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法课的情境教学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09-10 11:53章丽美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成长体验情境

章丽美

摘要:根据当下学生获得二手知识经验较多,个人的体验和深入调查不足,在道法课程中提出情境教学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真切的体验和获得来自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真实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为其成长构成必要的营养。

关键词:情境;体验;生活;寓教于情境之中;成长

当下,孩子的成长缺乏的是体验和对社会有足够的调查。因此,课堂的活动与真实生活的体验都会真正入孩子的心,对于纸面上或屏幕上的事物,他们见得多,可他们真正实践操作的太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成为一个多面手,设计好一个个环节,让孩子体验,并在体验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形成自己生活的经验。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很多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场景、语言、音乐等来构建一个生趣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接受教师的引导,能够达到寓教于情境之中的目的,教师能够在情境中以榜样的力量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根据当下学生获得二手知识经验较多,个人的体验和深入调查不足,在道法课程中提出情境教学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真切的体验和获得来自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真实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为其成长构成必要的营养。

一、真实生活情境,搭建学生与社会桥梁

道德与法治法是一门教会学生生活和树立正确三观的课程,创设各种真实的情境,有助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孩子在家的安全,可以让学生在家找出哪一些不安全因素,作一个调查表,或拍一段视频,在班级时有序地交流,创设各种危险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去寻找,像扫雷一般,获得一种趣味感。从而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全方位的体验。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的《国家机构》一课,老师从学校的各个处室牌子引出,各机构的功能,从而引出国家机构,这里的环节出现“调查”“查询”和信息收集等实践细节,期间,有调查、查询和信息收集的手段和能力,学生获得信息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培养。随后扩大到镇、县、区的各种机构,以及身边人在某些机构里上班,进行一一调查了解,随后拿出《宪法》一书,让大家从一手经验到确切知识的比对,从而看出自己的认知与真实的差距,再一次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知识。从而通过书籍《宪法》对各机构进行分类了解,进行知识学习的新方法进行探索。这对于学生来说,这方面知识是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图解和分组分块学习,再进行交流,获得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回到国家机构。从而为第二课时各机构的职能打下铺垫。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通过查阅书籍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扎根到现实生活中,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看是原点回到原点,其实整个过程学生和社会来了一次真切的链接,获得认识社会的方法和能力,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自信心获得提升。

二、生趣的情境体验,激发孩子的生活热情

让教材成为教育的载体时,让教材活起来,真正走入孩子的感知,成为一种难得的体验。孩子不仅感受到教材的内容,还会感受到教材外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思想,感受爱和期望的力量。尽量让孩子获得教育的恩惠。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孩子在选食物时,让孩子发现食物的丰富和成长的可喜,热爱食物,进而发现食物的营养价值,它们带给人体的价值,发现健康的养生理念,同时让孩子知道,每个生命个体都要食物提供营养,因此,养成分享的习惯,从中融入尊老爱幼。这个环节,通过调查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人体的营养需求,再通过布置体验饥饿的作业,记录自己的表现,感受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扩宽了知识面,给足了孩子的知识营养,同时也注入了做人的根本,获得身心双丰收。

把情境教学把教育思想融入到平常的交流中,在孩子内心深入种下发展自己,成全生命,丰满自己的人生。例如《生活处处有规则》中,为了安全、有序、高效,因此有了规则。在跟孩子谈话中,注入如果是一个人,遵守大自然的规则就分安全的,而如果是很多人,那要设定实际达到安全有序高效的规则,这样人们的生活才可以高效有序安全。规则是人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我们根据时代的不同和情况的变化,可以修改规则,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孩子在交流中,明白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规则的作用,充分利用规则。看是毫无亮点的生活,却隐藏着生活一些真知。让孩子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到规则背后的思想和理念。这些虽然对孩子来说很大,可却需要不断渗透,才给孩子的发展空间足够的高度和厚度,增强孩子的生命亮度。

三、系统的情境,助力孩子全面认识社会

在《生活处处有规则》这堂课中,我通过整合和创设较系统的情境,进行灵活处理,学生对于规则,乃至法律都有一定的理解,在心理上获得认同,不易破坏规则,在接纳社会建设社会,以及对现有相关体制的了解,因各种入心的情境让其都能悄然接受。在备课中,对学生和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但都是初浅的,同时对于规则的认识也是无序的。如何突破?摆在眼前第一道难题。经过多番查阅和分析,决定先让抽象的“生活处处”形象化,把广阔无边的生活场景化成学生认知中两部分:一部分校园生活,另一部分社会生活。

首先,把校园生活以一天时间串起来,活动情景细化为:进校门、上楼梯、进课堂、课间活动、上厕所、上图书馆、课间游戏、放学等。学生在熟悉图片场景导引下,回忆出种种本来没注意到却一直存在的规则,因为所呈现都是学生自己熟悉的地方,学生发言的热情很高,比如,学生提出上卫生间要排队,如果发现后面有人很急,应该怎么办?有学生就会回答,可以让那人先解急。这看似不讲规则,可孩子却说这也是一种规则。处理这个环节中,并不作肯定和否定的回答,只是表示这也可以成为一种规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去谈规则,学生不再被所谓有“规则”约束住了,更大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顺势而导,学生对学校其他场地的活动规则有了新的发现和交流的念头,让学生打开话匣子,从而对校园生活的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也进入到一种自觉的探索中,在表达中有一种发现新知识的成就感,学习成了一种自觉自发的过程。校园生活是通过时间串起来,在社会生活这一部分,采取了地点展示法。以点带面,通过收集学生熟知的公共场所,比如医院、公园、图书馆、超市等,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交流各个地方的规则,再采用生动有趣的图片以课件展示,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学生在竞猜中获得常识,还对各个地方应该遵守的规则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通过这些地方拓展到更多地方,让学生一一展示自己所知所识所想,他们还谈及银行、广场等地方,进入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学生一边充满着好奇,一边获得探索的成就感。在课堂发言中也变得井然有序了,成了一个讲规则的文明学生。通过这样灵活处理,学生整堂课学得轻松,把“处处”二字,化成他们生活中两部分,虽然不是很准确,可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学生很好地把握“处处”二字真正的含义。而“规则”也不拿定义生硬地让学生理解,而在了解了“时时”“处处”有规则的情景,无形中懂得生活时时有规则,处处有规则,只有遵守规则了,生活才能更安全,更高效。整堂课,学生都在追忆、思索中进行,在下课的瞬间,学生并不着急地离开,而有按桌有序地离开录播室,这让人很欣慰。这堂课不仅仅让学生懂得生活中有规则,还让学生自发有了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这个难点就这样巧妙地被突破了,还懂得突破口往往要从学生本身出发,从问题的本质出发,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总之,生趣的情境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采用多元的生趣的情境教学激励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生趣的情境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带入情境体验,回归生活”感受原生态。诱发主动性;“巧设情境体验,进行道德升华法治再现”。强化感受性;“凭借情境体验,促进学生全面整体发展”渗透教育性。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2]石斌.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与实践[J].文理导航,2017(4).

猜你喜欢
成长体验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