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读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任斯文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小学美术策略

任斯文

摘要:文章立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图像识读素养,对小学美术欣赏评述环节的现状分析,并进一步开展了教学策略研究。针对图像识读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欣赏能力培养开展思考,并分析出利用“视听情境”“融合信息技术互动体验”提升小学美术欣赏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期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提升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图像识读;小学美术;美术欣赏;策略

美术学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的颁布,依照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原则,围绕核心思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出发点,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教育专家尹少淳教授从奥运五环角度解读,奥运五环的基座分别是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表明图像识读在美术核心素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图像识读是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和其他视觉图案的识别和解读,从上面三环代表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具有独具特性时,图像识读可以说是基石,无论是小学美术的哪一种课型中无不避免欣赏评述的环节,针对小学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为美术学科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于图像识读的小学美術欣赏能力培养思考。

在信息化时代,图像识读视觉性特征成为人们知识汲取、认知自然、记录生活的重要载体。针对小学美术课堂激趣的特点,以“时”“空”为轴加强图像识读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对小学美术欣赏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基于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素养,产生如下思考:

(一)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对图像识读和理解效果。

教学方法中教师的教法多以多媒体播放图片的单一输出形式,学生的学法多为被动的视觉输入形式。那么,是否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美术欣赏教学?

(二)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影响学生的图像理解与解读能力。

在“互联网+”加时代的到来,学生能够自主的搜索、阅读、倾听、研讨方式了解美术作品。在课堂中,教师应当调动和挖掘多种应用媒介,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美术作品欣赏充分的理解与感知。其次,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小学生易受外界凶素干扰,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易做到细致专注,因此教师要借助多种媒介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环节运用比较、联想学习方法。

二、基于图像识读的小学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视听情境”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以人美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船》一课为例,以本课主题出发,结合波涛汹涌的大海视频和船鸣笛的声音由远及近,让学生从感官上宛若置身在茫茫大海中,促进接下来《船》一课的有效开展。

以人美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下雨了 》一课为例,通过相关的手机APP软件,学生通过视听体验互动方式猜一猜关于不同类型雨声的声音效果,同时也能感受到雨滴落在不同物体,雨中不用动物鸣叫带来的情景体验,让学生感受自己仿佛自己成为了“雨中人”,为孩子在心中呈现优美的图像,为解读韩羽的中国画作品《听雨图》带来更好的美术欣赏体验。

以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一课为例,是一节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东西方的艺术作品,感知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利用创设情境视听体验让学生仿佛置身四季的变化,引发对四季的回忆和眷恋,如“鸟鸣”、“溪流声”“瀑布飞溅声”、“蝉鸣”、“寒风呼啸”、“落叶沙沙声”、“脚踩深雪嘎吱声”等,通过学生互动听音连线艺术作品东山魁夷《早春之路》、列维坦《桦树林》、林风眠《金秋》、勃鲁盖尔《冬猎》。视听体验创设悬念,提升小学生美术欣赏和评述能力,为深入分析艺术作品做铺垫。

在小学高年级学段中,课堂“我会评价”的环节中,针对此学段的学生羞于表达的心理特点,播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乐曲,会放松学生紧张胆怯心理,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评述的识别和解读。

(二)融合信息技术互动体验,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图像识读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方面的初步识别与感知,并尝试对图像进行浅显的解读,初步了解其意义,融合信息技术互动体验,学生通过联想、比较获得有效的理解与感知。

以人美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大师画我也画》一课为例,了解和感知立体画派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是教学重点。我结合自己的肖像画的正面与侧面的形象,采用自定义动画叠加形式形成空间组合,通过分解和重组五官进行了空间的翻转,提取生成新的形象,向大师学习,向大师靠近,融合信息技术动画演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毕加索在刻画真实人物基础之上加以自己主观的理解,对学生美术欣赏立体主义评述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再次欣赏毕加索《朵拉·玛尔》肖像画时,学生更容易理解。

以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图形的魔术组合》为例,为了解决教学重点发现和掌握不同时代、国籍艺术家作品的图形魔术组合方法,笔者融入信息技术,采用动画演变分解方式梳理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的魔术组合方法,为学生提供主题,为全课统领的方向。通过分解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的手和树的图案,牛脸与挤牛奶的女人动画演示,耕种的农夫和农妇、农舍的颠倒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与发现,启发学生图像识读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精神。

三、结语

利用“视听体验”“融合信息技术互动体验”是图像识读的过程,也是小学美术欣赏策略,从图像识读为切入点,关注教学中学生“读的情境”“看的方式”“读的体验”。当然,教学中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相结合,有的放失,求同存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讨,启发学生自己构建评价观点,使学生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及动作表达协调统一,让知识传递效率最大化,师生共同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散思维,陶冶情操,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小荣,《浅谈美术课堂中音乐的作用》;《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年第04期.

[2]姚海玲,《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读书文摘(下半月)》,2018年第09期.

[3]梁宇婷,《小学美术低年段运用图像识读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年第03期.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小学美术策略
重视审美创造彰显美术欣赏课魅力探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