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衡到均衡: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20-09-10 07:22戴红磊胡阿珍
体育时空 2020年3期
关键词:失衡均衡供给侧

戴红磊 胡阿珍

摘  要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命题。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失衡点、立足点、着力点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产业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均衡发展策略。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供给侧  失衡  均衡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体育强国的积极实践。在国务院“46号文件”和“43号文件”的驱动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因此,本文希冀通过对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问题的深入剖析,找寻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之道,这不仅是一个有待深化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命题。

一、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失衡点

(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失衡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耦合是维持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与需求却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尤其在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背景下,体育产业的供需失衡或供需错配更是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影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突出性问题。从现实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迅速,但整体上仍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消费层次和多元化消费需求。例如,“低端体育产品生产过剩与高端体育产品不足”“小型便民体育场馆不足与大型高质体育场馆空置”等失衡现象依然存在[1]。可见,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本质在于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的结构性错配与均衡。

(二)公益性与经济性的失衡

体育产业是具有公益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特殊产业形态。体育产业的公益性在于为社会公众无偿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产业经济属性是指以营利性为目的的物质性和服务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站在历史的长河看,理想的体育产业发展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然而,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体育产业主体过分追求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体育产业本身所固有的社会公益属性,造成体育产业的公益属性与经济属性严重失衡。例如,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产品在管理运营中理应突显出公益性,但目前各地的公共体育场馆商业性开发程度远远超越社会公益化程度。因此,公益性与经济性的失衡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痛点。

(三)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失衡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均衡发展是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我国体育产业在各种政策的利好下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与体育产业先发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我国体育产业国际化与本土化严重失衡。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产品和服务大部分还属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科技技术领先的国际知名体育产品还相对缺乏,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国际上对高端体育产品的需求。诚如易剑东教授所言:“冬奥会面临着国产高级别冬季器材短缺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的体育器材生产企业需要提高技术层次,拓展自身的品牌力量”[2]。可以说,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均衡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立足点

(一)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

“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体育产业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首要或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一切脱离于人的发展都是“伪发展”。因此,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解决社会公众在参与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时刻把“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贯穿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兼顾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阶层对于体育的需求。唯有立足于“人”的基点上,体育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会持续深入。

(二)要立足于资源禀赋的地域特色

资源禀赋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包括自然资源、要素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多方面。从全球来看,但凡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注重借助地区资源禀赋来发展本地区体育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尊重科学,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走“因地制宜”和“错位发展”之路,否则将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因此,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立足于地区资源禀赋优势。

(三)要立足于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

创新驱动是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因为世界经验已经表明,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等创新发展战略来抢占竞争制高点是任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深化体育改革的重要部分,也必须要采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绕不过也弃不掉的一条发展路径。因此,立足于创新驱动战略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均衡策略

(一)从人才上保障着体育产业均衡发展

人才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强化人才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保障优势。一是加强体育产业高层次人才隊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体育产业运营管理人才。同时,各地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将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出来、集聚起来为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二是扩大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教育规模,完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在符合条件的院校设置体育产业特色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将体育产业运营管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教育阶段,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实施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体育产业“复合型”高端人才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人才短缺问题[3]。

(二)从制度上保障着体育产业均衡发展

制度是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地方配套制度。强化地方体育产业制度或措施对落实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建立适宜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完善体育产业税收优惠制度。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和产业功能制定体育产业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和优惠事项,哪些项目应该进行税收优惠应该具体明确,避免税收企业认可的多头管理和多头审批。最后,制定和完善鼓励扶持政策。通过土地、贷款和水电等系列政策和制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建设,通过住房、經费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为体育产业发展服务。唯有此,才能实现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从资源上保障着体育产业均衡发展

资源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保障。各地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破解体育产业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首先,政府通过引导资金的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相辅相成、共同参与的格局,以促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发挥市场在体育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向体育产业领域集聚。要积极完善多层级资本市场建设,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构建立体式的支撑政策和融资渠道[4]。最后,建立体育产业财政长效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加大竞赛表演产业和技术创新产业的投入力度,发挥各类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形成各环节紧密相扣的投融资保障体系。

四、结语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失衡点,找寻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立足点,理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要通过资源、人才和制度才予以现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沈克印.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J].体育学研究,2019,2(05):56-64.

[2]易剑东.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五大机遇与六大挑战[EB/OL].(2016-01-21)[2018-12-28]. http://news.hexun.com/2016-01-21/181944721.html.

[3]任波,黄海燕.基于补短板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03):220-226.

[4]张秋珍,陈百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体育产业发展探讨[J].经济问题,2017(11):86-89.

作者单位: 天津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失衡均衡供给侧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浅析均衡与非均衡的证券市场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合理性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