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01:38张紫亮
体育风尚 2020年1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组成,武术课程的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模仿、学习思考、室内课引导、交流实践以及探索等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发展智育、深化德育、培养担当、积极进行社会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一定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校本课程;武术教学;核心素养

一、我校体育课程简介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都在落实素质教育同时开展素质教育改革,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业的体育技能,为终生开展体育运动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体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目前我校已经开设的体育课选修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分别是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羽毛球以及网球这些体育项目。既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教育需求的项目。必修(田径)+选修结合一年换一个项目的专项班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穿插有体操运动、健康教育知识专题、体育文化视频欣赏等内容。我校体育课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以“健康第一”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体育教学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生的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要认知到体育这一学科所包含的核心素养,其中主要有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学习所具有的体育品德。在我国有关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地指出在实际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时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来了解最基础的体育健康知识与不同的体育运动,其基本技能以及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体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与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发展体育健康让学生的实践与創新能力逐步提升。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以及运动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发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三、我校武术课程简介

体育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在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任何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都离不开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素养的学习。武术在本校的课程开展,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武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武术中所提倡的武德则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思想之一,长期的练习武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健全自身的人格,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时的良好品德,导致不仅仅提高了他们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且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真正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而言的重要意义。第二,武术教学对于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技术要求以及技术难度。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锻炼学生自身的力量柔韧性以及速度,还需要提高身体素质,让身体的耐力逐步提升,才能更好的学习武术的教学内容。第三,学生在长期学习武术和练习的过程中,能让他们掌握更加科学的锻炼方式,逐一的行程锻炼的习惯,这对于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由此得出看出武术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

四、完善武术校本课程、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利用好室内理论引导课,培养学生武术文化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目前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武术时,对于武术的意识不够。为此,无法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时,必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于武术基本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武术进行科学的掌握,让武术动作的表象可以在学生的认知中有着一定的了解提高对武术的感性意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认知到武术发展,以及武术中所具有的套路技术、武术的实质,武术中每一个单个动作所具有的攻击作用、攻击效果,丰富武术动作的整体想象力,无论是对于表演散打或者套路训练而言,都可以让学生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武术动作,即扩大了学生在学习武术时的整体效果,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武术所具有的多样性,让武术从强身健体等不同方面开展,帮助学生了解到武术对于自身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而言所就的积极意义,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精神面貌。高中生学习武术,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切合新课改中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精神要求。

(二)在认知性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弘扬武术精神,提高学习热情

教师要向学生讲授武术的发展史,武术名人如:霍元甲、黄飞鸿、李小龙等,让学生知道很多武艺高强之人和普通习武者都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确认识这种真正的武术精神,会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使他们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种美好情感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得到极大地提高。

(三)注重品德教育,树立良好学风

学习武术不仅仅要注重武术中所具有的内涵,还需要注重武术中武德。武德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武德不仅仅重视礼仪,同时也讲究道德。一直以来武术训练中都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始终崇尚武德精神,在学习武术中,必须要以德为先,这是习武的行为准则,也是在学习武术时必须要做到的实践标准,任何一个人需要了解到武术在实际开展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斗殴,而是通过武术的学习感受到武德所具有的内在含义。作为武术教师必须要挖掘教材中所具有的思想以及品德的教育因素。在课前课后必须要行抱拳礼等等,这些都是让学生认知到武术中武德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将优生与差生进行搭配,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氛围,通过相互切磋技艺取长补短来提高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逐步上升。

五、依托社团和比赛提升技能

为了让更多喜爱武术的学生在武术功底、身体机能、意志品质与武德修养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通过武术社团活动助推武术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武术社团活动主要以训练和提高学生武术技能,不定期与其他学校社团交流,尝试课程间的横向关联,将中华武术与文学、戏曲等进行整合,编排出高质量的武术表演项目,例如:中国龙,武魂,在全校大型活动中表演获得好评。参加比赛主要是让学生参与社会,走进社会。依托比赛提升技能,发现自己。将自身发展和实际社会情况相联系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校认可、家庭认可的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现如今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对中学生人身安全意识教育和传授必备的生存技能刻不容缓。只有身体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有能力做到责任担当。

我校的武术教学内容有散打、跆拳道、防身术、对练、器械等内容,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协调、灵敏、抗击打能力、遇到危险时瞬间反应能力、自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更加的自信,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保持头脑清晰、快速做出反应、安全脱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有担当的人。

六、结语

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发展出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个基本要点,不是靠一名教师、一个学科、一个学校来完成的。而需要教师能力提升、学科有效整合、评价机制完善等一系列抓手的保障。又离不开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科、每一所学校。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仍旧没有展开终身体育这一任务,为此必须要根据当前所具有的实际师资状况、场地情况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不同形式体育项目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体育技能,去逐步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N].天津教育报,2016-09-14.

[2]摘自《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作者简介:张紫亮(1985-),男,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与理论实践。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