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2020-09-10 05:44王华
新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研新课程教材

王华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提高,人们逐渐地对语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讨论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原有的一些观念得到了更新,甚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此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教改的热潮,特别是在国家新课程标准颁布和施行的情况下,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所以相应的中学语文教材(此处特指初中教材)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涉及了教材的客观形式,同时更涉及到了教材内在的东西。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标准和教材都更新的同时,更有必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寻求革新,从而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下教育的要求。

在这种革新浪潮的推动下,创新思维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寻求变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在接受新思维的同时,有些人偏颇的、片面的认识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方式,甚至全面否定它们,其中也包括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好的方法,片面的追求教学方法上的新、奇、特,最终不得不重头再来。学校不是没有组织教研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但这种活动往往是人浮于事,虽然有人在上公开课也即是教研课。上者竟管去上,听者也姑且听之。学生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教者能从中收益多少,听者能从中受益多少,语文教学能从中得到什么促进。恐怕很少有人去关注。

理想中的语文教研应是怎样的呢?它首先要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创新性、研究性、协作性、贡献性。

如何创新?所谓语文教研,应该研究如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教学意境,点燃教者与听者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导语文教学驶向新的自由海洋。而不是一种因循守旧式的,一堂重复一堂,一年重复一年。戴着铁镣跳舞,能有什么精彩可言,能有什么自由发挥可言。不打破因循守旧这幅铁的枷锁,语文教研是没有出路的,语文教学也是没有出路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依靠三方面的工作:传授科学知识,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首先要具备创新精神,尤其是教研要具备创新精神。例如:研讨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导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深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等等。总之语文教研要走创新之路,以此来引导语文教学。

怎样研究?所谓研究性就是指在教研活动中,要深入地探讨问题,或围绕一个问题,或围绕一个观点,或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或追寻文本的理解。而并非目前较流行的那种简单的课堂讲课说课(有的连听完课后的评析,这种最重要的环节都省约了)。没有研究,就没有突破旧模式的动力源泉。没有研究,更没有创新的思维出现,也不会有创新的教学出现。没有研究也谈不上,紧盯语文教学的理论前沿。不能用新理论来指导新课程的具体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例如,对目前的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势必要求教师能知晓熟悉新课程的有关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思想。以此来改变原来旧的教学思想,转变自己旧的观念,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如果缺失对新课程理论的研究学习,就谈不上什么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谈不上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了。

语文教研,就是要集中教师手头资料,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借此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也以此来促进教师自己成熟起來,厚重起来,内涵起来。

如何协作?就是指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相互贡献自己手头的资料;贡献自己新的思想;贡献自己独特的观点。在研究中互相促进,相互探讨。而现实的语文教研最缺少的就是相互协作的精神。传统上的“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劣根性深深阻碍了教师间的相互协作。有许多教师为了个人的名利,不肯贡献自己的资料,更谈不上新的思想。都是老好人式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问题,也不会探究问题,都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逝去自己的生命。最明显的公开课的上法,许多时间是某个老师的单打独斗。得不到同行的资料帮助,更谈不上好的意见的指导。这种缺乏协作的公开课,会收到什么创新式效果呢?可想而知。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新技术,新手段,新理论不可能让某个人全会。只有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每个人都为共同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促进自己以及共同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整体的设计等方面大都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课程资源。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协作,可以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来的观念更科学更完善,从而更有力于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这种相互协作也是对教师自己实践的深刻反思,只有在这种反思中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怎样共献?就是指教研活动中,必需要有良好的效果,为语文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语文教研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水平;通过语文教研来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领悟能力;通过研究来提高教师能的理论素质与研究能力如此等等。总之,通过语文教研,要能达到一个具体的目的。而不是现在的泛泛而谈,走走过场,玩玩形式。其结果只能让语文教研与语文教学步入歧途。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实践,但却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是其基本特点。既然是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那么要交际,必然要实践。由此可以证明实践是语文教学 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并且这种重要性也在具体的语文总目标和教材中体现出来了,例如,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再比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等。这些话实际上多围绕了一点来讲的,即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实践,因此我认为在具体的 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所以,不管是新课标也好,还是具体的学生学习也好,实践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千方百计去创造这种条件,让学生去直接接触教材,进行独立的思考,直接进行口头表达和直接进行书面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口头回答或语段写作训练,所有这些都是着眼与让学生动脑想、动笔写,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例如,在课堂训练中学生对课文意境的理解必须对相关的词语、语段进行信息的提取并进行有效有序的等处理。所以,以往传统教学中对课文中心主题、段落段意、语境的概括理解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有必要的,只不过现在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做了,抛弃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方法,更多的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研新课程教材
教材精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