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数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0-09-10 07:22张功盛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岗位创新能力

摘要: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同,数学作为文化课程基础构成部分,探索个人的岗位发展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显然数学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传统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主动性都会受到束缚,所以高职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质,挖掘其中富含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性内容,逐步将高职生培养成社会所需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职数学;创新能力

从现阶段的岗位发展实际需求来看,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能给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保驾护航。高职学校作为人才培育与引导的基本平台,需要将学生的创造能力着重培养,确保学生以后能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根据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引导的基本定位,学生未来可以选择的岗位类型相对较多,在具备良好技能水平同时,通过创新实践提升产业的发展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会在未来实践工作中的价值影响作用由此展现。

一、高职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作用

1.学生解析数学问题期间,获得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高职学生将基础理论进行应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针对学生解析微积分相关问题,在明确正确答案的同时,探索多样化的问题解析思路是十分必要的。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在解题期间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将题目中的内容进行精准的分析与判断,结合问题内容筛选应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路较为明确。教师加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探索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并找出数学问题的基本规律。而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有这样的良好思路,能够完成岗位工作要求,经过不断的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2.体现创新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影响

目前社会更行各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能够获得的物质条件逐渐增多,对一些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强,显然产品或技能的优化革新,需要将一些实用化或个性化的产品制造出来,这对从业人员有着高标准的要求。生产生活或设计方案本身就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进行调整,为确保能够占据市场有利地位,提升消费者的黏性,在实践工作阶段就需要大量的创新活动的支持,人才在整个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而我国每年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节节攀升,高职学生存在学历短板,所以在求职阶段也不具备优势能力。显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期间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数学教学强调应试教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为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岗位基本需求,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期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体现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创新引导价值,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课程的趣味性

尽管高职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但是在基础文化知识学习期间,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还是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水平。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引导期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并整合各种课程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基本特质,全面的分析探索也能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有意识数学学习没有现象中的困难,在日后进行其他的岗位实践工作期间,学生也能把握主动权,经过刻苦钻营以及思维的灵活转变,完成实践工作目标。

二、通过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举措

1.注重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调整

从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来看,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强调应试教育,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对数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能力明显不足。而且学生在思考方式与学习意识方面,受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束缚,很难将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步培养起来。如果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还是不能主动参与运动锻炼过程,学生很难将基础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明确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思想品质,在课堂学习期间没有得到锻炼与培养,创新能力发展无从下手。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但是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应用,依然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相同,这就导致最终的课程教学效果不为理想化,所以为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需要将课程教学模式及时优化改进。

高职数学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避免学生陷入一种窘迫学习状态。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指导活动中,应该着重强调对学生的组织与引导,协调各个课程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围绕学生主体发展要求进行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教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与分析空间,学生就能在课堂学习期间,将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步锻炼起来。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职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与探究过程中,不仅仅要将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同时需要增强个人的学科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本身就会对国家以及民族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在进行基础理论引导期间,高职院校要意识到自身在人才培养期间的基本作用,将教育教学制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并针对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与国家政策条件,强调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期间的创新能力形成。显然该阶段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是不能够满足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师应该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将素质教育与学科能力培养着重加强,确保学生能够在校掌握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教师深入分析数学课程的科学特质,其逻辑性与严谨性相对加强。教师要认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数学课程的支持。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设置期间显然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各种题型以及基础理论内容的优化配置,本身就是考验学生思维灵敏性与严谨性的基本途径。但分析现阶段的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显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创新意识,体会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高职生能将自己的思维局限性突破,就能摆脱传统数学课程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将自己的学科能力不断增强。

结语

高职学校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期间,为确保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需要结合现代社会以及基础岗位的要求,探索更有益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将数学课程教学思路转变,避免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当教师能够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起来,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课堂社会功能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课程的丰富性与趣味性,积极参与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个人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梅.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54-156

[2]张铁強.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87-88

[3]张金果,宁亚媛,孙和茹.基于三位一体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2):48-50

[4]蒋秀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Com-puterEducation,2008(12):37-38

[5]边伟,梁庆军,刘艳蓉.大学生基于创新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9-30

作者简介:张功盛(1982.10-),男,汉族,江西兴国,讲师,研究生,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2)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岗位创新能力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