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符号的动物”

2020-09-10 07:22王昌凤
今古文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存在符号

【摘要】 在《人论》中,卡西尔提出了“人是符号的动物”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对自我的又一次发现。当年达尔文指出“人是动物进化的结果”使人永久的丧失了物种上的优越感,接着马克思提出“人是社会的动物”力图用创造性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而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发现,在社会中人不是获得了想象性的发展而是全面异化了,人在社会机器的操纵里变成了非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是本能的动物”则是将人的自尊与虚荣彻底拿掉。三个犹太人发现的结果都是让人对自身的问题更加困惑,对人的未来更加沮丧。正当我们面临自身无限尴尬的时候,卡西尔在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果中发现了人,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他把人的问题引入到一种功能性的思考之中,刷新了人对自我的认识。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解读《人论》对人的思考。

【关键词】 人;符号;存在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11-02

本论文为湖北省社科项目(15Y047)和长江大学校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4csy008)研究阶段性成果。

美国当代解释人类学派创始人克利福德·格尔兰与马克斯·韦伯都指出了“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这一论断,可他们將注意力放到这一结论上,对人如何编织这张意义之网的却避而不谈。而恰恰结论可以推翻,过程却是耐人寻味的。卡西尔在《人论》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得到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结论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对自我的重新发现。当年达尔文指出“人是动物进化的结果”令人欣喜的同时使人永久的丧失了物种上的优越感。接着马克思提出“人是社会的动物”力图用创造性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而在这一思路下研究人得到的结果却是在社会中人不是获得了想象性的发展而是全面异化了,人在社会机器的操纵里变成了非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是本能的动物”,认为人的行为源自人的本能冲动甚至是性本能冲动,则是将人的自尊与虚荣彻底拿掉。三个犹太人的发现结果都是让人对自身的问题更加困惑,对人的未来更加沮丧。卡西尔则是在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果中发现了人,从而把人的问题引入到一种功能性的思考之中。

在《人论》上篇,卡西尔从分析古希腊到近代哲学各派探讨“人的本质”这一问题的区别入手,集中探讨了“人是什么”的问题。他认为以往哲学家对人的探索不外是遵循两条道路前行:一是,外向的方式即单纯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强调人的物质依附性,由此得出“求知是人的本性”的结论。此说以前苏格拉底学派为代表;另一种方式是向内,即人通过审视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洞察人性,注重人的精神独立性,从而得出理性为人之本性的论断。此说以苏格拉底学派为代表。前者片面强调了物的客观性,后者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卡西尔认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将人的本质静态化,是不符合事实逻辑的。他指出了绝对没有抽象永恒不变的人性。人的本质是在最能显示人类特征的创造活动中形成或者被赋予的。由此,人的本质便永远处在制作之中,存在于人的不断创造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辛勤劳动之中。卡西尔指出“正是这种劳动,这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那么,什么才是人类最有代表性特征的活动呢?卡西尔认为将“符号”当作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他认为正是通过符号的创造,人才把自己与物理世界隔开,才从生物的人转到文化的人,从而获得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符号的产生使人的假定思维成为可能,从而人便可以构想想象性的生活,可以“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中,生活在希望与恐惧,幻想与觉悟,空想与梦境中!”从这一点来说,人的最初成就正在于此而最高成就也未超出这一点即人的智慧起于符号而终于符号。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是符号的动物即能发明运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产物。

接下来,他分别从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的考察出发论证了全部文化都是人的符号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符号化活动不同,产品就不同,但他们基本功能是一致的。他们在不同的层面相辅相成构成人类生活的无限丰富性。在卡西尔看来,“语言”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项独立的符号形式。语言从感觉表达阶段再到作为概念思想的表达,形成概念与类以至于到纯粹关系之形成的语言和表达,判断与关系概念的领域,语言经历了从神话到科学的变化,可见语言并不是一种发明的符号工具,而是一种实际的状况,是满足人的需要不断形成和丰富的,同样神话与宗教也是随着人的实践而逐步明晰的。他将巫术当成一种伪科学,而把神话看成人类心态最古老的基层。而科学的发展在他眼中则是一种脱离实体概念,放弃感觉观念的解释而走向功能与关系概念的自觉和人类心灵史的发展。在对艺术的分析中他揭示出了象征性和符号性为艺术的本质。艺术正是借助符号以不可说地说实现了人们对理想的了解和捕捉。最后,他认为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生,发掘人生的意义。他认为历史是历史实际的进程而非事实的复制。人正是通过建构一个符号的世界在历史中寻求属于自己的永恒,因此对历史我们要报以理智的同情,在阐释其意义的过程中援助自己的人生。通过对以上文化现象的分析,在人生无限现象中,他发现了生命透过符号创造的巨大力量,得出了“每一种功能都开启了一个新的地平线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一个新方向”的伟大结论。

