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汉英问候语比较研究

2020-09-10 07:22王雪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问候语文化差异

摘要:问候语是人们开启对话的重要前提,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言语交际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反映出各个民族和国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交际习惯。本文针对跨文化交际中汉英两种语言中问候语的不同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讨论怎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这些差异,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并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

关键词:问候语;文化差异;汉英问候语比较

一、交际中的问候语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指出,问候语是一种传递非表面信息的符号系统,它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各个国家和民族之中,是社会交际中重要的言语行为,在各国文化中都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

(一)功能

就语言的基本职能来说,语言本身具有功能性,是一种交际工具。作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问候语是语言交流尤为重要的部分,它开启了人与人之间甚至可以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问候语着重遵循着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在表达上问候语会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使人们在交际中感受到尊重和礼貌。

(二)分类

问候语的使用会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钱厚生先生认为,问候语可分为:全时问候、实时问候、节日问候、初识问候、礼仪问候等五类。

全时问候没有时间限制。比如:你好!/身体还好吗?/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

实时问候对时间有特殊的要求,只能在具体的某一时间内使用。如:早上好!/晚安!/Good morning!(早上好!)

节日问候也叫做季节性问候,只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才使用。比如春节说:新年好!圣诞节说: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

初识问候在初识的时候使用。比如:幸会/久仰/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

礼仪问候一般是在生日、家庭聚会及其他场合使用。如:恭喜恭喜/Happy birthday!(生日快乐!)

二.汉语问候语概述

(一)上古时期的问候语

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问候语,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问候语是“无它乎”。上古时期,人们还没有住在有一定架构的有保护功能的房屋里,多是在树上或是洞穴里居住,而那时候蛇虫蚁兽特别多,尤其是杀伤力很强的毒蛇,经常有人被蛇咬而身亡,因此上古时期人们见面就会互问“无它乎”传达对彼此间的关心和问候。这里的“它”和“蛇”是一对古今字,这句问候语的意思是“你没有被蛇咬吧?”

(二)古代汉语问候语

从周代开始,问候语的形式丰富多样起来,自先秦以来许多典籍都有“无恙”的记载 。“无恙”又作“亡恙” 、“毋恙”,《风俗通》中写道:“恙, 噬虫,能食人心。古者草居, 多被此毒, 故相问曰‘无恙’。”意思是询问“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吧?”后“恙”又泛化为灾难、忧患、不祥的意思,如今仍使用的问候语“别来无恙”也是这个意思。

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问候语还有“请安”,这是一种礼节性问候。“给……请安”或“请……安”。“请安”在明清时期广为使用,一般是下对上,幼对长。发展到清代,“请安”就渐渐变成了单纯的口头问候形式。它的变体还有“请……金安”等。

(三)现代汉语问候语

现代汉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汉语问候语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特点。1919年到1949年,“请安”被继续作为口头问候语,仍被广泛使用,而“称谓+好”的形式也使用得逐漸频繁起来,比如:老师好!/局长好!

问候语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请安”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被其他问好所取代。汉语问候语非常活泛,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以交际双方所处的环境决定问候者该如何向对方表达问候,也没有固定结构,表达非常随意,因此汉语问候语并没有一个具体确切的数量。

三、英语问候语概述

(一)英语中常用问候语

英语中常用的问候语十分繁多,根据与你交际的是亲友还是商业伙伴,常会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本小节就从不同的对象、情境谈一谈英语中常用的问候语。

初次见面时。初次见面时,一般会说:“I’m (very)glad to see you.”(见到你很高兴。)/“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很荣幸见到你。)/“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

日常问候时。英语中日常问候语一般以天气为主,“It’s a nice day today!”(今天天气不错!)熟人见面也可以相互问候近况,“How are you doing?”(您工作还顺利吧?)/“How is everything?”(一切还好吧?)/“How is your vacation?”(假期怎么样?)。

表达祝愿时。英美国家的人几乎都有宗教信仰,并且大多数人都是基督教徒,因此他们表达祝愿的问候语一般是:“God be with you!”(愿上帝保佑你!)。表达祝愿的问候语也常常出现在信件中,比如:“Best wishes to you!”(向你致以最良好的祝愿!)

