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浮雕制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2020-09-10 12:19吴琨皓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践价值浮雕课程开发

吴琨皓

摘要:近年来上海市初中艺术课程注重艺术审美教育,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其中在“造型·表现”中有立体造型,立体造型有什么特点,诠释。本课题尝试通过“浮雕”艺术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寻找立体造型艺术的实践可能,并通过与平面艺术相结合,主动探寻适合初中开展的艺术立体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课程开发与实施,逐步解决了艺术课程体验式学习与创造性培养并行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习方案及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创造、展示”为特征的浮雕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审美与实践相统一、个性与共性相融合、平时与闲暇相适应的艺术体验活动;证实了“浮雕-绘画-艺术-综合学科-生活-文化-智慧养成”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同时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艺术修养、解决综合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浮雕;课程建设;课程开发;学习方式;实践价值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浮雕制作校本课程实践》的开发是基于本区美术学科浮雕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而提出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主题研究,对广大美术教师在开展浮雕教学方面提供了便于操作和实施的浮雕教学课程,促进浮雕课程的开展与深入,并达到快速有效推广和实施的目标。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古文化起到继承和发扬的作用,把美育和德育有效结合,效果显著。培训选用石膏为原料展开研究,在制作方法上结合学员实际,大胆创新,便于学生操作,实践性强。

以古文化为依托,浮雕制作为载体,把浮雕制作的工艺过程简单化,利用石膏这一材质的相关特性,让初学者较快地掌握雕刻,装饰等基本方法,体会浮雕艺术的独特魅力,用浮雕作品来装饰和美化生活。起到传承古文化,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目的;课程的开发具有创新意识,又能体现出教师的实践研究过程。

二、研究概况

(一)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浮雕的相关内容在初中各个年级都有介绍,课程标准也对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教材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对浮雕制作的技能技巧介绍不多。美术老师对浮雕的概念不太清楚,我需要提高一般老师对雕塑美的欣赏水平。同时,针对美术教师普遍认为浮雕制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造成本区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去尝试,更没有很好的校本教材,相关的课程也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以至于在这方面长期以来是一个空白。我开设这个课程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把《浮雕艺术的欣赏与实践》穿插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得老师对浮雕有所认识,我分出二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浮雕的欣赏,加强了教师们欣赏部分的内容,特别是浮雕的艺术语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差别:中国古代浮雕、国外建筑浮雕、中国现代浮雕、生活中的浮雕等等。引导学员学习浮雕的欣赏方法。介绍典型作品,引发对浮雕审美功能得谈论。第二板块是浮雕制作。了解它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从历史的根源讲,了解该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了解现代浮雕和古代浮雕在审美目标、视觉效果这方面有何不同,在造型,工艺上,雕塑手法有何不同。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浮雕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因其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和居家环境的美化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浮雕课程建设

浮雕课程建设,指的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基于浮雕艺术课程实施的目的、方法、计划、体例,结构、内容、评价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研究,得出的较为成熟、稳定的浮雕课程模式,以及能够有效推广、实施的初中浮雕艺术课程的总和。本课题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三)研究目的

了解本区浮雕教学的现状,寻找改进相关内容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其提供便于操作和实施的浮雕教学课程参考。促进本区浮雕课程的开展与深入,以达到快速有效推广和实施的目标。

1.摸索浮雕教学模式

确立“中西浮雕实践对比”的学习模式,充分挖掘浮雕艺术中最为核心的纹饰部分的意义与价值,形成“学习-启发-模仿-创造”的高效图案学习方式,最大化的实现研究流行艺术的意义。项目上半个学期,对现行的初中美术课立体造型进行梳理,补充新的东西,地方性,时代性,垃圾分类,我让学生利用干垃圾,湿垃圾进行分類,制作浮雕。既美观又实用,然后又时代性。家乡主题式的浮雕表现如桃花节、进博会,我用立体造型表现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2.形成初中浮雕艺术学习的实践方案

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实践与拓展类艺术学时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培养激活“课堂-线上”的全天候学习形式,形成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创造、展示”为特征的浮雕现代学习方案,给学生提供审美与实践相统一、个性与共性相融合、平时与闲暇相适应的艺术体验活动。

