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视域下西科校史文化育人实施路径探析

2020-09-10 07:22梁博张冬生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9期

梁博 张冬生

摘要:习总书记对“西迁精神”赋予了新时代内涵,同时十分重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西安科技大学如何从学校发展历史中汲取营养,凝练出传承“西迁精神”的新时代西科精神内涵,从加强校史文化研究,创新课堂育人模式;拓宽校园文化载体,优化校史文化环境;建立校史文化基地,打造网络育人平台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拓展西科校史文化育人途径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西迁精神;西科精神;校史文化;育人路径

一、引言

(一)“西迁精神”和校史文化内涵诠释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西迁精神” 凝练概括为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反映出一代西交才子的顽强拼搏。关于西科大等学校传承西交精神,凝练发展西科大精神尚无详细的报道。本文目的是对“西迁精神”时代内涵的凝练和传承,同时也为西科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为西科大莘莘学子指明了方向。

大学文化是在大学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传承并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育人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功能。校史是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校史本身是一种文化,是学校各方面发展累积起来的文化,更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西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已有六十余年,如何从学校发展历史中汲取营养,营造出具有西安科技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有效的育人路径培育传承“西迁精神”的新时代西科人值得探讨和研究。

二、西科校史文化内涵与西迁精神关联性

(一)西科校史文化内涵

在西安科技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和50年独立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煤炭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学校的发展来看,"励志图存、自强不息"八字不仅贯穿学校历史,更具有以下几种时代体现:

1.创业精神。学校在建校初期,大力宣传创业精神,培养了许多矿业学子和矿业专家,使西矿品牌在西部渐成燎原之势。创业精神是西安科技大学精神的时代体现,体现了西科人不畏艰苦、创新创业、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品质。

2.精彩精神。2005年6月14日,我校徐精彩教授在前往甘肃窑街煤电公司进行煤矿安全技术"会诊"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精彩精神"是西安科技大学师生爱国奉献的典型,教育部党组、陕西省教育厅党组要求高校教师向徐精彩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脚踏实地,扎根西部,为教育和科技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

3.胡杨精神。000年,学校矿工一级学科领导人常心坦教授就"胡杨"一词进行了动情的谈论:在祖国西北荒滩上长着一棵“不凡树”,它抗御严寒、酷暑、暴风的能力极强,造成了一个奇迹:"三千年",活到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仍不朽。励志、进取,自强、强、坚的西科精神"。励志进取,自强不息,这就是西科的‘胡杨’精神。"

(二)西科校史与西迁精神关联性

西安科技大学曾在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并于1958年獨立为西安矿业学院。我校建校六十年来,扎根西部,矢志不移,形成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它的形成与“西迁精神”的有紧密的联系。西科精神和西迁精神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以西科校训和精神来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励志图存、自强不息,更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的优秀体现。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精神,西迁精神和西科精神可谓既有遥相应和之意,又有钟响磬鸣之感。

三、依托“西迁精神”西科校史文化育人实现路径

(一)加强校史文化研究,创新课堂育人模式

大学校史文化对培育大学生文化素养和内涵,发展和传承校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在60周年校庆中开展了“寻根”系列活动,并且对学校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整理研究校史文献,建设全新的校史展览馆、煤炭博物馆等多项举措,多渠道提高校史的教育功能。为了一步凝炼和哺育大学精神文化,确实增强校史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要继续发挥先贤创校艰辛的励志功能、杰出校友的榜样力量、校史物质文化遗存的知校功能、规范校风、校训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校史育人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我校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育人主导功能。发挥相关教师教书育人主观能动性,传道授业,解疑答惑,加强课堂教学的育人意识。

(二)拓宽校园文化载体,优化校史文化环境

加强课外实践载体的相关建设工作。大学积极把握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等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在不同的文化实践中植根于西迁精神,寻味校史的西科文化内涵。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是大学生发展德育体美劳的坚忍基石,是大学生完善个性品格的关键时期。为科学地完善“西迁精神”、西科校史特色文化育人机制,真正达到多角度、多方面育人。在教育大学生培养艰苦奋斗、责任担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西迁精神”为题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接触实际,也可以直接参与生产劳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建立校史文化基地,打造网络育人平台

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后,创新性地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的学生参与度,充分展现其教育的功能。为“西迁精神”背景下西科校史文化育人的实施,我校积极开展对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工作,扩大图书馆的规模,档案馆的管理并提出建设校史馆、博物馆,加快提升我校校史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内涵。

充分利用了网络传播媒体的作用,使校史文化演奏出积极、健康和谐的主弦;同时,应注意增强校园网络等新媒体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用当今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我校对西科学史文化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刘光林.关于西安科技大学精神的思考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7(17):45-47.

[2]刘光林.西安科技大学精神核心内涵探究[J].高教学刊,2018(02):42-44.

[3]施卫华.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5):117-120.

[4]刘光林.关于西安科技大学精神文化阐述与解读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4):1-3.

[5]余慧. 弘扬西迁精神 构筑精神家园[N]. 西安日报,2020-09-28(008).

[6]王小君,田宝贵.依托地方优秀文化,打造高校文化育人环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8):13-14.

[7]张武威,杨秀珍,魏茂金.疫情期间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创新 [J/OL].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8]刘光林. 关于大学精神融入煤炭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3):3-5.

作者简介:

梁博(1990-)男,籍贯:陕西西安,职称: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资助(GJY-2019-YB-4);西安科技大学 2020 年度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