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2020-09-10 07:22艾立群
摄影与摄像 2020年6期
关键词:机位针法刺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沙涧少林子弟棍会,又叫燕青打擂,这在京城花会里边是独一份——演的是梁山英雄好汉燕青等人攻擂打擂的故事。虽是取自《水浒传》中的片段,却有情节、有武打、有道白,整场演出紧张激烈、快速多变,又妙趣横生。

作者介绍:

王永忠,男,51岁,前沙涧少林子弟棍会第六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深摄影爱好者。

苏绣:工艺品手工刺绣又有挂画式单面绣和摆放的双面绣之分。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就刺绣的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 9 大类 43 种,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挑花、纳锦、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效果。例如,运用施针、滾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颂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站在拍摄舞台的舞台

作者介绍:

艾立群 ,资深摄影爱好者

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第二届副主席。历任中国电影乐团创作室主任、中国广播艺术团总团副团长。多次在国家级重要评奖活动中担任评委。曾创作大量歌曲、交响乐、电影、电视剧音乐及央视诸多栏目、媒体音乐,多次参与国家级重大晚会创作和国家重要节点中担任创作和制作并获得重要奖项等。

作为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少不了和舞台打交道。最初只为留个纪念而拿起了相机。之后照片在推广节目的印刷品中起到了作用,于是就一直坚持拍下来了。

都说舞台难拍,我以为不全是。高雅音乐会光线稳定,演奏家几乎从头到尾坐着没有大动作,要拍的是小动作和神儿。我是搞音乐的,基本能判断出音乐的走向和呼吸,指挥和演奏家可能出现那些动作和表情,力争抓住那一瞬间,多数有效,少数抓不住。要说难,难在目前器材上还没有特别理想的快门静音单反相机。佳能5D3好一些。所以目前只能在音乐会弱奏时候暂时放弃拍摄,以免干扰观众。这也是舞台摄影师的基本素质。

舞蹈类的舞台拍摄确实有难度。要克服光线变化多端、舞者动作快、快门声音大等困难。要锁定动作(快门)、要保证图片质量(感光度)、要保证清晰度(对焦),就要寻求一个折中的曝光参数。往往具体参数要到了现场要提前测试确定。

上面说的基本上都是大家常用的方法,下面我想说的,是自己多年的一点经验,算是个性化吧,供大家参考。拍舞台时我尽量想办法把机位设在观众席最后面站立拍摄,从不抢前排凑热闹。我的理由:前排机位低,平视或仰视角度往往拍不到舞台整体,透视也不自然,构图局限性太大,我不喜欢。对于舞蹈类,形体语言是灵魂,过分强调中景近景和特写意义不大。如果在最后一排拍摄机位升高了,变成俯拍角度,可以纵揽全局。虽说距离远一些,但是可用长焦镜头弥补。当漂亮的舞台调度出现在大场面中,画面的层次和构图精彩至极。这在前排却很难拍到。有一次拍芭蕾舞,我干脆上了三楼的最后面,效果满意。

为了每次能拍到各种景别,我一般两台单反上架,尽量都穿上小棉袄,用静音快门,把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镜头焦距从28-600,备用8-15和14。使用手动模式。场面大时多拍中远景,适时抓拍细节,构图注意留出取舍,松紧适度。小场面多抓近景。同时注意人物和道具的关系,为拍舞蹈而拍舞蹈,重视参照物对题材的衬托。

猜你喜欢
机位针法刺绣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基于航班重新连班的机位自动化处理机制
2019东营地震抗灾演习直播方案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超越常规 更进一步 5月24日上午场9机位实拍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