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

2020-09-10 22:53雷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课程设置应用型

雷婷

摘 要:在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背景下,高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更多扎根地方的应用型口腔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培养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就必须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本文从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两方面探讨了湖北医药学院如何构建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旨在为高校应用型口腔医学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口腔医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126-03

基金项目:2018年湖北医药学院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康中国专项研究立项”项目研究成果(2018SJDZX10)

口腔健康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关注的主题之一。该文件中提到,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內等。

提高国民口腔健康必须提高口腔医生的数量与质量。因此,高校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为国家培养更多扎根地方的应用型口腔人才的重任。在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背景下,湖北医药学院被正式列入应用型大学试点高校。该校有责任有条件构建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一、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

(一)培养目标

湖北医药学院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的重要位置。该校口腔医学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直以来,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各级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及地方牙病防治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湖北医药学院要培养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应当把培养目标在原有基础上予以调整。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原来培养目标中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应当调整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知识转化应用能力,在“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突出”。

(二)就业方向

目前,湖北医药学院培养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全国各级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及地方牙病防治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地点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而以中部和东部省分居多。这与“2018年华南第五届隐形正畸科学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正畸市场消费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结果相同。《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口腔医生紧缺且分布不均,正规口腔医生缺口为12万人,并且40%~50%的口腔医生集中在发达地区。

2016年,湖北医药学院被国家正式列入应用型大学试点高校,校内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的就业方向应当与国家发布的“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相适应。因此,就业方向应当调整为:学校重点培养能够适应不同区域口腔医疗行业的发展环境,并能够在当地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及地方牙病防治机构等口腔医疗行业中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而且能够应用口腔理论和技能知识改进地方口腔医疗技术,融入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二、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适应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校必须构建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

(一)确定课程设置

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的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定位为基础。

在湖北医药学院的应用型口腔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首先是毕业生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课类三大类。专业基础类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防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劳动教育》《卫生法》《大学英语》《文献检索》《医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体育》等18门课。专业基础类课程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基础化学》《系统解剖学》《医学生物学》《机能实验学》《药理学》《生理学》《预防医学》等17门课。专业课类课程有《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学》《口腔预防医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儿童口腔医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等17门课程。从以上必修课程内容来看,目前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基本涵盖了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但是内容更侧重于德与智,对于“体、美、劳”三项素质的培养,在选修课课程开设上予以了弥补,比如《太极拳》《音乐鉴赏》《逻辑学》《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老年病学》等。

根据培养目标中“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突出”的要求,目前校内的口腔医学本科教学计划中已经有医学基础类课程、临床医学类课程、口腔医学类课程,但是没有培养学生知识转化应用能力的课程。培养知识转化应用能力可以从学习方法、临床思维、科研能力、创新创业等方面开设相关课程,比如《学习方法与习惯》《记忆规律》《口腔医学临床思维方法》《科研方法导论》《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口腔诊所开业准备》等。

(二)规范课程内容与标准

在确定了课程设置后,学校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来规范课程内容与标准。

首先,各门课程的教学团队要开会讨论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时、教材及参考书、每项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自学内容等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应用能力,教师要把相关知识在临床、科研、区域发展中的应用融入教学内容中,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数,增加实验和课外实践的学时数。

然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集体备课、疑难问题讨论、撰写教案、试预讲等教学活動,为教学计划的执行做好充分准备。

(三)调整教学计划

由于课程设置和内容都发生变化,教学计划要根据教学规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一是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压缩部分课程学时。调整部分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的内容,增加实验实践课学时。二是将专业课和和创新创业课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年级的知识结构,分别增加培养学生知识转化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三是将德、智、体、美、劳融入教学全过程,增加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科研素养、职业素质、劳动能力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学制五年,前四年是在校学习阶段,最后一年是在医院实习阶段。大一是习惯培养期,高校要帮助学生打牢医学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端正的三观。学习课程是公共基础类和部分专业基础类课程,其中要增加必修课《学习方法与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实践》等,还可以适当增加部分选修课比如《党章解读》《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时间管理方法》等。大二是素质提升期,要在身心健康、科研素养、职业素质、文体爱好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的课程是专业基础类,要增加必修课《科研方法导论》《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增加选修课比如《太极拳》《音乐鉴赏》《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案例》等。大三是目标定位期,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估,确立毕业目标。学习的课程是部分专业课,要增加必修课《记忆规律》《医学职业素养》《我国口腔疾病的区域性特点》等,增加选修课比如《逻辑学》《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老年病学》等。大四是专业成长期,要教育学生掌握扎实的口腔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转化能力。学习的课程是专业课,增加必修课《常见儿童口腔疾病案例解析》《口腔诊所开业准备》等,增加选修课《当地口腔医学技术与市民口腔健康的关系》《口腔器械与设备的发展》等。大五是职业锻炼期,要加强实习管理,培养学生技能操作、医患沟通、医护配合的综合能力。这一阶段是实习期,医院的带教老师可以通过技能考核、医学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达到培养目标。

