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浅谈

2020-09-10 07:22李长锟
体育时空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高校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竞技性、表演性、娱乐性以及教育性,且技术动作简单、规则简便、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运动者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鉴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众多价值,将其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更易于发挥它的价值,同时这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意义,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途径,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获得更好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06-02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本身的特点就足以体现出民族文化的横向继承关系,可以说其是一种民族教育的手段。在今天,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优秀项目逐渐走出本民族特定的区域,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甚至是国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受西方体育教育观念和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及内容自身萎缩的双重影响,普遍以西方体育项目作为主要开展内容,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发展受挫。因此,把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高校体育发展思路、丰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强化健康第一的观念、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等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民族传统体育走进高校的意义

(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各民族文化在全球一体化浪潮中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正在被逐渐削弱,加上自身的生存现状及传承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乏人,甚至面临绝迹。而高校有很好的综合资源优势,可以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方式,既让年轻的大学生了解掌握、灵活运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能在高校内推动一批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深入地理论研究,从而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所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补充和完善了高校体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校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给高校体育带来生机。

(二)促进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学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自发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民间,许多项目如陀螺、毽球、踩竹马、跳绳、秧歌舞、跳竹竿、拔河等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容易开展,又适合不同性别、年级、体质的学生活动。在传统体育文化氛围的感召下,一些不愿意从事或者很少进行体育锻炼的师生也被吸引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终身体育”和提高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的困境

(一)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

自近代以来,西方体育在竞赛、娱乐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等特征以及它特有的进步性和科学性,使我们开始了对近代西方体育的学习、模仿与引进。在这个不断地学习和模仿的教育过程中,大部分人对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体验逐渐变得陌生。我们学习西方国家的体育教育、场馆建设以及竞赛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经验的过程,也是西方竞技体育在中国加速传播的过程,同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得原本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选取何种健身项目来说,追求时尚、娱乐和休闲成为当今人们健身项目的首选,外来体育文化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民族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的挤压下,正承受着多方面的冲击,面临着大量消失的境地[2]。

(二)教學指导思想不明确

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否围绕“健康第一”、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指导思想进行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的博大与精深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项目丰富,更多的是因为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离开了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就与西方体育项目没有根本性的区别。目前,民族传统体育的在高校的传播演变成了动作技术的传播,大家学习的基本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身体运动,而将它的根基——传统文化丢在了一边。这使那些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健身价值的运动项目变得枯燥而单调。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项目内容设置不合理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但是在高校开设的众多运动项目相比之下显然太少,内容设置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并对其进行梳理、研究与整合。许多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虽配有任课教师、教学大纲和教材、考试标准,但所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武术类运动项目上,这就使得传统体育活动方式与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存在错位现象。同时,专业师资、场地器材的缺乏,也制约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和养生保健项目在高校的开展[3]。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途径

(一)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加强理论研究

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要忠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还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未来负责;不仅要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危机,还要挑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的重担。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能有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色和内涵,还能映射出当前的时代风貌,从而达到文化传承的效果。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科研工作一直偏重于竞技体育,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价值内涵、文化底蕴等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不多。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起步较晚,许多学术观点还存在较大争议,使得体育学下的四个二级学科中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研究最为薄弱,尤其是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还很匮乏,故应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的研究[4]。

(二)選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注重因地制宜

目前,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格局。不同地方的高校在设置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时应考虑到地理资源、自然条件、文化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地区文化特征明显、健身内容方式独特、锻炼价值较高、表现形式多样、学生基础较好、符合地区地域环境和气候环境特点的民族传统项目。高校在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情况下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能提高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开展,又能提高当地学生对民族文化认知度的提升。此外,高校开设特色民族项目时还应当运用科学方法对所选项目进行严格系统地调研,使之科学、有效、可行,如此才有利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开展,易于被具有前沿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所认同与接纳。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技术学习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传授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注重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多样的课堂练习形式,提供给学生自练、互练、分组讨论练习的机会,使学生能愉快投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5]。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现如今,民族传统体育依托于高校的发展可以让广大师生了解其所蕴涵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底蕴,认识其重要性,增进民族认同感。只有这样,民族传统文化才能走出困境,在新时期大放异彩。因此,高校应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作用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洪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9,38(04):114-116.

[2]万会珍,别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2):150-153+194.

[3]陆守芹,何金,张伦厚,刘永风.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J].运动,2016(20):89-90+105.

[4]张伦厚.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传承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J].运动,2013(20):95-96.

[5]高楚兰.国际化进程中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6(11):63-64.

李长锟  沈阳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高校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