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等

2020-09-10 07:22
清风 2020年7期
关键词:京报火线抗疫

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

——院士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称,在抗击冠状病毒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和敢于提为什么的精神。对于别人讲的东西,不见得要相信,关键要眼见为实,以实践为师。(《南方都市报》3月16日)

在全球“因病相依”的时代,各国需要摒弃“各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观念。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晋继勇说,以构建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以多边主义为指导原则,是推动全球和区域卫生安全的必由之路。(《环球时报》3月13日)

要做到资讯供给和情感需求相对平衡,抚慰众生之焦虑,激活众生之共鸣,触发众生之善行。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说,英雄来自于人民,英雄的塑造也以人民的共鸣为依归。(《环球时报》3月10日)

功勋章派发随意化,功劳簿记名扩大化,带来的问题就是有空子可钻,有利可捞——有些不干实事的,没准也找到了“敲门砖”“登云梯”,趁机领功,搭上便车。

——媒体人佘宗明说,抗疫表彰不能由着个别地方滥竽充数,搞大锅饭式表彰;也不能让某些人钻了空子,摘了桃子。(《新京报》3月10日)

如果我们为了一个极低概率的小概率事件继续让经济社会停摆,经济不能承受、群众不能接受、我们自己也备感难受。

——黄冈市政协副主席、麻城市委书记杨遥说,如果我们秉持“懒政”思维,继续实施最严封控措施,继续等全国、全省都放开后再解除封控,在疫情防控上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对干部个人而言无疑也是最安全的选择,但就企业、群众而言,必将承受更大的代价和损失。(今日湖北3月12日)

要让專家在合适的时候讲话,自主地讲话,而不是天天追着他们爆金句。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诸大建说,如果过度消费专家,让他们讲得太多,难免会有不严密的地方。(上观新闻3月4日)

只要不是涉及主观故意的原则性问题,对于偶尔的失误,应以教育和帮助为主,切忌动辄得咎。

——评论人陈向阳说,千万个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在防控一线日夜奔忙,有时候,一句“没关系”可能抵得上十句“你辛苦了”。(上观新闻3月10日)

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是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轴心时代,那个时代每个文化圈都冒出人来,提出问题,历代都有人跟着想,做注脚。但是现在做注脚的人越来越少。(腾讯·《十三邀》第四季第8期)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火线”提拔、“火线”入党,形成了崇尚英雄、崇尚实干、崇尚奉献的激励导向。

——武汉拟“火线”提拔10名战疫干部,广州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展党员70名,媒体人吴新星说,“火线”提拔、“火线”入党,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人民日报》3月17日)

抗疫战线继续拉长,一线防疫工作的不易和承担的压力应该被理解,但这不是“胡来”“自乱阵脚”的理由。

——2020年3月11日,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管委会使用环卫车辆为辖区园林社区居民运送集中购买的平价肉,对居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时评人朱昌俊说,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也应该让居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作风的“更好”。(光明网3月12日)

刻意瞒报、谎报者,不仅破坏当地抗疫成果,还涉嫌犯罪,如果还让公共财政为其行为埋单,显然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说,对于疫情中的流动人员而言,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如实申报健康状况和旅行记录,积极配合国家的疫情防治工作。而对于有意无意拒绝承担此类义务的人员,就该让其付出法律的代价,同时在经济上也只能自己兜底。(《新京报》3月14日)

如果有关部门把招录了多少一线抗疫人员子女作为这次招聘新教师工作的一大业绩,是不是会产生变相的“萝卜招聘”?

——3月7日,湖北襄阳市教育局发布面向全国应届大学生的公开信,将面向全国2020届大学毕业生招聘公办学校教师,招聘优质民办学校教师,并将提供1500个教学实习岗位。公开信称,对报考襄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参加“抗疫”并获县级人民政府以上表彰的公安干警、解放军(武警)官兵、新闻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子女和符合条件的社区优秀工作人员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者安排教育实习。学者熊丙奇说,优先录取,可能破坏招聘公平,因此,优先录取政策有必要细化,接受公众的监督。(光明网3月9日)

理解、宽容、包容武汉市民的情绪宣泄,无疑是用人性回应人性,是对施政温度的要求。

——《新京报》评论员孟然说,总有人担心情绪如“猛虎”,会扰乱局面,但刻意制造出的“虚假满意”,才真的可能将战疫引向歧途。(《新京报》3月13日)

接受一部分、退回大部分,既体现了对捐赠者意愿的尊重,又不会因为“裸捐”而使他们陷入困境。

——3月5日,杭州萧山瓜沥镇政府迎来了一位特殊来客,他戴着口罩,将手中的塑料袋交到了工作人员手里,称是抗疫捐款,便转身离开。经工作人员查看,塑料袋里装有12.9万多元现金。镇政府调查得知,捐款人全靠收废旧物资维持生计。最终,镇政府退回其中的12万元,接受了9273.4元的捐赠。评论人马涤明说,捐赠是一种权利,即便是贫困者、拾荒老人等,他们的爱心善意和支配财产的权利也应得到尊重,但如果弱者为了回馈社会反而导致自己陷入困境,这显然有违慈善初衷。(《新京报》3月11日)

猜你喜欢
京报火线抗疫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文本中的文本”:晚清时期新报中的京报
清朝传播政策的价值取向及评价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铁肩辣手乱世飘萍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穿越火线之巷战攻略
火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