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创作中的绘画性介入探索研究

2020-09-10 07:22李兆斌
今古文创 2020年34期
关键词:装饰性

李兆斌

【摘要】 雕塑与绘画在本质上都是造型艺术的一部分,作为造型艺术两者有着许多相同的艺术规律,因此雕塑与绘画在艺术创作上可以彼此沟通、相互借鉴。在雕塑创作中,有时需要打破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壁垒,尝试在雕塑创作教学中引入并借鉴绘画的创作意识与艺术语言来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

【关键词】 雕塑创作与教学;绘画性;装饰性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4-0073-02

雕塑与绘画这两种造型艺术门类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又始终相互影响并促进彼此的发展。一般意义上来说,绘画是二维的平面的,雕塑是三维的立体的。浮雕艺术属于雕塑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从视觉形态上看它同时又具有绘画的基本特征,它是绘画、雕塑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在本质上都是造型艺术门类,造型艺术有着想通的艺术规律,所以雕塑与绘画在艺术创作上可以彼此沟通、相互借鉴。

对于雕塑创作中引入绘画的思维来进行艺术创作问题的探讨,过去一般多集中在中国传统彩塑中的绘画性研究的课题上。而从探究西方雕塑创作中的绘画性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教学中雕塑创作案例来分析阐述绘画性介入问题,这方面的论述文章相对较少,由此本文旨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展开这方面问题的探讨。

一、西方雕塑创作中的绘画性艺术特征

绘画性被普遍用来描述除绘画这一艺术门类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中,采用近似绘画语言来进行艺术创作。绘画作品中的绘画语言,是作者以记录状态、反映认识、传达信息或表现思想为目的,运用笔、刀、墨、纸、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描绘艺术形象造成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绘画的表现方法可以分归纳为写实性绘画、夸张性绘画和象征隐喻式绘画语言。绘画语言在许多雕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只是不同的雕塑作品在绘画性的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开始向现实主义雕塑创作转化的革新人物。罗丹的创作以人物为主题,着力于对人的本质与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雕塑《思想者》就是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的代表作品。罗丹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写实绘画性特征,写实性绘画特点是遵循客观对象的比例、结构、形体、空间的准确与真实。罗丹的雕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同样具有类似于写实性绘画的特点,他的雕塑通过对形体的塑造,把对象上呈现的起伏、凹凸、动势、力量都做了充分表现,其雕塑作品与他的绘画共同构成了罗丹创作的写实艺术风格。

法国画家德加受过学院派严谨的绘画训练,他的绘画是典型的写实绘画风格。他早期的雕塑和其绘画一样,严格遵循对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把西方学院派严谨的造型和东方艺术对造型中线条韵律美的提炼相结合,充分发挥线条了在形体塑造上的表现力。德加后期的雕塑作品在造型处理上慢慢舍弃了细节的过分刻画,这从雕塑《小舞者》对舞者脸部结构塑造上可以看出来。艺术作品上的取舍是一种表现手法,有时减少某些细节的刻画恰恰是为了突出作品的整体感。雕塑《小舞者》体现了德加對对象的瞬间动态的捕捉能力和对艺术形象的提炼概括能力。

艺术家马蒂斯的雕塑如同他的绘画风格一样追求造型的夸张与变形,正如他在《画家札记》中称:“粘土的塑造形象,更适合我的风格,也是绘画帮助了我”。马蒂斯的绘画与雕塑创作主要依据现实写生素材,这从他的作品和他创作时留下的生活照片可以看出来。马蒂斯的雕塑创作集中在人物题材上,这些人物雕塑造型是经过夸张变形处理的,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装饰性特点,他的系列浮雕作品《背部》展现的就是造型不断简化的过程。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从物体走向符号”,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从开始阶段的对自然的客观再现,逐渐发展到后来的强调主观感受的表现,不断在寻找画面的和谐,这种和谐是服从于形式美感的和谐。马蒂斯把绘画中的变形处理手法同样运用在了雕塑创作上,在他晚年的剪纸作品中,极具张力与艺术表现力的人物造型与他的后期雕塑作品有更加接近的艺术面貌。对于他的雕塑和绘画而言,两者都是他在造型艺术探索中的研究方式,只是在雕塑中关注的是形体的空间状态,在绘画中更多关注的是形体的线条轮廓和色彩。

