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襦裙探析

2020-09-10 06:43虞靓李甍
新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领口腰线东华大学

虞靓 李甍

襦裙是我国古代的日常服饰之一,在战国时已有。襦裙由“襦”和“裙”两部分组成,属于“上衣下裳”制,《说文》中记载:“襦,短衣也。”可见襦裙是短衣搭配长裙的装扮。六朝考古资料中襦裙形象丰富,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襦裙虽然是上衣下裳的固定搭配,但在廓形和层次上历代是有所变化的

《搜神记》第180则《西晋服妖》中记载:“晋武帝泰始初,衣服上俭下丰,着衣者皆厌腰……”。又记载:“孙修后,衣服之制,上长下短,又积领五六而裳居一二”。所以周方在《北朝晚期莫高窟壁画中世俗人物服饰研究》一文中认为襦裙的形制从汉至六朝经历了从“上俭下丰”到“上丰下俭”的转变。笔者赞同周方的观点,不过笔者根据考古出土的图像资料发现襦裙的形制不仅是在汉至六朝有变化,即使是在六朝这短短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也是有变化的,那么具体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就先要清楚六朝时期襦裙有哪几种形制:

关于襦裙形制的分类有多种标准。徐晓慧在《六朝服饰研究》一文中,以门襟形式作为其形制分类的依据之一,分为交领和对襟两种形制。但是笔者观察图像发现,所谓的“交领”形制一般其穿着方式是上儒束入下裙中,且腰线极高,近乎其胸,固露出的门襟部分无法判断其是交领还是对襟,所以笔者认为上儒的门襟形式不可作为其形制分类的依据。周方在《北朝晚期莫高窟壁画中世俗人物服饰研究》一文中,以上襦和下裙的颜色作为形制分类的依据,分为上下同色的襦裙、上下异色的襦裙、和左右异色的上襦。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方式并不严谨,首先因为壁画是艺术品,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创作成分,并不一定是绝对历史事实的再现;其次因为上襦和下裙的颜色变化并不是襦裙演变的主要元素,服饰分类所采取的分类方法一定要与文章的研究目的相契合,而不能是为了分类而分类;再者就本文的实际情况而言,对于六朝服饰研究所依赖的考古出土资料主要是陶俑而不是壁画,所以色彩不可作为本文研究襦裙形制的分类依据。

笔者观察考古出土的图像资料,发现襦裙主要有两种穿着方式,一种是上襦不束入下裙中,另一种是上襦束入下裙中。当上襦不束入下裙中时,襦裙的形制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窄袖襦裙,另一种是广袖襦裙,其他部位基本不变,上襦的长度几乎都是长至腰腹部,下垂,下裙长拖地,衣领均为窄领,门禁方式以交领居多;当上襦束入下裙中时,襦裙的形制也经过了两个变化,一是由窄领向宽领变化,二是由中腰向高腰变化,而此种形制下襦裙的衣袖均为广袖。所以,以襦裙的穿着方式为分界线,可以将襦裙分为四种形制:

A型:上襦不束入下裙中

A1型:上襦不束入下裙中窄袖

A2型:上襦不束入下裙中广袖

B型:上襦束入下裙中

B1型:上襦束入下裙中窄领中腰

B2型:上襦束入下裙中宽领高腰

清楚了六朝时期襦裙的形制,再来看这四种形制的演变过程。东晋南朝出土的考古资料较为丰富,根据图像研究可以发现:首先,襦裙由上襦不束入下裙中的穿着方式演变为上襦束入下裙中的时间节点是在南朝齐,也就是说,东晋至南朝齐,襦裙的穿着方式是上襦不束入下裙中,南朝齐至南朝陈,上襦束入下裙中。其次,在上襦不束入下裙中的襦裙形制中,上襦由窄袖演變为广袖的时间节点是在南朝宋中期,在这一时期,襦裙的衣袖窄袖较少,而广袖较多,所以推测南朝宋早中期是女性襦裙衣袖变化的一个过渡期。再者,在上襦束入下裙中的襦裙形制中,襦裙由窄领中腰演变为宽领高腰的时间节点是在南朝梁普、大通年间(公元520-528年,即南朝梁中期),在南朝齐至南朝梁早中期,上襦领口较窄,露脖颈,可见宽腰带,腰线在胸部之下,裙长及地,在南朝梁中晚期至南朝陈,襦裙领口变大,腰线提高,南朝梁普通六年之后,上儒领口越来越大,近乎露肩,腰线越来越高,近乎齐胸,所以推测南朝梁普、大通年间是女性襦裙领口与腰线变化的一个过渡期。

而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六朝,所以还必须清楚东吴的襦裙形制,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出土了两例穿着襦裙的青瓷男侍俑,可以发现其襦裙的穿着方式是上襦不束入下裙中,襦裙的形制是窄袖,窄领,上襦长至腰腹部,下垂。所以东吴的襦裙形制可归到东晋至南朝宋中期这一时期之内。因此六朝时期襦裙形制的演变就清楚了:

东吴——南朝宋中期:  A1型

南朝宋中期:          A1型         A2型

南朝宋中期——南朝齐:A2型

南朝齐——南朝梁中期:B1型

南朝梁普、大通年间:  B1型         B2型

南朝梁中期——南朝陈:B2型

注:a南京姚家山东晋砖画像女  b南京市郭家山温氏家族墓M13女俑(南朝宋) c襄阳贾家冲画像砖墓女俑(南朝梁早中期) d南京雨花台南朝画像砖墓画像砖女像(南朝中晚期)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东吴至南朝宋早中期,襦裙均为窄袖,上襦下垂,上襦不束入下裙中,南朝宋中后期窄袖襦裙越来越少,广袖襦裙越来越多,上襦下垂,上襦不束入下裙,南朝齐至南朝陈几乎已不见窄袖襦裙,全为广袖襦裙,上襦束入下裙中的穿法逐渐增多。南朝梁普通、大通年间是南朝齐之后襦裙腰线与领口变化的一个分界,梁普通之前,襦裙领口较小,腰线较低,梁大通之后,襦裙领口增大,腰线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823.

[2]周方.北朝晚期莫高窟壁画中世俗人物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8,35-36.

[3]徐晓慧.六朝服饰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52.

[4]张珊.东晋南朝女性襦裙探析[J].艺术设计研究,2017(01):41-48.

作者简介:虞靓(1994—),女,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创产业及艺术管理;李甍(1979—),女,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染织服饰史。

猜你喜欢
领口腰线东华大学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7件T恤教会我的事
穿马甲的稻草人
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研究
小白兔
雕琢优雅
无T恤,不夏天
领口风情
掘进巷道中腰线标定方法探索
高程法倾斜巷道经纬仪腰线测设方法实践及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