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康拉德的《黑暗的心》

2020-09-10 07:22岳春梅
今古文创 2020年39期
关键词:叙事手法殖民者帝国主义

【摘要】 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黑暗”的意象反复在小说中出现。“黑暗”既代表着非洲原始森林的自然环境和土著人的肤色,又代表着欧洲殖民者以及他们中的典型人物——非洲象牙代理商库尔兹邪恶阴暗的掠夺手段和恶魔般的心,“黑暗”同时也预示着整个人类永恒的主题“死亡”。

【关键词】 黑暗;殖民者;叙事手法;帝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13-02

《黑暗的心》是《吉姆爷》的姊妹篇,它描述了主人翁到异域探险的旅程,描写了帝国主义者野心的荒谬和可悲。小说的书名点明了小说的主题,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既指出了非洲原始森林里的黑暗,又揭示了掠夺象牙的欧洲殖民者内心世界的黑暗。“黑暗”既是外部物质世界的概括,同时也是对人的潜意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准确的诠释。小说深刻剖析了人的贪婪的本性,反映了现代文明人为了满足贪欲,不惜掠夺和杀戮无辜的生命的残忍行径。

作为康拉德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黑暗的心》这部小说里,康拉德十分重视通过细节情景的描述来表达象征的意义。他曾经说过,所有伟大的文学创作都是象征的,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获得复杂性,感染力,深度和美感。康拉德是深刻、复杂、明敏的象征。在这部作品中,声光影色的描绘,不仅用来传达感觉经验,也用来表达各种象征意义。康拉德特别强调人的感官作用,他认为“一切艺术的最初无不诉诸感觉”,因此他说:“我所要竭力完成的任务,就是通过文字的力量使你们听到,使你们感觉到,重要的是使你们看见。”他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特别强调传达令人难忘的印象。而“黑暗的心”就让人们看见了非洲原始森林的漆黑,欧洲掠夺者们魔鬼般的面孔和库尔兹罪恶的一生和邪恶的灵魂。

《黑暗的心》的价值在其美学意义和叙事技巧的革新。小说中,叙述者马洛说过:一个故事的含义不是像果核一样藏在故事之中,而是包裹在故事之外,讓那故事像灼热的光放出的光晕一样显示出它的含义来,那情况也很像雾蒙蒙的月晕,只是在幽灵般的月光的照耀下才偶尔让人一见。这部小说由于它独特的叙述形式和变化多端的象征主义,乍一看,较为隐晦难懂。然而,正是这种新颖独特的叙事结构,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随着马洛讲述的故事的进行,读者不断深入了解到这部小说中“黑暗”的丰富内涵。小说中关于“黑暗”景象的描写尤为细致深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启示。

首先,非洲大陆黑暗森林中的意象在小说中反复被提及。事实上,对于非洲这块黑色的大陆,康拉德情有独钟。当康拉德9岁时,他曾指着非洲地图的神秘空白处立志“当我长大时一定要到那儿去”。而1890年的刚果之行,圆了他儿时的梦,加深了他对殖民地真相的了解,对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际遇有深切的体会,对非洲土著居民的社会生活和非洲本土文化的价值有更深刻的了解。康拉德通过自己富有戏剧性的想象力,结合自己早年的航海经历,通过经验,幻想和各种冲动,用无拘无束的步调带领读者进入非洲的原始森林的秘境当中,他的描述令人陶醉,既抽象又写实。康拉德以自己的经历和想象描述了库尔茨的入会仪式。

“漆黑的午夜,一面单调的大鼓发出被压抑的巨响和经久不息的震撼,从那漆黑的森林深处,传来充满奇怪咒语的嗡嗡声,一个黑色的影子站起来,迈开黑色的长腿,摆动着他的黑色长胳膊在一排火光前面走动……他是个术士或者巫师,这毫无疑问,可看起来像真正的魔鬼。”很显然,库尔茨想通过这种仪式来唤醒他魔鬼般的热情和兽性的本能,使之赋予神秘的色彩,使他拥有臆想的神的力量,这种半夜举行的仪式显示了人心最可怕的魔性,它给了库尔茨一种机会,一种职责,让他从一个高尚地殖民者角色中退出,转入非洲丛林,扮演参与者和统治者,库尔茨长期处于极端孤独的异质文化中,原始丛林的黑暗势力在争夺对他的控制权。他从一个“进步与文明”的使者堕落成了黑暗之子。这仪式包含了某种明显的暴力和征服因素,通过这种氛围恐怖的仪式造就了一个暴君,一个新的土著神明。因为库尔茨在土著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帐篷被钦佩他的土著人所围绕,首领每天去给他请安,虽然他的贸易站屋子外胡篱笆柱子上吊着一颗颗黑人的头颅,这不是什么装饰品,而是征服和强权的象征。库尔茨通过仪式不仅与内在社会环境相融合,成为土著人顶礼膜拜的神明,而且同外部的自然环境协调,阴暗的丛林,黑的太阳,漆黑无边的午夜都呈现出康拉德所想表达的非洲蛮荒的景象。

