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2020-09-10 05:44马蕊
新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专业建设

摘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是广西首批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经过2年的示范建设,该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科技创新、精准扶贫以及茶文化推广等社会服务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并为区域同类院校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起到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Abstract:The Tea Planting and Processing in Guangx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age is the first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 subject in Guangxi as well as the mainly constructed subject of its training base.After its two years demonstration and construction,the subject has gaine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s,the training of talents,the studying systems,the training bases,the educators,the examining and analyzing systems,etc.As a result,some projects of social service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tea culture have been launched successfully,and have influenced and motivated many other colleges with similar subjects as well as other training bases in its area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specialty construction;training base;construction effect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广西茶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曾先后被评为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该专业2015年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專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批。经过两年的建设,在2017年通过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院内专家以及聘请专家组的两次初步验收,建设成果显著。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为我区茶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举措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依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和广西茶文化研究会,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建立了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员、学院教师构成的茶叶专业理事分会,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茶叶专业理事分会章程》,明确成员责任与义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立过程共管和质量共控的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任职要求有效对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我院是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为试点专业。在已见成效的中高职衔接“2+3”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继续协同推进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共招共育共管的现代学徒制,形成中高职一体化和现代学徒制并举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总结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学徒制的改革和建设经验,凝炼出一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规范,为茶树栽培与田间管理、茶叶加工与质量检验、茶叶营销与业务管理、茶艺服务一线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真正实现为企业、行业输送直接上岗、技术过硬、品德兼有的人才。

1.推行“学训交替,旺工淡学,逐轮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职业认知规律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路径,具体做法是:施行“学员+学徒”结合方式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形式。结合茶产业自身特点,按照茶园种植管理以及茶叶生产加工季节性特点,在茶季组织开展企业生产实训,在非茶季安排校内课堂教学与实验,施行旺工淡学的教学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根据能力序列提升和知识序列提升要求,开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认知到顶岗,从手把手到放开手,从跟着做到独立完成的逐轮提升的培养模式。

2.制定评价标准。

通过组织学校、企业及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完善学生能力考核及评价制度[1-2]。推行学生考核评价“四转变”,有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考核评价标准应从学校单一标准向综合化标准转变;第二,考核评价内容应从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变,根据职业标准制定学生评价标准,实现“双证合一”[3-4];第三,考核评价主体应从教师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变,建立“企业师傅+校内导师”多元参与的课程考核评价主体;第四,考核评价方式应从总结性考核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转变,体现“突出过程考核”为重点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三)课程改革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1.服务地方,校企合作开发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特色课程。

为服务地方经济,带动区域茶业产业发展,针对区内茶业产业特色培养适合地方茶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发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特色课程,如《民族茶艺与外国茶艺》、《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等5门优质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

2.建立“可移动+可追踪+可终身”网络课程,满足学生校内、校外及终身学习。

制作、开发教学课件、教学动画、教学录像、微型课程、虚拟操作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了网络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如“国家级园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子库--茶叶生产加工课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中华茶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资源库,使得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实现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实训基地建设

1.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茶叶全产业链的融“教学生产、创业创新、竞赛鉴定、研发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紧密围绕广西特色农业,对接茶叶生产、加工、流通、营销以及茶文化推广与传播等茶叶全产业链,建成茶树栽培实训中心、茶叶加工技术实训中心、茶文化科普及推广实训中心、茶叶技能大赛场馆及营销中心。以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为龙头,带动茶艺与茶叶营销、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食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发展,成为服务于广西特色农业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为学生打造“茶园+茶厂+茶馆”产业链拟真经营的“三茶三产”创新创业环境。

将创新就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茶园+茶厂+茶馆”产业链仿真经营模式,通过大益爱心茶室、国际茶礼培训中心以及营销中心等实训场所,校企合作共建茶叶创业创新平台。

(五)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大师领衔、名师导教”高水平教学团队,并引进非遗传承人建立大师工作站,建设适应新教学体系需求的高素质的综合性教师团队。2年内完成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培养并引进校外1名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派送16名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加校内师资培训29人,参加校外师资培训25人,使骨干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开发实施项目能力。新增12名企业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由23名行业及企业专家组成的企业专家库。传承民族茶文化,引进3名国家或省市级六堡茶非遗传承人作为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客座教授。