西班牙画家米罗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象征隐喻式绘画风格与他的雕塑风格有着高度统一性。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题材大多来源于记忆和梦境,这种超常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在雕塑创作中能够大胆运用的形体和古怪的形态。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如果一位艺术家即从事绘画创作又从事雕塑创作,那么他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往往在表现风格上是很接近的,因为艺术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的艺术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具体由哪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是艺术创作手段的选择问题。

二、关于雕塑创作绘画性介入的教学实践

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从雕塑作品所反映的题材内容上要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规律,而作品的表现形式则需要符合形式美学规律的要求,这是从事艺术创作与艺术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近年来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创作中有一部分选择雕塑作为创作方向。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绘画造型基础、泥塑基础、装饰基础、装饰画设计、陶艺设计与制作、金属工艺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课程学习,通过所学习的课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这三种艺术类型都有所接触了解。到了毕业创作阶段,在确定学生毕业创作方向的问题上,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毕业创作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把原来学习过的雕塑和绘画课程联系起来,打破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壁垒。

金属焊接雕塑《鸟与牛》《马戏图》是15届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装饰风格的雕塑作品。装饰风格是指运用归纳、提炼、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对自然形象进行装饰变化后而呈现出来的造型样式,是在自然形态基础上的再创造。《鸟与牛》 《马戏图》的创作在立体空间形态的构造处理上借鉴了亨利摩尔雕塑的形体构造方式,亨利摩尔的雕塑语言中的孔洞形式是雕塑中关于虚、实空间的形式处理,孔洞与实体的雕塑一样具有意义。另外在雕塑制作上,这两件作品采用块面解构式的现代雕塑创作手法,这也便于通过金属焊接工艺来完成加工制作。

浮雕《秋眠》作品是16届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依据浮雕艺术对形象的造型要求,作者通过装饰造型手法对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人物形象进行了提炼概括,并根据画面与人物服饰需要添加了装饰图案与纹饰。浮雕艺术是绘画与圆雕相结合,是集立体性、结构性、平面性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在构图上通常借助于对称均衡、对比统一、节奏韵律等形式规律构成画面,采用压缩三维立体造型的手法来增强二维平面性。浮雕艺术要求形象概括有力,画面层次分明,强调造型构成元素的方圆、曲直对比与平衡,注重画面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统一。总之,在形式美法则的运用这一点上,对浮雕与绘画的要求是一致的,即绘画与浮雕遵循相同的形式美法则。

三、结语

从雕塑艺术发展规律来看,雕塑中的绘画性问题始终是雕塑创作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不论是绘画还是雕塑创作都是作者艺术情感的表达,两者有着相互影响、彼此借鉴的紧密关系。艺术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体,或许偶然看到的一段文字促成了一件绘画作品的诞生,这件绘画又可能引发艺术家开始一件雕塑的创作。所以在雕塑艺术创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绘画性思维介入雕塑创作的更多可能性,这是雕塑创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反观雕塑艺术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加关注雕塑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特别是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素材,启发学生在创作时打开思路,触类旁通。学生则需要尽可能多了解学习历史上优秀的雕塑与绘画作品,培养审美感受,勤于动手,熟练掌握雕塑制作中的多种技能,为雕塑艺术创作打下多方面的基础。教学相长,教师在指导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艺术创作水平,以能够更好地胜任教学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振华,薛卉,龚存雪.当代文化语境下学院雕塑的状态和问题研讨会[J].雕塑,2010.

[2]周亦光.在绘画的语境下寻找雕塑中的线[J].中央美术学院,2014.

[3]卢杰.架上绘画和雕塑作品元素构结简论[J].江西文化研究,2003.

[4]彭锋.让身体说话——读李鹤雕塑作品有感[J].美术大观,2014.

[5]潘咏阳.探析德加雕塑中绘画性元素的美学[J].艺术科技,2016.

猜你喜欢
装饰性
装饰性配饰设计研究
住宅入户门装饰性探究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当代中国画的装饰性表现
高校图书馆色彩信息架构
变幻多端的美术元素
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看中国画创作中的装饰设计意识
Marco M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