卡西尔认为符号活动使人根本上脱离了动物界而进入了一个精神文化的世界“没有符号的使用,人的生命将像柏拉图有名的比喻中所说的地洞中的囚徒一样。人生将限制于他生物需要和实际兴趣范围以内,它不能找到从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各方面开给他的“理想世界的进口”,而有了符号“他不再生活于一个坚硬的事实世界中”。由此可见正是有了系统的符号,人才发展了他的理性思维,才成为真正自由的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符号成为文化人的存在方式。

在卡西尔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对人探讨的重点并不是知识论的内容而是转移到对形式和功能的认识之上,他并不执着于寻求一个关于人的终极的结论而是将人看成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他充分肯定了符号在人的文化创造中的重要性并且在各种符号形式之间寻求了一种功能性的统一而放弃了对实体的追问。他认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如果说,文化是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成为人的所有物,而人本身是他自身符号活动的结果。从这一点来说,“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为人不断解放自身的历程”。这使得文化以至于整个人类具有无限开放性。在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中,卡西尔将对实体的追问转向对功能的探索,由结论转向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符合实际。因为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完满的过程。一旦像浮士德一样惊叹现有的人生多么美好的时候,便是生命的终结了,而符号正是以有限的形式传达了人的无限可能性。人在对符号的创造与超越中,拥有了自己的空间,也成就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生。

如此,卡西尔给了人们无限信心,让大家在看到自身无法回避的局限性的同时也看到了他者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其实作为单个的人结局是早已注定的(从出生就意味着死亡)然而过程不仅区分了人与动物更区分了人与人之间质的差别,还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到过程中来。如何让平庸的过程有诗意,正是作为人的深刻之处也是人存在的意义之所在。人在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正是符号成就了人类奢侈的幻想让他们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符号的创造和运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也是人存在的依据。

在探索人的存在时,卡西尔回避了对终极意义的无效思考,让人成为一个变动不居的能指,从而使人對未来存着憧憬之情而幸福的生活。人即便是在漂泊动荡之中依然可以拥有内心的安宁,因为在没有结论的结论中他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也看到了实现希望的可能。人有着一种超越的本能,由此,任何关于人的实质性的定义都将受到责难或者说一定会有破绽,只是时间的问题。他绕开了这一点,同时也悬置了抨击者的质疑。他将人的思考从存在引向可能,也就是将人本身引向了无限可能性。其实,任何实体性的存在本身就昭示着一种缺陷,同样任何对于人的本质的终极追问都将是一场徒劳。显然,他并不固着于此,在避开矛盾的同时也解决了矛盾,这就使得他的回避脱离了策略的范畴而具有了持久性。他提醒我们,人有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但人生也绝不是一场虚无的徒劳,它的意义正在不断的追求与创造之中。

卡西尔的这一发现重新建构了人生的意义,符号成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也是通过符号来认识和建构的世界。符号化的世界充斥着人的生存世界。然符号的过度繁殖与自我增殖也会将人带入另一种困境。当人生活在符号之网中,符号在帮助人规划世界的同时也切断了人与现实之间的亲密关系。当我们过多地依赖符号的时候,可能不再关注那个有生命力的对象世界,有时甚至会出现符号与对象的分裂,“眼见未必为实”,人对现实的把握变得间接,人与物的关系淡泊了,人与人的关系自然也就疏远了。符号让人实现了超越,有了符号人们甚至可以在一个脱离于实物的符号世界里驰骋,符号建构了比现实的世界更真实更丰富的世界。但是这里也是有问题的,当人们建构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符号就成了对现实的确认和延伸。随着越来越多的符号,很多的现实有可能被遮蔽了,而人越来越脱离现实,变得符号化,会出现与现实的疏离,情感迷失在符号世界里,也容易标签化。更糟糕的是符号是约定的,一旦符号的约定性受到质疑,符号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就会出问题。人可以通过符号建构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实现自我,也可能在这个世界中迷失失去自我。对于人的存在而言,过度符号化也将是另一场灾难。如此“人是符号的动物”也需要更加谨慎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王昌凤,女,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文化批评。

猜你喜欢
存在符号
符号大派对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浓缩人生的小酒馆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函数表示符号的追溯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