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环境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2020-09-10 07:22王艺辰
环球市场 2020年3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

摘要: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环境下,其对土壤质量的评估标准也不同。本文指出土地利用的方式、结构与管理措施等对土壤质量的评估都有一定的影响。土壤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土壤的物理化与生物等方面的知识,继而从农业、林木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用地环境下,对土壤的综合质量评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质量;农业用地

土壤质量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概念,其包含了土壤生产力,大部人当时都是以农作物产量的多少来衡量的,而如今,经过近年内的研究,人们对土壤质量的认识又深了一层,不只局限于其生产力,还有食物安全、人类活动、动物等方面都被纳入其中。而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也有了多种变化。

一、土地利用对土壤质量评估的影响

在土地的利用中,土壤耕作与管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一个,无论是农业活动还是建筑用地,绿化等方面都与其息息相关。而人们作为活动的主体,既可以使土壤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向坏的方面发展。例如,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不适当的耕作等行为都会使土壤质量下降,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化学污染等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使土壤的生产能力降低。

不同土地利用环境下的土壤质量也是不同的,其土地的利用方式、结构等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土地利用的改变会使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同时也能够使土壤的侵蚀与径流减少或增加。例如,为了改变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的质量与环境,国家采取了退耕还林的政策。

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标准

土壤的质量评价与评价监测是评价土壤是否退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设计与评价土壤可持续利用与土壤管理系统的一个基础。想要对一块儿土地进行利用,则首先要明确深入的对这块儿土壤的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当地实际的地势地貌、国家政策等方面,建立土壤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其计算和评估,从而对土壤质量进行量化的表达。对土壤的质量评价与其他的质量评价不同,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综合的评价,需要用多种评价标准与指标进行衡量,但目前由于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只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在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标准中,基本的内容包括土壤物理、生物与化学三个方面,该标准主要是根据土壤质量的概念提出来的综合性标准,因此,这个评价标准体系缺乏其特殊性,即针对于某一土壤质量评价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标准只能作为一个框架。土壤质量评价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其物、理、化三方面的大致框架一般不会变动。

三、农业用地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

在农业用地中,土壤质量的评价是其可持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指标,土壤的生产能力与农作物的产量密不可分,主要是靠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因此,这就要求土质的肥力和营养。这是从事农作物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的营养是指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土壤肥力主要是指土壤的类型、土层的厚度与质地、土体的构造等等。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土壤的生产力也不尽相同。

农业用地土壤质量的评价是对用地科学合理分配的基础,通过对土壤质量的评价来判断农业用地具体适合种植哪种植株,其实质上是评价其各种因素对农业产值能力和收益状况。在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其对土地的质量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地区都重视的是农业耕地的面积,反而忽略了耕地的质量,而为了实现农业耕地方面的占补平衡,有的地区将不具备开发条件的荒地加以开垦,这种做法反而严重损伤了土地的质量。因此,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国家要重视加强对其生态环境的规划,明确告诉农民百姓哪里适合种什么,而不是盲目的种植盲目的开垦,同时对于景观要加强保护,如在进行公路桥建设时,要注重土壤水源的涵养,要在尊重土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建设,避免使生物的多样性下降。

四、林木用地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

土壤是生态环境要素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林木用地现在大部分指的是人工林木,人工林木土壤质量可以随着管理措施的投入而产生动态变化,这意味着通过其人工的干预能够对土壤的质量进行改善。在林木种植之初,土壤的质量可以作为判断当前的土壤是否可以满足当前植株的可持续性生长,对管理措施的评价可以通过比较生物量的生产与生长,测出土壤属性的土壤质量指标。前者由于受到的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可能会导致其结论发生错误,而后者可以通过其长期监测的数值变化,来说明管理措施的效果。

林木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大部分与农业用地的评价方法相同,保持和增加土壤的生产力与质量是评价林木经营持续性的一个标准。据统计,林木的种植对恢复和提高土壤质量的效果相对较佳,推进了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根据当地具体的地势地貌选择合适的植被可以有效的改善其生态环境与土地质量。例如,西双版纳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的差异与地势的特点,我国采取主要在850米以下的砖红壤区广泛种植橡胶林,经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其不仅使国家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五、城市规划用地环境下土壤质量的评估

城市规划用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逐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其规划的过程中,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对土壤的质量和资源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如土壤中增加了径流的输出,热缓冲的能力反而下降,其污染的转移危险性上升,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相应的其管理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大量的生活垃圾与有机肥都会对土壤的质量产生变化。城市规划建设必然会导致其地表特征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其土壤生产力的功能会下降,净化功能与缓冲功能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城市的规划用地使得当地的环境污染较重,而近年内,由于对城市绿化用地的提高,使其土壤的质量与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几年内,我国对土地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始终坚持可持续利用发展为指导思想,在保证不对环境质量造成危害的情况下,要保证其土壤的生产能力。根据我国地势地貌与国情进一步提高对土壤的利用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规范农业与林木用地,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实际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劲松.农村土地开发管理与经济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9(18):66-67.

[2]谢娜,冯备战,李春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6):115-120.

[3]王佳.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J].江西农业,2019(14):115.

作者简介:王艺辰(1985-),女,汉,河北东光县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管理。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初探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度对策
西安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西咸新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平台建设初探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景颇族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征探析
临汾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河北省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