堂的办法,能偷懒就一起偷懒,有时甚至自己也找不到自己的迷失状态,她们小团体意识强烈,但团队、班级意识淡薄。

(二)长期不合群与短期不合群

1.长期失存的学生

这类学生体育能力一般,不差也不好,不太受到教师的关注,自己感觉可有可无,觉得处处都有比他好的人,也有比他差的人,缺乏表现欲望和对胜利的追求,因此与班级不融入,在小组练习中参与度小与或是消极参与。

2.短期失群的学生

这类学生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他们会在某些技能练习中表现抵触不愿意尝试;比如运动中曾受过伤、对教师的教学有异议、与班级同学有矛盾、身体状态不好或是情绪低落等,在短期内显得不合群等。

(三)生理不合群与心理不合群

1.运动能力弱的学生

这类学生体育成绩差,运动能力弱,反应慢,体育课中体现充分,因此在班级中受到些歧视,他们在课堂竞赛中总是落后,获得不了合作的愉悦感,被指责较多,同学不愿意与他们交往,他们自己的畏难情绪也严重。

2.抑郁自闭的学生

这类学生心理上已有些问题,体育课堂中他们多数独处,不愿意融入同学群体中,有时因为运动中的小摩擦与其它同学产生激烈矛盾。

通过以上对不合群学生的分类和外在表现分析,我们发现,不合群学生都具有“不利于群体目标实现的排他性”,他们内驱力小,外部表现懒散,负面影响大,体育课堂气氛很难调动起来。

二、形成原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即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表明了关注一名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不合群学生的形成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因性格、家庭、同伴以及教师等等方面都会是影响学生形成不合群的因素之一。

(一)因性格因素

体育课堂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学习环境,频繁的人际交往,挑战与安全并存的特点,而性格类型具有影响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特性,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在集体交往中,较容易出现不良的合群性,因此其在体育教学中形成不合群种类人数相对较多。

(二)因家庭因素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比如:1.父母对孩子过度关注,事事包办代替等;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强调不讲理,只讲不能吃亏;3.父母对孩子出现问题后小题大做,虚假表扬或放任不管等。

(三)因同伴因素

“4、2、1”家庭结构脆弱的独生子女问题,考试升学压力心理问题,静态生活现象,自杀现象,“伪娘”现象等等,都是目前很受重视的问题,因此,同伴教育从一个不被重视的角落,上升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学校重视的教育方式,而因同伴原因导致的不合群现象也不在少数,如:同伴间都是游戏天地,同伴的不良行为习惯互相影响,同伴结成小团体现象等等。

(四)因教师教学

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手段也可能会是学生形成不合群的因素之一,比如:1.教学无计划、无目的性;2.教学内容枯燥、重复单调;3.放羊、松懈;4.教学手段简单粗暴;5.教学耐心不足;6.对体育后进生另眼相看等。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改善及干预

(一)教学反思

目前的体育教学总体上还是在依据教学论的指导思想,即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是通过教材发生关系的,教师努力思考研究教材怎么教,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最好是学生也想的是如何才能将这个教材学好,就是掌握好技术动作就代表完成了学习任务,而没有关注到,体育与健康学科提出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核心素养,清晰刻画出的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后,需要形成的能力,它包括: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养成锻炼习惯和学会坚持合作等,这些体育健康课程学习和以后学生所必备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处方

自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教什么”。而"教什么”的出发点在于学生,也就是培养怎样的人,这是研究教什么的目标。如果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会出现不合群的现象,那么作为体育老师,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要搞清楚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参与、不信任、不接受、不欣赏、不交往、不愉悦、不自信、不合作还是其它的因素引起的问题。有时候那些个不合群的学生可能只是更加有个性,更加敢于表现自己而已,而有些不合群学生则会从退缩到自卑到恐惧最后发展为自我不认同等,心理学家研究中发现,有许多成年人的拘谨都可以追溯到孩童时代,因为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性将会妨碍他今后在学习、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

(三)教学舒导

在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里,为人师者无论何时的每一次的“改善和干预”都应该是小心而谨慎的。目前体育教学的研究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怎么教”上,教“方法”更是重中之重。然而不合群的学生如果在心理上有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和别人交流或不爱交流,一旦自己的缺点或失败被他人指出,他们会表现出极不乐意接受,从而选择逃避或是暴力等现象。教师的“怎么教”就显得非常困难,“方法”更是无从谈起。

一般心理问题导致不合群的学生,我们还是需要体育教师在咨询心理医生的基础上,或是直接请心理医生设计一些专业性的体育舒导调节活动方案,如:利用体育游戏中的团队活动,带动参与者在胜利与成功中体验竞争的乐趣。利用频繁的胜败体验,培养学生的心理抗挫折和情绪调控能力,提高他们积极的心态,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利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对学生进行暗示和影响,鼓励学生有勇气去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学生意志力等。总之,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多与这类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逐渐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从肯定学生的表现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四、小结

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形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不合群性,都不是新的课题,从教材本身技术规格入手的体育教学行为,只关注技术掌握角度的体育课堂,必然会产生“不合群”学生,因此,分析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成效,还是要从课堂出发,从学生学习的目标一致性出发,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個因素做新的审视,三个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有一个新的定位,密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关系的同时要不断加强沟通和交流,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方法”是体育教学“三因素”的纽带[J].中国学校体育,2018(8):47-48.

[2]余立峰.基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7(12):36-37.

[3]吴键.体育教师必须担起时代责任[J].中国学校体育,2014(01):1-2.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改善干预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IOWHA法的物流需求组合改善与预测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