其次,康拉德对于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犯下的种种黑暗的罪行的描述细致而深刻,在《黑暗的心》这部小说里,康拉德已经不再将叙述一个动听的故事为己任,他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人类探索自我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从小说中马洛断断续续的讲述中,经过不断拼凑琐碎繁杂的故事情节,将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掠夺事实一览无余。小说从多个侧面描写了马洛深藏不露的心理意识,揭示了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实。马洛对于整个故事的叙述神秘莫测起来,隐晦的言语使原本有趣的冒险故事逐渐演变成了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非洲之行既是一次从茫茫大海去往黑暗丛林的商务之旅,又是一场可怕的噩梦。马洛的旅行充满了印象主义色彩,充满了梦幻的特征。在赴非洲刚果的途中,马洛不仅看见了非洲丛林的阴森恐怖的景象,而且发现自己越来越接近帝国主义掠夺者们“黑暗的心灵”。欧洲人对非洲这块土地的物质探索变成了道德上的不断拷问。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在小说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为了获得所能获得的东西,凡是可以到手的,他们都去摄取。这不过是在用暴力进行掠夺,加上大规模的谋杀,而人们却瞎着眼睛扑上去——凡是以黑暗作为对手的人照例都是如此的。征服这块土地,这主要是指从那些肤色不同,或者鼻子比我们稍塌一点儿的人手里抢走它。这并不是一件漂亮的事情,如果你十分仔细地去对它观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一点。”此处,康拉德借马洛之口,对欧洲侵略者的进行了无情而又大胆地抨击。康拉德指出了现代社会的所谓的“文明人”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感,这使得人类丧失了文明的水准,从而跌入了黑暗的罪恶的深渊。康拉德把非洲原始森林里的土著居民对殖民者的反抗,报复性袭击和威胁性行动描述成黑暗势力,白人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这种黑暗势力的威胁。黑夜无声地展开了巨大的网,巨大得让人难以琢磨。黑暗笼罩了这片原始森林,让人们喘不过气来。殖民者的掠夺杀戮给非洲造成了无尽的黑暗,这是文明对原始黑色大陆的残暴统治。康拉德通过欧洲白人对黑色非洲人极其象牙的掠夺,严厉地批判了奴役非洲的西方殖民主义,艺术地再现了殖民意识形态与非洲黑暗现实之间的差别。殖民者在非洲所看到和感受到的黑暗与恐惧,恰好说明了土著反抗帝国主义的力量。黑人的残暴并非出于天性,而是对白人的杀戮做出的一种必然和本能的反应。

库尔茨是这群欧洲侵略者的代表,他是个放纵的野蛮的非洲象牙代理商。他既是拯救之神又是杀人的恶魔。这个被贪婪和残暴吞噬了本性的库尔兹被马洛描述得极其神秘,怀着对这个神秘的人物的好奇,马洛感到自己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这个恶贯满盈的被罪恶蛀蚀的人物。库尔兹成为了小说中“黑暗”的中心。当整个欧洲都为了象牙而疯狂的时候,这个在刚果丛林中独自经营象牙生意的欧洲混血儿正是这群欧洲文明人的典型的代表,库尔兹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堕落和罪恶。可以说,整个欧洲都为造就库尔兹做出了贡献。他在殖民地的辉煌和他的失败一样重要。当欧洲殖民者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在衰弱的亚洲人和野蛮的黑人中间,凭着荒唐的自负,采取了暴力和血腥的杀戮。此处,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殖民意识产生和膨胀,不仅仅是政治,文化,宗教,人种的冲突,更直接是经济上的冲突。库尔茨在非洲的遭遇折射出康拉德对殖民者生命价值的反思和对帝国殖民意识戕害人性扭曲心灵的反省。

最后,“黑暗”这个意向被赋予明显的象征意义——死亡。黑夜的景象反复出现,这种死亡意味,不仅是个人的,而且象征着整个人类必死的命运。死亡随时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有时也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黑人在这里像苍蝇一样一堆堆死去,西方人却沉醉于种族优越的神话,被利欲熏心的他们,为了掠夺财富,荼毒黑人,其罪恶行径让人发指。康拉德从字里行间深刻描述了白人的盲目的自信,凶残的本性和虚假的拯救情结。库尔兹的死亡也预示着帝国主义将逐渐消亡地必然趋势。

“没有一部文明史不同时也是一部野蛮史”,殖民地的黑暗历史是由白人和原住居民共同创造的。康拉德生活在一个“文明使命论”,“种族优等论”等殖民论流行的时代。然而,他勇敢地走出了欧洲,用冷静的眼光去审视导致人类社会黑暗的深层原因和不同种族的历史命运。虽然,康拉德无法完全消除白人的偏见,但小说中反种族歧视的主调还是很清晰的。康拉德对白人是否了解黑人,白人是否有能力为黑人代言心存疑惑。康拉德本人对非洲人民所经历的残酷感到心痛,所以,作为有良知的作家,他的本能驱使他记录下他在刚果所经历的一切,虽然小说中有掺杂者想象的成分,然而,马洛和库尔茨却确实代表了欧洲殖民者的形象。康拉德对欧洲殖民主义和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种反语距离,以超越时空的远视目光,对敏感的种族问题持有谨慎的态度,进行理性的思考,他不停地变換叙事角度,尽可能客观地不带偏见地描述不同种类的人群。他给了人们巨大的启示,在多元化并存的今天,任何民族,任何种族都应受到尊重,歧视和相互的对抗只有导致两败俱伤。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晓燕.多维视野中的康拉德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F · R · 利维斯.伟大的传统[M].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09.

作者简介:

岳春梅,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叙事手法殖民者帝国主义
从《黑暗之心》看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主义
乌干达传统土地产权体系研究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当代舞蹈作品的叙事类型和手法研究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浅析日本银行题材类职场剧中的叙事手法与风格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