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9-10 20:53徐婕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6期
关键词:芜湖市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制造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且制造业持续发展底气足、后劲强,但从发展质量上看,与他省还存在差距。具体而言,安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形态相对低级、质量效益水平偏低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故在创新驱动背景下研究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同时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创新驱动的显著性作用也使得高质量发展变得可行。文章还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从“技术创新”“绿色创新”“智能制造”三个方面选取案例,进行现状分析,最终结合案例为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与举措。

关键词: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芜湖市

1.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1.1安徽制造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近年来,安徽制造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工业生产上看,2018年安徽工业生产总值为11663.9亿元,增长率为9.2%,2019年工业增加值为11454.9亿元,增长7.5%,安徽工业生产总值每年都以平稳的速度向上增加。从新兴产业上看,在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安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了13.7%,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则比上年增长了14.9%,安徽正以“经济新动能”产业加快前进步伐,也加快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突出了创新驱动。从制造业优势上看,安徽综合集成特色鲜明、创新意识强烈、生态资源良好、内部陆地广阔等多种优势于一身,着力打造“两地一区”,即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以及“三基地一枢纽”,安徽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制造业发展新渠道,努力提升发展质效。总体而言,在当前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的情况下,“安徽制造”有信心接受各种机遇和挑战,有定力开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1.2长三角区域安徽制造业发展与他省市差距

有效性、创新性、持续性和分享性是探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方面,若将研究对象范围缩小,亦可作为衡量安徽省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标准。有效性是为了说明效率高低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具体选择指标全员劳动率来体现;创新性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则可通过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授权量这两个指标展现发展水平;持续性是为了检验制造业发展的稳定程度,故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指标;分享性是为了探究制造业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将选取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终,本文涉及了四个衡量标准,共选择5个指标。同时为了表现安徽制造业与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制造业发展的差距,采用了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即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具体结果可见下表。

安徽全员劳动生产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18年安徽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6.85万元/人,而浙江和江苏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是14.70万元/人及19.48万元/人,均超过安徽的2倍。虽然近五年来安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但依旧与经济发展较好省市有所差距,与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性的要求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安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专利授权量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研发投入方面,2018年安徽研发投入强度仅为2.16%,低于江浙沪的研发投入强度;而专利授权量方面,2018年安徽专利授权量是7.97万项,相当于浙江、江苏和上海的27.96%、25.96%和86.16%,其中安徽与浙江和江苏两省相差较大。

安徽整体经济运行情况与居民生活质量情况与同区域其他省市差距明显。2018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为30007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23984元,浙江、江苏和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安徽的1.87倍、3.08倍和1.08倍,而安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浙江、江苏和上海的52.32%、62.96%和37.37%。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安徽总体经济运行并不占有优势,相应的安徽制造业对于长三角发展较好的其他省市制造业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创新驱动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2.1制造业产业结构形态相对低级

产业集群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与此同时建设健全的产业体系又是产业集群化的关键,而产业结构形态的发展程度却是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若从产业结构形态来看,安徽制造业产业结构形态相对低级,一方面是安徽制造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过大,全省传统企业诸如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染料等行业的企业居多;另一方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偏低,制造业缺乏在产业链“中高端”环节的发展优势,表现为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企业中占比不高,截至2019年上半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業比重不到40%。

2.2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水平偏低

安徽省制造业正处于由“增速发展”转为“提质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尽管安徽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水平持续稳定的增长,但由于安徽原本是传统农业大省,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所以与制造业先行省市相比,安徽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水平要远低于这些省市的平均水平。为真实展现安徽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水平,可联系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这两个相关因素,即缺乏相关技术和产权,则质量效益水平将会相对偏低。对此,可根据表1数据加以两种指标进行衡量,一是从生产效率指标看,安徽省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要落后于长三角先行省市,而生产效率是生产技术的直观反映,即安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二是从产品附加值指标看,产品附加值某种程度上受创新程度影响,而安徽省制造业创新实力未得到充分开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很多关键技术都得严重依赖进口,产品附加值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2.3制造业发展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安徽制造业技术创新总体实力不强,主要是行业总体创新仍面临以下制约。首先是安徽省创新体系不健全,省政府尽管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但政策宽泛未深入至具体环节,对于创新程度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要求和划分,致使很多制造企业只利用宏观环境所带来的便利,创新的重点仍大多停滞在低层次技术模仿阶段。其次是安徽省创新投入不足,安徽虽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但研发投入强度依旧低于全国强度水平,再加上安徽省与其他省市相比本身制造业技术设备和产品就比较落后,导致安徽制造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最后是安徽省创新人才缺乏,安徽人才资源丰富,省会合肥汇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但人才优势并不能全部转化成创新实力,很多高素质人才都被吸引至周边发展更优的地区,这使得安徽制造业科技创新缺乏活力、后劲不足。

