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瓷艺术与公共艺术的结合

2020-09-10 12:15和璇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陶瓷艺术公共艺术结合

和璇

摘要:现代艺术设计的运用中,陶艺凭借其独特的优越性逐渐与城市的公共艺术公共设施领域相结合,在观赏的基础上兼顾实用,以全新的形式把艺术、人、城市三者之间紧密的连在了一起、更好的发挥出陶艺的潜在魅力,拓宽了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发挥了他们的时代特性。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作品里,综合材料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将具有文化载体的陶瓷材质与装置艺术相结合,可以形成当代独特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陶瓷艺术;艺术;公共艺术;结合

引言

陶艺不仅蕴含了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力量不断更新,从原始时期彩绘的陶瓷器物到釉的发明,到元朝后开始,图案彩绘开始呈现出来并普及,在中国历史的各个年代都产生了具有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美的陶瓷艺术。在宋代,官窑、定窑、汝窑占主要地位,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后来居上,以青花瓷器为代表,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青睐。在这些历史进程的过程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陶瓷艺术语言在不同历史时代的风韵以及艺术语言中包含着的中国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的情怀,表达出艺术“人之所为人”的理解,承载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具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色彩。现在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开始追求更具有审美意味的陶瓷艺术作品和公共生存环境,所以艺术家应该了解并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诉求,利用陶瓷艺术与公共艺术的结合营造给大众归属感,创造出具有人文主义和民族特色,并赋予时代精神的作品。随着陶瓷技术与科技的创新,以陶瓷为主要材质的公共艺术作品越来越广泛的进入人们的视线,凭借陶瓷材质的稳定性,适应性、耐腐蚀等特性,将不仅仅局限于陶瓷艺术装饰摆件或者室内陈设,会以全新的语言与公共艺术相结合,更好的将当代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形成当代独特的艺术之美。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陶瓷艺术与公共艺术艺术充分结合。

1陶瓷艺术的装饰性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这是清代弘历对陶瓷美的形容,素色的瓷坯,白玉一样的颜色镶着金色的边,雕镂龙纹画凤凰都设计的很巧妙。从古至今陶瓷艺术就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精神物质文明需求的逐渐提高,大众对于陶瓷艺术审美和文化的需求早已超越了其实用性,所以,将装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底蕴,是当代陶瓷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1材质美

陶瓷艺术本身是人类利用泥土塑造成形,给予其美的造型与创造者的想法和内涵,经过火的高温烧炼产生了质的边挖而得到的产物,由于经过高温烧炼,形成了其特有的稳定性,将陶瓷运用于公共艺术的中奠定里基础。陶瓷材质语言具有丰富特性,包括泥、釉、黏土色泽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构筑的独特的釉质、颜色、火痕。尤其是在艺术表达上,陶瓷表面丰富的釉色变化是它体现的最具审美特征以及独特的部分,不同的制作手法和随机的窑变所产生的肌理质感和色彩效果造就了陶瓷材质本身独一无二的视觉美感,由于泥土本身在颜色密度等方面的差异,陶瓷制品在经历烧炼之后所得到的成品也具有差异性,也正是由于在烧炼制作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才赋予了陶瓷材料语言更强的观赏性,是其他材质很难取代的。

1.2纹饰肌理美

在陶瓷艺术的制作中会运用到各种工具,通过技巧与变化,从而可以形成不同粗细、疏密、装饰形态等肌理,可以使接受者在平面中感受到空间效果。自古至今,运用在公共环境中的陶瓷艺术的装饰大部分是在设计的造型基础上进行单纯的平面图案设计,从而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或者给予陶瓷制品本身意义和文化价值。在陶瓷上进行纹样装饰设计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简单的几何纹样开始,商周殷墟遗址中出土甲骨文和青器进行扭曲旋转所构成的纹饰,宋代时期的影青刻花娃娃碗、元代时期缠枝纹样的青花装饰、明代釉装饰进入绘画时代产生了八宝粉彩装饰纹样,发展了五彩、素三彩等等,彩陶纹样发展的越来越精美。而且不同的陶瓷造型往往给予不同的纹饰,纹饰图案往往也随着时代精神和大众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创新。陶瓷艺术中纹饰语言与公共艺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对环境进行装点美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挥公共艺术的特性与纹饰的延伸,传达出更深远的意境、赋予作品意义,达到公共艺术历史性、表现性、互动性等特性,使人与环境通过一个载体相沟通。

