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0-09-10 22:53王莉娜朱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王莉娜 朱龙

摘 要: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的主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有的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实践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本文基于新时代基础教育实践需求出发从师范专业发展的新举措、卓越基础师资培养的新举措、基础教育师资的实践新要求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构建新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师范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129-03

基金项目:2018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乡村教师培养研究”(JK18044);2019阜阳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资助(2019JYXM4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具体要求和内容,是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随着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免费师范生、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卓越乡村教师2.0计划等一系列支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方案的出现,使得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建成了一支师资数量充足、学历较高、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区域性差异、结构性差异、合理流动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新举措,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贡献力量。

一、新时代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的“新”要求

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主阵地,坚持师范教育应该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要创建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和制度设计,先要深入推进精办师范教育战略,持续实施师范教育专项计划,强化师范专业建设,促进师范生朝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发展方向成长。新时代师范教育就是要实现“去师范化”的升级回归[1],让师范教育成为具有社会吸引力的教育,成为所有进入教师职业的人都必须要接受的教育,成为回归师范院校主体地位的教育,成为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协同发展的教育,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师范教育体系。

新师范教育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有“新”的发展趋向,“新”的发展路径[2]。在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学术性与师范性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的品质和理论指导实践的紧密性;注重基础教育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培养承载着服务职能和服务使命的基础教育师资,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师资最缺乏的地区是乡村,新师范教育必然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能够满足乡村基础教育的需求,满足乡村文明建设发展和基础知识普及的新需求。此外,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师范教育,使得师范教育的发展和基础教育师资“新”要求相适应,正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18-2022)》中提出的 “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

二、新时代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的“新”举措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4]。由此,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有新的要求,还要有新的举措,要从新师范的开展、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等多方面着手,培养能够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变革趋势和符合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求,具有专业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一)加强师范专业建设,全面开展师范专业认证

持续深入实施教师教育精办战略,需着力培养新时代基础教育卓越教师,推进教师教育实现新发展、迈向新高度。一是深入实施师范品牌专业建设。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助力其扩大优势,建成品牌。通过层层遴选建立“院系级-校级-省级”三级联动的品牌师范专业建设体系[5]。二是持续推进师范精办战略。主动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完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合理调减师范类本科生规模,加大高层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三是全面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制定专业认证规划,全面实行所有师范专业认证准备工作。突出学生发展中心,明确培养目标,明晰毕业要求,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设计课程与教学,加强校地合作与教育实践,强化师资队伍与支持条件保障。要求所有师范专业应全部通过专业第二级认证,国家特色专业和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力争通过第三级认证,强化师范专业内涵,建设一流师范专业。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卓越基础教育教师培养

一是完善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成立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制定“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方案,加强对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形成横向部门协调联动、纵向层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推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试点“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计划”,应采取实验班的形式,探索实施“分类培养”“项目推进”“名师指导”“双导师制”“协同培养”等卓越教师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卓越中小学教师。三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分类建设和專业认证工作,按照OBE理念,系统优化培养环节,分类制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6];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打造适应卓越教师培养标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基于OBE、“教、学、做”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一批示范课程。加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力度,促进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机融合。推动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每五年至少要有一年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服务的经历,能够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丰富的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健全师范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平台。在现有教育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建师范生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远程教育实习网络基地、教育实习网络协同创新基地,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二是强化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师范生综合技能全员达标考核,测试合格方能进入教育实习环节。实行毕业论文全员检测制度,有效强化论文写作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分批次选派师范生开展一学期顶岗实习支教和委托实习,丰富实习形式。三是提高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引入教育实习管理云服务平台和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平台,实现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并开通师范生远程教育见习系统,实现集中编排微格教学演练课程。

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体系。对学生“三字一话”的基本功、教师语言、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进行分类分项指导训练,探索实施教师教育技能训练课程教考分离,继续开展师范生综合技能考核达标[7]。打造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高标准筹建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并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建设智能教学系统。

(四)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构建新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需建立健全教师教育管理机构,提高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协同创新能力,强化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和基础教育研究与咨询服务等职能,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等项目[8],以此来探索教师教育培养多重路径。构建新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大力实施“教师教育协同育人计划”,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优质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密切联系,积极构建高校、地方政府部门、中小学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初步形成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参与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的师范生协同培养机制[9]。二是实现优质教师双向互动。通过学校承办师资培训、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外聘教法课程教师、选派教师赴中小学挂职锻炼等,有效推进与区域中小学师资的双向互动,助力师范生协同培养。三是联合开展基础教育研究。通过定期举办“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互动论坛”,联合设立基础教育改革专项研究课题,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促进基础教育研究与改革。

(五)健全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把师德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研制师道课程,构建“认知+养成”的师德培养体系。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体系,构建职前培养、资格考核、入职培训以及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10]。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打造教学精品资源共享課程。完善教师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主要教学环节过程监控与常态化评价,构筑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三、结语

在当前基础教育师资结构性不平衡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培养院校强化和变革师范教育模式,逐步向新师范转变,还需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基础教育教师的各种权益的保障,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11],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主体相互协同、互相支持建立有效的协同效应,才能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和适应教育现代化需求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目标和内容内化于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2018-06-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801/t20180131_326089. 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 t20190223_370857.html.

[3]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8-12-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4]时伟.乡村教师核心素养与教师教育课程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120-125.

[5]张虹,肖其勇.全科教师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基于全科教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质新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28.

[6]森正范,贾群生.中外师范教育与师资培养途径之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9.

[7]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 “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教师教育研究,1999(2):10-16.

[8]张宝歌.师范性弱化的表现形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38-40.

[9]赵明仁.培养反思性与研究型卓越教师:新师范教育的内涵与体系建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0-86.

[10]陈建国.论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及其培育[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8(11):32-33.

[11]田晓苗,石连海.教师培养:从去师范化到新师范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53-59.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