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若干思考

2020-09-10 07:22董海军
关键词:特征体系

董海军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形成有其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主旨核心是全民身体健康,战略目标为建设体育强国,基本方略为持续推动体育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开阔的国际视野。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对于推动新时代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形成;体系;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对体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指示。习近平对于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思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的指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1]这为我国新时代体育运动和体育事业,赋予了新功能、新定位和新使命。因此,深刻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形成、体系结构和重要特征,可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认识,更好指导体育实践。

一、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形成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从理论渊源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思想基础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实践基础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基于中国体育建设实际成果与个人体育实践经验。

(一)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基本理论来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2]马克思认为,社会应当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蕴含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定了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解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与发展毛泽东体育思想。青年毛泽东明确阐明了体育在于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4]的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5]的指示,另外还指出了“体育是关系6亿人民健康的大事”[6]。毛泽东对体育的高度认识与关注随即在新中国的教育方针中得以体现,即:“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7]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融入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体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邓小平把群众体育看作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同时也十分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1983年9月15日,邓小平为第五届全国运动会题词“提高水平,为国争光”[8],把竞技体育提高到为国争光的高度。江泽民多次就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胡锦涛高度重视和关心全民健身工作,指出,“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指出的“体育要分类指导、普及群众体育、体育人才要从娃娃抓”等思想,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所继承和发展。

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例如,习近平汲取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等思想的内涵,强调体育对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民的关注,明确我國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本性、民生性;汲取自强不息思想的内涵,从民族振兴的高度强调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汲取革故鼎新思想的内涵,强调以改革破解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难题、推动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汲取为政以德思想的内涵,注重体育精神的价值;汲取和而不同思想的内涵,强调体育外交在推动国际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中的独特作用。

(二)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领域的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体育实践与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重要源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体育领域改革的实践、体育外交,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运等实践,为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同时,人民群众的期待与诉求,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坐标和参照,是推动理论创新的动力之一。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0]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是基于对党和人民体育实践的经验总结。

习近平个人的体育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重要实践渊源。习近平是个“体育迷”,更是个资深的“体育人”,自身有着丰富的体育实践经历。2012年2月13日,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习近平说,“我喜欢运动,游泳是我的最爱。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保持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11]在2013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将各国间协作与足球讲究集体配合的战术结合起来进行了阐述,“‘经济大合唱’就是要讲协调配合,好比一场足球赛,破门主要靠队员有机配合”[12]。2014年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冰雪项目中,我爱看冰球、速滑、花样滑冰、雪地技巧。”[13] 正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才有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形成。

总之,考察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形成,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等维度来说明。

二、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体系结构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有明确的体系结构,其主旨核心是全民身体健康,战略目标为建设体育强国,基本方略为持续推动体育改革。

(一)全民身体健康是主旨核心

“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14]全民身体健康,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的主旨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的健康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也是党领导体育事业发展的初心与归宿。

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事业的核心支撑。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民身心健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是我们的党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力量源泉和持久动力。“人民的健康离不开我们的体育事业的保驾护航,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15]也只有全民健康我们国家才可能真正走向全面小康。“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6]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为促进全体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健康基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完整的全民健身顶层设计方案,人民健康是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全民健康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7]将健康融入所有体育政策,将人民健康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推动全民健身事業发展。2013年8月,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18]为此,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习近平在会见凯旋的第三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叮嘱道:“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19]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实现人民身体健康,需要良好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更应以预防为主,积极鼓励与引导社会全体人员进行体育锻炼。从国家发展战略、政策指导与教育事业布局层面明确全民健康的重要性,习近平体育理论生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全面健康理念,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党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集中表达了习近平体育理论的核心内涵。

(二)建设体育强国是战略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1],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战略目标。体育强盛是国家强大的基石,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保障,“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2]。因此,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是全民体魄强健。

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梦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2014年2月,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亲切看望参加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3]习近平从中国梦的高度来阐述体育强国梦,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不可分割的关系。2014年8月,习近平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24]体育强是少年强、青年强的重要方面,体育能增强身体素质,丰富精神生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于青年一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情怀,体质强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可靠接班人。2017年8月,习近平进一步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2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持续接力的,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全民身体健康、体格强壮,才能合力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国家命运兴隆也必然会为体育事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带动体育事业兴旺繁荣。体育的发展会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增强综合国力。

体育强国需要统筹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等。实现体育强国目标,首先应该推进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和国际地位最直接体现于该国竞技水平的高低。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我们将以北京冬季奥运会为契机,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26], 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提供了行动指南。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没有群众体育的实现,体育强国无从谈起。为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7]协调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断提升竞技水准,在竞技项目类项目中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同时,广泛开展群众体育,使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8]体育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体育强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源泉。体育文化是传承和发扬体育精神,与世界文明沟通的桥梁。为此,习近平在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希望你们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摆平心态、放下包袱,胜不骄、败不馁,尽情享受青奥会期间比赛、学习、交流的每一个过程。大家要同世界各国各地区青少年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29]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来以来,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体育产业,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0]体育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体育用品业、体育服务业、体育旅游业等仍然供给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习近平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31]完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正确处理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关系,深入推进惠民、利民体育工程。总之,“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战略目标,[32]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应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去谋划推进。

(三)体育改革是基本方略

深化体育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基本方略,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总体布局。2017年8月,习近平在天津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指出:“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33]

