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智能化整合利用策略

2020-09-10 07:22王兴国
科技尚品 2020年4期
关键词:CAD技术信息技术

王兴国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高架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成为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合理构建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整体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而且可以为公民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特点,结合数字化城市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下部空间信息化整合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信息技术;改造利用;CAD技术

中图分类号:U239.5;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城市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手段,在保证城市整体交通顺畅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智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1-2]。

1 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基本特点

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智能化进程的产物。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下部空间由高架桥自身的限定所决定,不仅包括高架桥梁和桥墩,还包括高架轨道周边城市道路。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下部空间也是城市建设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高架轨道交通的桥面是呈纵向延伸的,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特点。这样,轨道下部空间也继承了高架轨道交通连续的特点。高架轨道交通下部空间具有方向性的延伸,随着高架轨道的方向进行延伸,在延伸的过程中会遇到周围不同的环境和城市空间,围合的空间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连续性的特点,在设计上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从空间的整体上进行设计[3-5]。

2 数字化整合利用要素分析

智能城市交通整理利用要素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2.1 主体结构要素分析

上部结构桥梁体系根据工程受力情况的不同,通过CAD设计确定采用合理的结构。数字化城市交通建设通过设计连接结构来进行道路施工,并通过桥梁的载体来实现对高架桥的承载。数字化城市交通规划,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桥梁的受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科学的结构对高架轨道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全,而且梁体设计要美观,在建设工艺方面要充分考虑受力情况。

2.2 限制条件要素分析

下部空间整合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空间可达性。下部空间不具可达性的形成是因为,城市道路两侧阻隔造成人们进出空间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安全性差是这部分下部空间不愿意被使用的主要原因。如果高架线路架设在城市车流量比较集中的地方,那么下部空间不具可达性就表现的更加突出。无论在环境还是在安全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对空间进行适当的整合改造后会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3 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智能化整合利用策略研究

3.1 智能化整合利用原则分析

智能化交通整合利用原则结构图如图2所示。

在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智能整合利用原則中,要重视城市文化元素的保留,注重城市个性化的设计。城市交通不仅要保证人们出行便利,而且要体现一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信号灯的智能化调控设计,已经实现对道路车流的流量控制管理,都是智能化城市交通设计的必要因素,也是数字化城市交通建设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通过流量控制可以让道路更加畅通,保护交通出行安全。轨道交通空间要进行智能化设计,从城市智能化设计角度出发,为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更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城市生活品质。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并结合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构建高架轨道交通,避免交通过程中对周边产生噪声,打扰人们的生活休息。而且在对高架轨道交通进行智能化整理利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交通道路的遮光问题,设置智能化太阳能路灯,环保且节省财力和物力。通过计算机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交通进行智能化整理利用。

3.2 智能化整合利用策略研究

智能化交通整合利用策略采用的设计目标如图3所示。

智能化整合分类改造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计算机软件设计,全线主体结构采用H桥墩,对轨道交通沿线环境的设计要进行整体规划,对桥下空间的利用模式要进行合理设计。在构建交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数字化城市交通构建,高架轨道交通的设计要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的美观。

对高架轨道交通进行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下部空间和城市空间之间的物质形态的关联,还要考虑到意识文化的渗透和城市文化的延续。线路的总体布局和主体结构要以城市文化为依据,对城市文化进行合理的表达。这样,居民才能对城市产生好的印象,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城市高架轨道采用立体方式对原有道路进行分层,这样就形成了上下分层的空间,使得高架轨道下部空间具有半开敝的特性。半开敝的特性主要通过桥面遮蔽的优势,为下部空间的利用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路长,所以对高架线路的设计使用单侧布局。这样,桥下部空间的可达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

采用信息化技术对下部空间改造进行合理设计,来对桥下面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进行数字化城市交通改造的过程中,要把交通主体结构和沿线城市建筑之间的协调性考虑进去,根据城市建筑的结构特点来选用智能化的设计方案。使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主体结构和沿线街道空间形成完美的协调和统一。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桥面相应配套设施包括接触网和声音屏障等,为了减少交通对周围居民噪声的影响,在高架线的两边要设置混凝土或者钢化玻璃灯材料的声音屏障,声音屏障的设计要适合人们的视觉感受。高架线下部的桥墩结构是整个高架桥的支撑部分,桥墩作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主体结构建筑构件,和人们相距最近,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所以,桥墩在高度和选型等方面都会影响沿线城市环境。在高架轨道交通的下部空间设置公园,将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交通运输功能和娱乐休闲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丰富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对下部空间线路进行总体设计时,要充分将沿线的城市历史文化融合进来,保证全线对城市文化的表达。对下部空间进行针对性的文化设计,建设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高架轨道交通线路。

4 结语

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高架轨道交通进行智能化设计,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数字化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智能化整合利用策略研究,有助于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信息化技术解决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保证城市交通安全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牛韶斐,沈中伟.城市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重塑——以巴黎雷阿勒改造项目为例[J].新建筑,2014(6):24-27.

[2] 林依彬,蒋永甫.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69-76.

[3] 戴显荣,饶传坤,肖卫星.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6(6):723-730.

[4] 叶茜,王聪,张惟杰.“三环”策略下的杨公桥立交步行空间概念性改造——城市车行高速化背景中的人本思考与设计对策[J].中外建筑,2010(10):109-112.

[5] 张艺露,王淑芬,刘岚.北京市居住区旁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优化研究[C].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5:65.

猜你喜欢
CAD技术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纬编CAD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CAD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应用
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