3.完善初中浮雕艺术的教学辅助材料

完善初中艺术浮雕课程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形成一套或多套能有效普及的、学生与教师可自主学习提高的教材。

(四)研究内容

浮雕制作校本课程的制定与实践(石膏板制作、石膏板雕刻、石膏塑形技法)

1.对浮雕的题材、种类、表现手法进行解析,研究浮雕装饰与美化创新学习的新模式

在浮雕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成果就是浮雕图样这一种类似结构化的图案。解析结构化图案的成就,研究浮雕常使用的传统图案“解构化”的学习方式,依据浮雕纹饰的设计规律原理设计纹饰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学会创新。

2.制定契合学校艺术类拓展课规制的18课时学习方案

科学研究、制定浮雕的学习方案,在科学框架引领下,制定符合学校初中艺术课程尤其是拓展课程两学期36课时的课程内容,满足实际需要。并通过严格设计、删选、反复实践与排序、甄别,完成对课程内容实践有效性的评测,得到精炼、合理有效的长期学习方案及学习内容。

3.实现针对零基础或薄弱基础学生的教材设计

在本课题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开发出适合初中艺术浮雕课程实施的教学辅助材料,落实课程建设的理想型计划。积极进行教材设计与开发,根据教材编定合理组织学习任务,分模块、难度有序开展课程实施,有效组织学习体验活动,保障学生科学、系统的学习浮雕艺术,开阔视野丰富见识,给予学生优质的艺术审美与实践经验。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

(六)研究步驟

1、准备阶段(2019年2月—2019年3月)

(1)收集资料,制定课程。

(2)调查分析:本区浮雕教学现状与问题。学生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2、实施阶段(2019年3月—2019年12月)

(1)思考:明确课堂研究的重要性,讨论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分工,以明确职责。

(2)实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

3、评估阶段(2020年1月—2020年3月)

(1)总结、反思,完善课程。

(2)进行教学展示和学生作品展览,并作成果鉴定,完成成果报告。

三、成果与结论

(一)研究成果

1.完成了基础调研

借助网络、出版发行等技术平台调研浮雕以及浮雕学习对象,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立体艺术浮雕的认识有待提高;

(2)学生对浮雕常使用的纹饰尤其是常见的基础性纹饰和地域代笔性纹饰的认识与学习方式状况亟待改善与解决;

(3)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对待浮雕艺术的看法与价值观有所不同,初中生有这方面较好的审美素质养成空间;

(4)成年人学习模式与内容单一,多样性弱,功利性质明显,教育意义不强,因关注点侧重等因素,这一社会性问题尚未对初中生造成不利影响。

2.形成了从课程开发目标、课程计划到课程体例、教学结构到教学内容、课程开发方法到教学评价的一系列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并有效的组织教学,形成科学趣味的实践型浮雕课程与“自主、合作、探究、创造、展示”为特征的浮雕学习方式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课题研究之初所确定的研究意义与目的,在一年的有效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浮雕艺术课程的计划、体例、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实施方法与教学评价等一整套课程建设的所需内容。以传统图案“宝相花”的解析教学为例,理解本课程实施过程里对浮雕纹饰的学习以及对传统图案的保护性学习方式“模仿-传承-设计创新”——先引导学生参考浮雕纹饰进而解析浮雕纹饰的创编过程,进而采取相同的方式,解析我国传统图案的图案学习形式。且在此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艺术处理灵活性的充分保护。

3.编撰完善基于通识艺术型“浮雕制作教与学”教材的校本教材

补充与完善了浮雕艺术拓展课程这部分的校本实施材料,在实践与理论并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技法探究、理论归纳等思考,形成了浮雕课程文字部分较有成效的成果,并有一定的思想与理论深度,适用于浮雕艺术通识普及教育。

4.其他成果

研究期间,撰写了与课题研究和课程建设相关的论文及案例多篇,带领学生参加了多次区域、国家级别的作品展示交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为给这一特色活动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成立“浮雕艺苑”美术展厅,里面布置了浮雕、陶艺、纸版画、装饰画、剪纸等美术作品。作品展示以浮雕为主,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为学生提供了互助学习的空间,展示自己艺术成果的天地。带领学生参加2019上海进博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区域研讨交流,撰写论文案例,并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的推广。