(二)英语问候语中忌谈隐私

隐私在英语文化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文化根植于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交流中,人们不喜欢谈及个人私事,有一些在汉语问候语里看似关心的问候于他们而言是一种侵犯,是应该被禁止的,比如询问对方的家庭状况、经济收入、 婚姻状况、年龄等等。

四、汉英问候语的异同

(一)汉英问候语的相同之处

1.汉英问候语的目的相同

任何一种语言的问候语的作用都是开启一段对话或是建立起一段关系。在问候的前提下,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趋于同一个目的——与对方交谈。

2.汉英问候语的情感相同

一般来说问候语都是有感情色彩的,作为情感的桥梁存在。汉语问候语喜欢询问近况,英语问候语喜欢谈论天气,尽管问候的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一种想要交谈的愿望和关心。

3.汉英问候语的句式相同

汉英问候语短小精炼,句式简单,在表达问候意向时语气较直接,感情热烈。汉语中的“你好”、“早上好”、“吃了吗”等结构简单,通俗易懂。英语中的Hello!(你好!)“Good morning!”(早上好!)/“How are you!”(你好!)等也是如此。

(二)汉英问候语的不同之处

1.问候语的内容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问候语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的历史文化,限制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和社会规范不同,问候语涉及话题和表达方式也不同。

汉语问候语大多涉及别人经历的事或所处环境, 多是由包含信息的问句组成,往往会互相问起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和健康等非常私人化的话题, 并且问得越细越具体, 越能体现对别人的关心。

英语问候语内容简单,不包含具体信息,重在礼貌而非情感表达,内容簡单,不包含具体信息。他们重视隐私,强调独立的个性, 不愿过多涉及彼此的私事,人们相互问候的是天气、工作、业余爱好、地方和全国性事件等。

2问候语的结构不同

汉英问候语在句子结构上的区别在于汉语问候语喜欢用感叹句或陈述句,比如初次到朋友新家造访,见面时就会说:“这房子真好啊!”或是“这房子不错”,英语问候语则喜欢有附加问句,比如谈论天气,他们会说:“Fine day, isn’t it?”(天气真好,不是吗?)

3.问候语的称谓不同

汉英问候语的差异也反映在称谓上。汉语的人称代词具有多元性,第二人称有“你”和“您”,称呼“您”的时候,对方应该是年纪较大或是有一定社会地位,适用于下对上,而“你”就是同龄、同级或是上对下的称谓。相比之下,英语问候语中就鲜少有敬词或谦辞。

在汉语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称谓:“老”。“老”是姓氏前常用的称谓前缀,表示尊敬。人们在称呼地位较高或年长的人时,一般会将它放在姓氏后面,以表示被问候方的社会地位和尊重。如“张老”、“李老”、“王老”等。英语问候语称呼对方直接用Sir,Miss或Lady即可。

我们常用“小+姓”称呼对方,比如:“小张”,“小叶”等。相反,英国人喜欢用名字称呼对方,以示双方的亲近,但中国人认为这是关系生疏的表现。

4.问候语的礼貌原则不同

语言学家在研究问候语时分别总结了汉英问候语的几大礼貌准则,顾日国提出了汉语五大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英国语言学家Leech曾列举出六条礼貌准则,分别为: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礼貌原则是问候语的前提,目的是调节和平衡双方。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意识里强调等级观念和群体观念,讲究谦虚礼让,并将此归为一种道德修养。汉语问候语的礼貌原则是热情而谦逊,有时会贬低自己夸赞对方。一般情况下,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人出于谦虚而贬低自己的行为,甚至会认为中国人“虚伪”。汉语问候语中大多体现了关切之情,客套超过事实。相比之下,英语问候语多是直接的、外显的,主要体现了平等关系,侧重点是怎样对待他人而非怎样对待自己。西方礼貌原则强调的是外在的表现,中国的礼貌原则强调的则是内心的感受。

五、结语

本文对汉英问候语研究,从什么是问候语出发,分别对汉英问候语进行概述,再将汉英问候语进行比较说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不能完全掌握好汉语。因此,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还是对对外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文化的向外传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德峰.汉语文化与交际[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吴国华.语言与文化[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5]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王雪(1997—),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问候语文化差异
现代汉语问候语演变研究
中西方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论问候语的历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