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就业问题思考

2020-09-10 07:22马潇然
南北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就业机制

马潇然

【摘    要】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高校招生与招生就业一直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高校每年的招生和每届学生的招生就业情况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经过十几年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高校招生和招生就业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提高生源质量和毕业生招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就业  生源质量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83

2008年全国高考录取599万人,录取率为57%,毕业生512万人,到2018年,全国高校共录取790.99万人,录取率为81.13%,毕业生820万人。10年间录取人数增加191.99万人,录取增长率24.13%,毕业生人数增加308万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扩大规模招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带来了高校毕业生招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投入效益越来越低等问题。如何开创高校招生就业新局面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大力促进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指导、督促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2012年年底前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指导高校改进和完善招生名额分配办法,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进一步做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继续实施中西部高校招生协作计划,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招生录入工作公平公正,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安全。

二、推进高校自媒体招生就业

第一步就需要建立线上招生就业指导团队,学生招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其疑惑也是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仅依靠辅导员一人是不能解决的,这需要学校安排专业的人员组成校内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種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此招生就业指导中心需全天对外开放,学生有任何招生就业方面的疑惑都可以前来咨询,以得到专业的回答和具体的指导措施,帮助学生解决招生就业期间的各种疑惑和碰到的问题,竭力协助每一位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第二步需要提高招生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招生就业指导的专业性——对于大学内部的招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需要大学聘请专业的教师对处于迷惑期的大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要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业务,打造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招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才能给学生提供切实指导,解决学生招生就业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招生就业发展。最后一步也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共贏。招生就业机会归根结底来自于企业,企业是岗位的提供者,也是人才的需求者,广大学生最终都将进入企业工作。因此,大学作为官方的教学机构,可以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实习活动,双方达成合作共赢的共识,定期向企业输入人才。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的招生就业问题,对双方来说是共赢的。

三、构建应用型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应用型高校构建招生、招生就业的联动机制,旨在改变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招生就业等原有的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内部关联性,以需求为导向,以招生就业状况为落脚点,促进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构建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招生专业对社会需求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学生的招生就业状况可以反映各专业的社会影响和认知度,反映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饱和状况。高校通过行业部门、用人单位的调研以及参照近几年各专业的招生就业统计状况,折射出各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围绕社会需求的状况不断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充分体现这一层面的双向互动关系。第二,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双向互动关系。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用人单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解决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第三,学生招生就业对社会需求的双向反馈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状况调整和改变自身的招生就业预期和择业观念,有效缓解学生招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构建招生信息反馈制度

每年在招生工作结束后,由高校招生部门对当年招生情况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各专业的报考率、报到率、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信息,形成相关的分析报告的同时,可以根据每年数据的变化状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细化,如各专业每年报考率、报到率、录取分数、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这些结果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等。

(二)构建招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制度

每年年底,由高校招生就业工作部门对当年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走访,将招生就业竞争力、招生就业特色与优势、招生就业质量、校友评价、基本工作能力、核心课程有效性、求职分析等作为调研的主要指标,并结合当年各专业的签约率、升学率、招生就业率、招生就业薪资等统计数据,分析总结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对专业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形成报告,以招生为结构、数量、专业及人才培养环节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效率进行了一番研究,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个解决措施,希望能实现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新突破,从而推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并从理念上对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进行创新,是我国新型教育模式的必由之路,既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招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可以向学生渗透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想,给他们多一条招生就业方向,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艾丽.地方高校招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9(7):131-133.

[2]傅丽娟.试论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理念创新[J].科教文汇.2020(02):10-11.

[3]刘伟亮,谢红.高校普通本科“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工作联动机制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4):4-7.

猜你喜欢
就业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