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物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掌握“多”与“少”的方法

2020-09-10 07:22覃勇军
南北桥 2020年3期
关键词:掌握小学学生

覃勇军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接受学科知识的关键阶段,学生形成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的方法不仅会影响学科学习的整体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科基础程度的体现,且对于今后学科兴趣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利用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扎实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实物引导,即直观教学方法是小学一年级教学中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能够明显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种方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实物引導  小学  “多”与“少”  学生  掌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78

实物引导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它借助具体、真实的物体来展现教学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的效率。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知识基本都是依靠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他们掌握的概念大多是直观且具体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模式上需要借助实物引导的办法,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实物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情景中进行问题的探究。本文即以一年级数学中的“多”与“少”问题为方向,探讨实物引导下学生掌握“多”与“少”的方法。

一、构建实物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物引导即为一种直观情景的构建,教师需要注重这一情景构建的效果发挥,确保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多”与“少”的具体方法。首先,结合教材中“多”与“少”的相关内容和学生当前的认知特征来搜集相对应的实物,确保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和科学性;其次,教师根据构建的实物提出详细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思考解决“多”与“少”问题的策略,然后在小组合作中来确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探究实物问题情景的结果进行指导,完善学生所探究出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灵活扎实掌握方法的应用情景。

以“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为例,学生需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并且知道元、角、分之间存在的十进制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准确的兑换人民币。在本节课中存在人民币“多”与“少”的问题,教师则需要利用真实的人民币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为凝聚学生注意力,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即设计趣味化的问题情景,然后提出相对应的问题。比如文具店的文具价钱是多少?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的学习中来。然后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设计模拟购物情景,在此过程中添加元、角、分之间进行兑换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判断,在明确人民币多与少的问题时,更进一步地学习兑换的方法,从而获得有效的生活经验。

二、以生活实物激发兴趣,掌握数学联想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所具有的生活经验非常少,基本来自于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同时他们对于未知和已知单一的生活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探究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来进行直观化的引导。一方面调动学生对未知生活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已有浅层次事物进行完善的兴趣。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实物的联想。除了对生活实物进行仔细的视觉观察,学生还需要进行触摸,多种感官参与到个人的认知思维活动中来,真实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脑海中树立丰富的想象,最终构筑出数学“多”与“少”的方法知识框架,使其乐于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为例,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将数数到20,但是却对数的大小和组成并没有清晰的认知。所以教师要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少与多进行认识。在此过程中实物可以是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糖果也是可以木棒,将其与知识融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种实物操作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进而确定正确分解的办法,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以实物设计教学练习,增强学生实战能力

动手操作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认识事物同时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从而获取最为直接的经验,对知识形成良好的感受和充分的理解。所以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更便捷、更快速地掌握“多”与“少”的方法,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引导的思想设计练习活动,比如说“分一分”、“数一数”、“摆一摆”等丰富趣味的实战操作活动,使得数学“多”和“少”的知识能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体现。学生在这种具体且直观的实践活动中形成活跃的思维,并由此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同时在反复的练习中应用个人所掌握的“多”与“少”方法,帮助自己解决多种数学问题,提升个人的数学综合素养。

以“认识钟表”这一内容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认、读、写整时,且知道钟面上时针、分针、12个数以及12个大格,并通过钟面上“多”与“少”的变化来形成时间观念。首先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多种类型钟表的样式,比如说手表、挂钟等,让学生初步建立钟表的形象认知;其次,教师利用具体的钟表实物引导学生对钟表结构进行认识,并在钟表上向学生演示12个数,强调钟面上的数。进而指导学生认识整时,通过实物多次的演示和指导后,为学生设计具体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判断钟表多和少的方法。比如教师在实物钟表上进行整时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判断和书写,最后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校正,以此来提升学生应用这种方法的能力。

一年级小学数学中“多”与“少”的问题在这一学科中非常关键,它影响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质量。因此为帮助学生掌握“多”与“少”的方法,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利用实物引导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实物问题情景的构建,引导学生进行“多”与“少”方法的探究,并借助生活实物引导、多媒体模拟实物引导和实践活动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多”与“少”的方法,确保他们可以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有效性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尚贵.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三“多”三“少”——基于学生中心教学观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2]李长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华少年,2019(6):72-72.

[3]徐宏婷.利用生活实际问题提升小学数学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19(29):74-74.1.

猜你喜欢
掌握小学学生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