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临床分析

2020-09-10 18:23张频启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张频启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因,为病症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 围生期因素为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占40%,其次为感染性因素、ABO溶血因素与母乳性黄疸、其它等,所占比例分别为30%、15%、11%,4%;且所有患儿经对应治疗后,无1例死亡,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有效率为99%。结论 在临床上,需重点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做好围生期护理工作,尽早预防,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ABO溶血

为总结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诱发的高危因素,文章抽选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现将报告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男120例,女80例,均在出生后8h~28d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均满足《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的相关诊断标准[1]:即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TSB)>221μmol/Lm,早产儿TSB>256μmol/L;TSB每日上升>8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4μmol/L;黄疸持续时间,早产儿>4w,足月儿>2w,或是黄疸退而复现。其中,按照参照重氮法对测得患儿TSB水平,轻度(205~255μmol/L58例,中度(256~342μmol/L)119例,重度(>342μmol/L)23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选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并发症诱发原因,并结合病情程度采取对应治疗方法:①支持对症治疗,帮助患儿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确保体温正常与热量、营养的充足摄入,并对其缺氧、贫血与水肿情况进行纠正,预防心力衰竭,对于母乳性黄疸者,需立即停止母乳喂养2~3d[2];②蓝光照射疗法,即给予患儿应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约10~12h;③药物疗法,对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需给予其白蛋白与肝酶诱导治疗,而重度ABO溶血病则加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因与病症程度分析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围生期因素为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占40%(80例),其次为感染性因素、ABO溶血因素与母乳性黄疸、其它等,所占比例分别为30%(60例)、15%(30例)、11%(22例),4%(8例),如表1所示。

2.2治疗效果分析

所有患儿均得到对应治疗,无1例死亡,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有效率为99%(198/200),整体效果显著。

3.讨论

对于新生儿来说,极易出现黄疸症状,一般来讲,在生理条件下,人体内大约有70%~80%胆红素都是由衰老红细胞降解后生成的血红蛋白而来,而新生儿因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致使体内越来越多的红细胞被破坏,而肝酶活性又受到一定抑制,进而增加了肠肝循环,导致胆红素生成量不断增多,最终诱使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本次研究发现,围生期因素、感染性因素、ABO溶血因素与母乳性黄疸,多为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诱因,而其它诸如胆道闭锁、肝功能发育不成熟与遗传性疾病、肠肝功能不完善等同样诱使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其中,(1)围生期因素,多为一种综合性的病因,同母体疾病(妊高症、贫血、糖尿病等)、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用药(受孕时服用避孕药与催产素等)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进而致使新生儿的胆红素或肝细胞,或红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并生出大量胆红素。基于此,临床医护人员需做好孕妇围生期保健工作,动态监护孕期与产程,避免早产,并做好分娩处理,避免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出现,特别是对于高危妊娠与新生儿需动态监测其胆红素水平,尽早发现问题;(2)感染性因素,多是因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致,使得新生儿红细胞脆性不断增加,进而使得胆红素不断升高。为此,临床上必须做好孕产妇与新生儿保健工作,强化关于母婴护理知识的教育培训,避免感染,减少宫内感染与新生儿感染,并加大对孕妇体检与高危新生儿筛查工作的重视,尽早防治,若存在感染史,需尽早给予其对应抗生素應用,以减少感染发生;(3)母乳性黄疸,对于该因素诱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普遍认为这可能同新生儿进乳异常有着密切关系,致使新生儿肠循环加快,进而使得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故对于此类黄疸,早期就可采取少量多次频繁喂奶的方法来处理,刺激新生儿肠蠕动,以减少胆红素的再次吸收,若TSB水平>256μmol/L,且合并其它高危因素,则可联合间歇光疗法来治疗,并保证母乳喂养,从而把危害值减至最低;(4)溶血因素,因该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多同新生儿红细胞被破坏,使得胆红素生成不断增加有关,且主要以ABO溶血较为多见,因ABO溶血时间较早,进展也比较快,极易生成核黄疸,这时,若母亲血型为O型血,新生儿血型为A或B型,护士需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尽早发现,尽早干预。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儿科学[J].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277.

[2] 吴秀珍,韩淑欣,田立学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57-858.

[3]张海涛.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8例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6):114-115,117.

[4]明靖淞,曾凡茂,黄慧君.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04):47,53.

猜你喜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双面大灯泡LED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
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换血治疗对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