二、项目建设成效

(一)项目建设对区域院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1.承办自治区级技能大赛,提高社会影响力

建成技能比赛场馆并完成设备购置,具备承办自治区级技能大赛的能力。2015年4月相继举办了201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賽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中职组“手工制茶”赛项及高职组“中华茶艺”赛项,2017年举办自治区涉农院校中职组手工制茶比赛。通过承办手工制茶大赛及中华茶艺技能大赛等赛项,提升我院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2.发挥辐射示范作用,辐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

(1)促进了中职茶叶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中高职衔接“2+3”五年一体化合作中职院校如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苍梧县职业学校以及三江县职业教育中心也分别于2014-2015年获得自治区茶叶生产与加工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我院茶叶专业老师积极配合并指导中职院校实训场所的建设。组建茶叶实训基地规划指导小组多次赶赴中职学校进行实训场所建设指导。

(2)“校校”联动,互利共赢,打破招生瓶颈问题。由于我院茶叶专业老师的参与,宣传五年制招生政策和专业情况,大大促进了横县、昭平及灵山等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招生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14年,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正久职业学校茶叶专业招生达到120人,2015年三所县级中专的茶叶专业招生人数达到200多人,比2014年增加80多人,2016年招生人数达268人。极大地解决了广西茶产业人才供给紧缺的问题。

(二)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高质量人才输出,满足区域茶叶行业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效果明显,2016届、2017届学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7%,专业对口率95%,学生就业起薪高、质量好,受到企业的高度好评。我院茶叶专业招生人数也有所突破,2015年招生达77人,2016年招生达100人,2017年招生达128人。

2.校企协同开展技术研发,加强集团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2015-2016年集团开展了14项课题研究,共取得35项科研成果,其中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广西重要技术标准奖1项以及市厅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7项,国家专利5项、广西标准2项。2016年我院与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广西红茶加工工程技术中心”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立项,打造了集团茶叶科技研究的协同创新平台。

3.开展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助力产茶县精准扶贫工作

集团内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为广西产茶县企业、茶农提供茶叶新品种繁育推广、茶叶加工工艺改造、茶叶包装、有机茶园规划、茶叶网络营销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2013-2016年通过“企业携手、驻点帮扶”形式,与企业开展横向技术服务项目20多项,派出10多名第一村支书记驻村开展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工作,为苍梧县、凌云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产茶县开展“乡村干部培训班”、“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班”,培训贫困村茶农达2000多人次,有力推动产茶县的扶贫攻坚工作。

4.多方协同开展茶文化研究与推广,推进茶文化传承与创新

(1)组织开展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推广全民饮茶活动。组织开展了南宁金砖茶斗茶大赛、广西春茶节活动即全民饮茶日等活动,促进茶文化的推广,营造以茶育人、以茶化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2)组织茶文化体验及培训,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公众文化素养。依托我院农业部244号技能鉴定站,打造茶文化培训平台,为茶业企业员工、社会茶文化爱好者提供茶叶加工、审评、品饮等茶文化等培训服务,2014-2016年共开展茶文化培训2000多人次,开展茶艺师、评茶员技能鉴定800多人次。

(3)面向东盟留学生开展茶文化培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借助我院茶叶专业链实训基地,面向东盟留学生开展茶文化体验和培训活动。先后开展“第三十九期国际高级青年干部(老挝)研究班”、“越南太原技术经济专科学校留学生班”、“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发展论坛”东盟国家茶叶科技人员培训班等,共计培训130多人次,较好地推动中华茶文化走向东盟国家。

参考文献:

[1]马蕊,古能平,梁裕.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J].高教论坛,2017,5(5):108-111.

[2]苏红,许晓惠,张俊等.示范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市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建设成效报告[J].高职教育研究,2014,7(1):9-11.

[3]马阿米娜.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工艺美术教育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6(5):56-59.

[4]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45-50.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第一批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广西职业教育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8〕37号);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农科专业教学预警和干预机制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123,桂教職成〔2019〕41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课题,针对中高职衔接生源的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模式研究与实践,桂职院〔2016〕152号16JG29。

作者简介:马蕊(1987-),女,黑龙江黑河人,讲师,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研究、茶叶加工及植物功能成分化学科学研究等。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专业建设
制药技术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