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

2020-09-10 07:22陈达维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培养初中语文

陈达维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范畴,其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培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摆脱原有教学的束缚,依托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培养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便成为了当下初中语文课程教育的可行路径。基于此,本文将以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过程中需要改善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围绕着其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性意识;培养

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初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成长来讲,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开始逐渐突显。因此,当代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依托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并尝试将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予学生,以此来不断推动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切合新课改的核心要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更好的学习语文课程。

一、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过程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通常的情况下,学生个体属于学生主体的基础构成,换言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亦需要建立在学生个体性意识的前提下。因此,个体性意识同主体性意识之间,所呈现的正是一种衔接的关系。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生的主体性意识并不高,究其根本在于学生独立性的缺乏。这是因为,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习惯于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这就导致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制的情况出现。诚然,学生个体缺乏独立性仅是一方面原因。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会习惯于依托教师的想法,这就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遭受到无形的掣肘。

这样的情况主要体现于,学生自认为主体地位过于低下,所以并不热衷于表述自己心中所想,而只是依托于教师的表述。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则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了相互揣摩、分析的情况。以上原因相互交织且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仅能维系在意识层面,而无法落实于教学活动之中,进而导致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陷入困局之中。总之,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依托于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措施

(一)认知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双向交流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落实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識,其关键还是应建立在认知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基础上。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对主体性意识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另外,语文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时,还应尝试有条不紊的推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内心的考量,同时还能抵消学生对教师的恐惧,继而将主体性意识培养落于实际。

如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时间的后半部分,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以作者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作者总是会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以及自己的目标等等。如在学习“木兰诗”之后,笔者便让学生围绕着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展开了探讨,期间有的学生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则从古文辞藻的角度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而笔者在这期间,则与学生展开了一定的互动,这就使得笔者对学生内心的想法有了足够的认识,继而落实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二)避免语文教学的功利化,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其著作《培根随笔》中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换言之,不同的学科往往能够给予人以不同的启迪。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是追求分数之类的功利化目标,其必然无法使学生触及到语文的精髓,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也就无法洞悉到字里行间所承载着的情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切实的去靠近语文学科的精髓,进而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以此来落实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以作者的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开展之后,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课文教学,而是通过媒体音频的方式,对学习氛围进行了渲染。之后作者则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精髓进行洞悉。这期间,作者在引导学生学习“伟大的悲剧”时,并没有按步照班的讲述作者的写作手法,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去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让学生在对作者写作手法洞悉的同时,深刻的体味课文背后的思想感情。后面教学反馈表明,学生醉心于探究课文的时候,因为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很容易的就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充分展现了出来,继而起到了通过语文教学的展开,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目标。

(三)依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创设教学反馈机制

一直以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始终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存在。因此,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或是教学之余进行讨论、交流,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等。反之,在创设合作学习的小组之后,教师还可以趁势创设教学反馈机制。如在这中间,作者便依托于学习小组,创设了教学反馈机制。对此,作者让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定期汇报组员的学习感受,并包括一些对教学的看法等等,这就使初中生与语文教师之间形成了一条长期化的渠道,这对于日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而言,有责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在这过程中,需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衔接,并对掣肘主体性意识培养落实的因素,进行深层次的考量,而后在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继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钮维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甘肃教育,2019(08):78.

[2]茅利平.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79.

[3]钱小艳.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98+104.

猜你喜欢
培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