中国体育改革在习近平体育理论的指导下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足球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时期,中国足球整体低迷,体育界和全社会深刻认识到体育发展中存在的忽略草根基础土壤、训练管理体系固化落后、发展模式片面单一等弊端。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15年2月21日报道:“在他上任之前,习近平明确表示了对足球的热爱,并在2011年列出了自己对中国足球的3个期盼: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举办世界杯和最终有一天赢得世界杯。”[34]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足球改革工作全面推进,中国足协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足球蓬勃发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足球普及取得成效,国家队建设进一步加强,足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17年6月14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指出:“我们正在培养全社会足球文化,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世界足球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专业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完善足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加强国际交流借鉴,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久久为功,逐步提高中国足球水平,让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35]这不仅指明了足球改革的发展路径,也将对中国体育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改革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习近平体育改革理论,集中体现在国务院2019年9月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在体育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地方主体责任;加快体育领域相关法规文件立改废释工作;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对体育赛事、体育市场经营等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服务。强化体育执法,建立体育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坚持开放办体育,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推进职业体育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36]

总之,习近平体育改革理论目标明确,思路明晰,为建设体育强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新时代体育发展新模式与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合来说,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科学体系,在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进行深刻回答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具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特质。同时,上述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之间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和其他内容一起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三、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开阔的国际视野。

(一)强烈的问题意识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时主动寻找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37]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针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定位、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和回答,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比如,针对我国长期以来足球低迷,提出普及青少年足球,完善足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加强国际交流借鉴等措施;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比较差等问题,提出全民健身,从娃娃抓起,持之以恒地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认认真真开展群众体育。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强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体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针对西方长期对中国进行“东亚病夫”等殖民话语输出,国人体育文化、话语自信还有待强化,习近平提出用“四个自信”引领体育建设。2014年,习近平在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就坚定地鼓励代表团成员,“你们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你们更多表现出的是信心。这种信心来自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信念。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38]体育文化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体育文化自信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深沉持久的力量。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亦或是体育产业,都必须在深厚扎实的体育文化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可持续发展。在当代,中国的体育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基础上,通过几代体育人的奋斗逐渐形成的。它既立足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与时俱进、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襟。因此,不断地提高对体育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是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实现我们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跨越的最根本的精神动力。

(二)深厚的人民情怀

人民在习近平的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9]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领域的治理实践,就是从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开始,无论是足球改革、全民健身方案、体育产业化改革,都是顺应人民群众诉求作出的理性选择。比如,在谈到建设体育强国和落实全民健身时,习近平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40]又如,在论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时,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41]公平正义是人民对改革的期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利益满足的程度,是评价改革成败的重要尺度。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2]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的特征彰显了其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这是赢得人民群众认可、国际社会认同的内在品质。

(三)开阔的国际视野

习近平在思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问题时,既结合中国的实际,又具有开阔的视野。比如,习近平十分注重体育对于构建国家形象、增进对外交往的作用。2015年1月14日,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协主席、亞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时说:“体育运动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3]习近平通过体育交流,重塑了中国开放、包容、务实、合作的大国形象。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国际奥委会委员致辞并指出:“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带动中国13亿多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让中国人民再次有机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做出贡献。”[44]中国体育在强化与各国合作的同时,推动了世界体育格局的优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体育发展促进个人发展,以个人发展推动国家强盛,以国家强盛助力世界文明。对于习近平的体育外交实践来说,交流是桥梁,合作是目的。2016年1月,习近平出访沙特阿拉伯、伊朗期间,在中沙、中伊分别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两份联合声明中,都有加强双方在体育领域合作的表述。[45] 2017年1月,习近平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签署了新的文化合作协议,双方愿以中国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为契机,加强两国冬季体育运动合作。[46]以对话促合作,增进友谊,推动发展,实现双赢、多赢,这充分体现了体育外交在和谐世界构建中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随着新时代中国体育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体育理论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10][17][28][30][31][3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44,19,40-41,11,44,4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0.

[3]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湖南:湖南出版社,1990:72.

[4]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2.

[5]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35.

[6]毛泽东.中共中央讨论体育工作时的指示[N].人民日报,1967-09-23.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5.

[8]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77.

[9]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2.

[11]Views from China’s vice president[N].The Wash-ington Post,2012-02-13.

[12][13]推动全面健身 习近平身体力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8-06(09).

[14]习近平.正确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66.

[15][18][42]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1(01).

[16]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 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N].人民日报,2016-03-19(01).

[19]习近平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表示: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N].人民日报,2016-08-26(01).

[20]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1][35]习近平会见国际足联主席[N].人民日报,2017-06-15(01).

[22]习近平会见国际篮联主席穆拉托[N].人民日报,2019-08-31(01).

[23][38]习近平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代表祖国人民慰问中国奥运健儿,勉励他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把个人梦和体育强国梦汇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N].人民日报,2014-02-08(01).

[24][29]习近平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各族人民慰问运动健儿 勉励他们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N].人民日报,2014-08-16(01).

[25][33][40]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等时强调 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N].人民日报,2017-08-28(01).

[26]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N].人民日报,2017-01-19(01).

[27]习近平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交谈时强调:中国朝着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N].人民日报,2014-02-08(01).

[34]William W.Chinese soceer is terrible,and now Xi Jinping has officials jumping to fis it[N].The Wash-ington Post,2015-02-21.

[36]国办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N].人民日报,2019-09-03(02).

[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8.

[3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4.

[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8.

[43]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协主席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N].人民日报,2015-01-15(01).

[44]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前 习近平通过视频致辞[N].人民日报,2015-08-01(01).

[45]共叙友好 共话合作 共谋发展——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埃及、伊朗和阿盟总部成果丰硕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16-01-25(01).

[46]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会谈[N].人民日报,2017-01-17(01).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特征体系
构建六大责任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物质体相(宇宙 世界 生命)形成,以及运行体系
抓特征解方程组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春天来啦(2则)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