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文言文中“理解分析文意”题目

2020-09-10 07:22张佳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盗原文选项

张佳佳

在解答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时,同学们要学会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其中的要点,分析和概括作者的观点等。近年来,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只要同学们掌握以下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一、使用排除法,快速筛选信息

有些选择题会提供一些信息,要求考生来筛选。通常来说,不同的选项会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目的是降低同学们整理文内信息的难度。要解答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逐个分析各个选项,排除掉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例如,《明史·马文升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命题人设置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速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有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您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这道题目只是要求考生选出和“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有关的内容,并不需要从全文出发归纳概括。对此,我们就可以使用排除法,逐个排出和题目不相关的选项。在这6个句子中,第2句“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讲的是马文生勇于担当,而不是劝谏皇上,这个选项可以排除。第4句“文升请命有司振恤”讲的是马文升请求抚恤灾民,突出的是马文申爱民,也不是用来劝谏皇上的,也可以排出。这时,我们就能发现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所以正确答案为B选项。

二、使用对比法,快速分析信息

有些题目并不考查考生的筛选能力,而是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这样题目一般会设置4个选项,4个选项分别对应文章中的不同内容,涉及的并不是同一个话题。针对这类题目,同学们需要使用对比法,快速对比选项和原文。

还是以上面的文言文为例,例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查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D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的关键词分别是“名声远扬”“品行端正”分别对应了原文中的“文升有文武才……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历廉隅,直道而行”,而并未提及“大盗各处骚扰”。原文是这样的:“大盗至钓州,以文生家在,舍之去”。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选项中的最后一个信息点和原文并不一致。选项是说“大盗不去他的家乡钧州”,而原文的意思是“大盗到了钧州,因为文升的家在那里,就离开了。”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

三、使用定位法,快速概括信息

有些题目会要求考生概括文中的信息。对此,同学们就可以使用定位法,快速概括原文中的信息。

例题:

子路问:“闻斯【1】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既然要概括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那么就需要在段落中定位孔子所说过的话。孔子第一次回答的内容:子路的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能听到什么就立马行动呢?孔子第二次回答的内容:冉有听到了应该做的事,就要马上去做。孔子第三次回答的内容:冉有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果断行事。仲由勇于作为,所以我提醒他要懂得退让。由此,我们就可以发现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总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着重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只要大家掌握上述方法,就能快速答题,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大盗原文选项
破坏发电厂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风大盗
巧辨易容大盗
园丁vs采花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