3.创新驱动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

3.1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文件,这是中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开始,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往后201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着重强调要将建设制造强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后的2018和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均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下一年重点工作任务;而在这一系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中,无一例外的都将创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最强动能。所以在国家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背景下,研究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2创新驱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

从宏观层面上看,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驱动体现在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2018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5%,2019年直接上升1个百分点,达到了59.5%,2020年贡献率则突破了6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创新驱动作用显著。从微观层面上看,创新驱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表现,其一是研发经费投入的多少,研发经费投入越多,一国的创新实力就越强,相应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当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量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了2.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6倍以上。其二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大小,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制造业发展的效益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次实现历史性突破,2002年首次突破1%,2014年又迈过了2%门槛,2019年提升至2.19%,已经连续6年超过2%。其三是创新扶持力度的大小,创新扶持力度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效益水平的重要因素,2019年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234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45192个项目。

4.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模板:以芜湖市为例

4.1“技术创新”——芜湖长信科技有限公司屏幕薄化

电子产品早已成为这一时代的生活必需品,而大部分现代人几乎每天都会触摸与之相关的屏幕。芜湖长信科技有限公司是苹果公司在国内指定的唯一屏幕薄化生产企业,其UTG屏幕薄化后可以达到仅有0.03毫米,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一半,长信所掌握的这一技术国内独有,且打破了國外的技术垄断。同时,长信还是国内重要的平板显示关键基础材料与器件生产基地,每年产销各类ITO透明导电玻璃4000万片,市场份额超过15%,生产经营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位居前列,也是国际ITO透明导电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尽管如此,长信依旧在不断进行手机屏幕进一步薄化和镀膜方面的尝试,不断进行领先设备的制造和先进技术的研究。

4.2“绿色创新”——芜湖海螺集团的绿色低碳转型

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解决了生产环节末端的排放问题,创造性的梯形绿色矿山开采项目解决了原料采集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获得联合国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奖“蓝天奖”的水泥窑协同垃圾处置项目则是将传统水泥生产行业与环保行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些都是芜湖海螺集团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探索。海螺把资源利用率做到极致,把污染物排放量降到最低,把环保行业作为转型目标,在稳居行业第一的情况下主动走上“蓝天白云”的新征程,以绿色低碳作为新运作模式,坚持效益与绿色创新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建材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4.3“智能制造”——芜湖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大型物流储运设备及非标生产设备研发和制造的高新技术的企业,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起人,其研制的重载165公斤机器人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当前埃夫特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拥有研发人员100余人,设备原值3400多万元,已建立10000台工业机器人生产车间具备智能化生产功能,实现数控机床、机器人、检测装置、物流输送系统、设备故障自动预警系统、车间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设备于一体,实现机器人制造、装配数字化、智能化,埃夫特将逐渐成为“智能制造”引领安徽未来的冲锋力量。

5.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5.1将科技创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安徽只有积极把握科技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安徽政府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投入,并制定有力的创新政策和建设完备的创新体系,营造一个利于企业创新的发展环境。安徽企业则应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尽快由原来的“引进-移植-模仿-消化”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国外技术“卡脖子”的困境,同时企业之间要多分工协作,避免单打独斗,充分发挥资源互补的优势。安徽政府和企业之间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2将产业链升级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步伐

想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产业创新步伐,努力进行产业链升级。要紧跟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进行产业创新,具体而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同时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融合基础上促进产业链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争取“跨跃式”追平与先进省市或发达国家的差距。

5.3将绿色低碳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绿色低碳可作为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安徽应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和《安徽省“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要求,争取攻克一批绿色制造关键性和共性的技术,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推进传统行业诸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制造业能源利用率。同时,安徽还可通过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制造规范和标准,来提高省内制造业的制造要求,实现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5.4将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制造业可在服务型制造的带动下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重塑和产业的升级。对于安徽政府来说,要起到引导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促进作用,如着力打造以服务型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产业政策以及围绕省内优势制造业培育服务型制造品牌等。对于安徽企业来说,要努力适应“服务型制造”这一新型产业形态,制造上游要加强产品研发设计服务,增加产品优势,制造下游要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吕铁,刘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差距、问题与举措[J].学习与探索,2019(01):111-117.

[2]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04):5-16.

[3]胡迟.以创新驱动打造我国制造业高质量成长——基于70年制造业发展回顾与现状的考察[J].经济纵横,2019(10):53-63.

[4]胡迟.中国制造业发展70年:历史成就、现实差距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9(17):5-21.

[5]靳艳.“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0):90-94.

[6]靳艳.“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安徽制造业创新路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04):36-39.

[7]靳艳.基于产业集群的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03):71-75.

[8]王宁.河南先进制造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19(04):94-100.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KY2010ZD。

作者简介:徐婕(1999-),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7级本科生,国际商务专业。

猜你喜欢
芜湖市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
芜湖市第一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赛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习作展示
胡亚楠、张国英作品选
太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