1.3文化美

“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这句谚语充分的说明了古时陶瓷文化的重要性和地位。古时的文人墨客乃至贵族统治者阶级大都喜欢收藏和欣赏陶瓷艺术作品,将其视为珍品及高雅之物,是身份的象征。古时在文人墨客和贵族的书房内,摆放着大量的陶瓷艺术作品,例如案头的笔筒、笔杆、笔架、瓷砚,花瓶等。人类在有了火之后,陶器制品随即产生,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使陶瓷艺术具有了浓郁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2陶瓷壁饰与公共艺术的结合的作用

在中国,以陶瓷为主要材质进行设计制作的陶瓷壁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以追溯到东汉画像砖作为其前身,画像石画像砖等作品大部采用“模印”的方法,用矿物质颜料或者植物颜料上色绘图。在北魏时期玻璃壁画的出现更是推动了公共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相结合,出现了很多广为人知的公共艺术作品,故宫的玻璃釉面就是最经典的例子。

陶瓷壁画是现代艺术发展与创新的产物,也是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在公共艺术定义下的陶瓷壁画形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绘画”,在公共环境中的壁画运用石材、木质、陶瓷、纤维等众多混合材质。陶瓷以其独特的质感和自然、丰富的色彩、特有的稳定性被广泛的运用于壁画中。北京国际机场壁画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仃所领导,由四十多位画家、工艺美术家以及壁画专业的部分学生创作绘制的。其中有大量陶瓷壁画的工艺,由景德镇和邯郸磁州窑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协助完成。其中包括传统重彩画,传统水墨画、陶瓷拼镶画、腐蚀玻璃画、磨漆画、丙烯画、油画、贝雕画等。这一大规模的壁画创作活动,对我国壁画事业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为大型的公共空间的壁画创作开启了公共艺术的新篇章。该壁画中《森林之歌》壁画采用了釉上彩陶瓷的形式,用写实的语言描绘了遇难西双版纳地区郁郁葱葱、泉鸣鸟语的景象,结合了粉彩來突出大自然景色的壮丽和别致。首都机场壁画体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时代、阶级的特点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以美学意义上来说,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出当今时代人民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接受者在观赏过程中感同身受。

陶瓷壁画艺术常常被运用在公众的开放的空间里,比如图书馆、地铁站、广场、市政厅等。南京地铁一号线及南延线选择了15个站点都设计了文化墙,每个站点所对应的文化墙的主题故事都与其地理位置相贴切,突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在南京站站点所设立的陶瓷艺术壁画《金陵揽胜》,以青花瓷钢板为主要材料雕刻而成,从中可以看到南京地标建筑总统府、中山陵等错落其中,在美化公共空间的同时给予作品人文内涵。日本也有一些陶瓷壁画艺术作品可以表达出类似的东方风格。

3陶瓷材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3.1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演变

在我国历史中早已出现了将陶瓷元素应用于环境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特别是陶瓷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商代,商代已经出现了陶瓷排水管来解决城市中建筑下的地下排水;再后来是西周时期出现的创烧板瓦等;战国时代,出现了大量砖型、浮雕地砖等工艺已经成熟并普及;到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出现,其样式精美、題材丰富、制作精巧;而北魏时期出现的琉璃瓦更是跑次材质运用于建筑中的转折点。陶瓷艺术自古以来都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发展到现代,随着大众需要和审美需求的提高,陶瓷也越来越成为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2公共陶瓷装置艺术

公共艺术的范畴在于“公共”二字,所以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全民需求,如芬兰设计师阿尔托所说:“设计应为大众服务,应覆盖生活中的所有人群”。所以在公共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到的是公共艺术的周围环境,同时也要结合该装置所处的人文、文化底蕴。装置艺术是当代新出现的艺术门类,是一种视觉艺术,装置艺术一般结合形式、色彩、互动等特点。陶瓷艺术与公共艺术、装置艺术相结合,不仅蕴含着陶瓷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性,也结合了当前的时代特性,使装置艺术本身的作用和影响升华。

4结语

在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将独特的陶瓷材质在公共艺术中运用,可以更好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用全新的形式和理念将传统或者当代的时代精神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但公共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发展必然是长足的,艺术家应当不断摸索尝试,勇于创新,以更加环保、人性的方式融入到公共中去。

参考文献:

[1]黄焕义,冯薇娜.论环境陶艺的审美特征[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5.07

[2]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07

[3]施慧.公共艺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院出版社,1996.

[4]韩世亚,陈业.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发展和应用[J].艺术品鉴,2016.02

[5]刘智奇.环境雕塑中陶瓷材料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

猜你喜欢
陶瓷艺术公共艺术结合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研究
浅析景德镇陶瓷粉彩雪景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浅析动漫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中原陶瓷艺术创新机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