(四)改革教学方法

高校要根据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把传统的重知识传授与积累向重知识应用与创新的培养方式转变。

第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项目教学法、实验实训法、社会实践法等。

第二,教师要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方法,用新技术共建共享优质医学教育资源。通过慕课、微课、雨课堂等新媒体加强学生在线上线下的学习,帮助学生紧跟医学最新发展。同时,要加强本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并积极运用它们开展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第三,学校要依托社会资源把医疗机构的技术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学校要加强与医院、社区诊所、医疗器械公司、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的联系,建设一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教师要积极参与这些机构的技术革新和科研项目,并把这些项目案例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产教研一体化意识。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基地开展教学,学生通过现场实地了解理论知识在这些机构中如何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转化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师作为应用型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从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基本功、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管理才能等方面进行学习提高。

第一,高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内容、计划、措施等。方案颁布之后,教学管理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执行,一方面要通过政治学习、线上线下培训、谈心谈话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邀请资深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业务培训讲座,组织专家深入教室和教研室现场听课,检查教案、课件、作业试卷批改、教学总结等资料,指导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要安排教师定期到医院、社区诊所、医疗器械公司、重点实验室等机构进行培训和实践锻炼,学习口腔医学新技术、新业务,参与机构的项目开发等,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二,学校还可以聘请医院、医疗器械公司、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的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参与到日常教学中,帮助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完善教学条件

目前,本校口腔医学专业使用的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统编教材,也就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教材,这些教材在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已普及,而且内容更新及时权威。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使用这些教材讲授理论知识。这些教材是从宏观上介绍口腔医学知识,没有与教学方法、知识应用转化、当地口腔医疗特色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适应本校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教材。比如:教师编写《儿童口腔医学PBL教学案例汇编》,可以使用编写的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开展PBL教学。

口腔医学本科生反映口腔医学技能操作视频资源在网络上比较少,有些视频需要交费才能观看。因此,学校要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建设,推出适应本校学生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平台包括网络精品课、慕课、微信公众号视频等。学校不仅要在平台上推出其他高校的优秀网络课程,而且要组织教师积极建设本校的口腔医学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通过网络学习。

学校要加大对口腔医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为实验室配备最新的仿真头模、模型、耗材等设备材料,安装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实验室要安排专人管理,定期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课后进行实践操作练习。

学校除了把医院口腔科作为口腔临床教学基地之外,还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保健院、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良好稳定的业务关系,为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提供稳定的基地。学校教师要与基地的专职管理人员一起按照應用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授课、讲座、义诊、社会调查、科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七)科学全面地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应用型课程体系运行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高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反馈体系,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至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进行对照改进,以此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通过考试和调研两种途径。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普遍的手段之一。教学团队要制定有效的考核体系,体系要从形式、题型、内容、评分标准、评价结果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形式上除了期末笔试之外,要增加实验或实践考核的比例。笔试题型要增加临床案例分析、论文撰写、方案设计等类型的比例。实验或实践考核题型要增加标准化病人模拟诊断操作考试、健康知识宣讲、创新创业设计、经典诵读、劳动等。笔试考核内容除了基础知识,要加入政治理论、传统文化、科研方法、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国家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创新思维解决当前口腔医疗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等。实验或实践考核内容要加入医患沟通、急救操作、文献检索、口腔预防知识宣讲、创业设计等。评分标准要增加学习过程的考核成绩比例,加强对学生日常考勤、实验、作业、科研活动的考核,每门课都形成一套形成性评价考核标准。评价结果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制定对应的优秀、合格、不合格标准。

除了考试,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对教师队伍、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比如: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以此来了解他们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市场调研结果来明晰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通过考试和学评教两种途径。学校要制定有效的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体系,从形式、题型、内容、评分标准、评价结果等方面全方位地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形式上有笔试、授课、操作等,内容涉及政策法规、集体备课、疑难问题讨论、教案撰写、试预讲、考试分析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要对每项考核内容制定统一标准,使教师在改善自身教学能力的时候有据可依。

学评教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最直接快速的手段之一。学校要建立多层次听课、学生评价、学生信息员、教学违规处理等制度,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将发现的教学问题反馈给对应的教师,教师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整改落实。

参考文献:

[1]杨兴坤.新知识观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4):163-164.

[2]饶静.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9(8):80-84.

[3]靳丽,孙丽云,刘丹.应用型本科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4):132-133.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课程设置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探索与展望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口腔医学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美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