(二)研究结论

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浮雕制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能够引发美术技能、视觉阅读思维的训练,并挖掘其美术本质为服务我国传统艺术课程的后续开发与建设而进行的研究活动。对基于学校艺术类拓展课程的浮雕学习实践方式与内容进行了研究与论证,证实了浮雕艺术课程“学习-启发-模仿-创造”学习方式与“绘画-浮雕-艺术-综合学科-生活-文化-智慧养成”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

1.打造新型浮雕学习课堂,给予学生自主而全面的未来艺术体验与实践经历

借助传统课堂与网络媒介相结合的浮雕艺术课程实践方式,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实践,将原来的单一信息获取渠道拓展为多向获取方式,并引导学生具备了全面参与的意识。突破了艺术拓展课程“重术轻美”的模式及相应的美术提升瓶颈,将浮雕由单纯的课外课程转化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跨种类综合艺术课程,并注重“美”与“术”的并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创造性,并合理发挥各平台作用,延伸了艺术体验感的空间与时间,创造了艺术潜能,学生获得了充分接触支流艺术文化的机会,初步奠定“敢于触摸未来艺术、增强艺术通感”的课堂基调。

2.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维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保护学生的成功欲望

在整个课堂研究、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恰逢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初步落地,因此,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明显的主体地位,课程理念不变但课程内容与做法始终围绕学习实际情况发生改变,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与极强主动性,并主动提出参与活动、对外交流,实践比较、通力合作,能根据自身所长进行各类作品及活动的主动尝试、设计、组织,能够主动利用闲暇时间交流问题、弥补不足,能够对老师提出符合自身艺术生长与兴趣需要的课程设计要求,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能够积极创造成功条件,符合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与特点。

3.联合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综合能力与社会参与度

以合情合理的浮雕艺术学习与实践为载体的国外艺术与中国文化艺术的融合与碰撞,对初中生而言,起到了很好的早期艺术教育、审美视野拓宽、立体思维方式改良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更早认识文化与艺术差异、理解其不同,并主动采取积极方式来对待、维护自身文化认同感;它能够促进学生在长期的体验、创作实践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去反思、进步,并加强了艺术与生活、社會、国家、文化之间的联系,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责任等综合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与学生的艺术经历,是学校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共同组成部分。

四、反思与展望

(一)在我国优秀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内容选择上需要各自兼顾,坚守文化理念,开发课程时需基于传统艺术文化价值观

在本期课题研究前、中、后期,如何将平面的艺术转换成立体的艺术,培养学生立体的思维,一直是思考的重中之重。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浮雕图样的解析与模仿学习”已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学习做了初步努力与尝试,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点将在下阶段集中研发设计,做到让拓展课程更好的为国家理念服务,为普及教育服务,让拓展课程高于普通课程的艺术与理念标准,让所有基于校园的美术实践课程都能最大程度发挥“培养具备良好美术素养、培养有文化认同感的学生、培养未来的优秀公民”的积极作用。

(二)精准的课程内容与定位和评价标准的设计与改进需要提高认识

艺术讯息千变万化,每种艺术形式在当前的语境与文化背景、时代条件下都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因此,作为当代艺术的浮雕艺术种类,要优选其精华编进教学辅助材料并需在实践之中不断反思改进,使之适应针对学生年龄段的身心发展需要。2020年中国“抗疫情”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为育人资料,以美术学科教学为重要课程之一,架构起:以记录“最美的人”“时代英雄”为教学载体,以浮雕教与学为教学手段,以空中课堂为教学方式,以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为教学路径,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英雄观为教学核心任务的美育教育活动。尤其是把握其文化脉搏,掌握其艺术精神为我所用,因此,其更加精准的课程内容必定隐藏在课程实践与学生反馈当中,需提高认识。此外,基于课程实践本身,评价的方式与内容、标准的设计等,也要适应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这些工作,都有待笔者进一步整理与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杨思梁,徐一维,范景中(译),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

[2]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南京:中国美术教育,2016年(4),07-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指导纲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实践价值浮雕课程开发
浮雕圆圈
出错的浮雕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