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劳保手套机辊距自动调整的优化设计与仿真模拟

2020-09-10 06:53张秀香张宇岳彩溥王振宇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0年5期

张秀香 张宇 岳彩溥 王振宇

摘  要:当前对劳保手套的舒适度、耐磨性要求不断提高,但是落实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制多方因素影响,导致手套成品率降低。研究发现生产设备是影响劳保动手套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立足劳保手套机,分析了劳保手套机的创新与改进方向,以期实现劳保手套机辊距自动调整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三维劳保;手套机;辊距;自动调节

中图分类号:TS94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5-0000-00

0前言

随着人们劳动防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阶段,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劳动防护装备质量要求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国际自动化生产不断发展的压力下,我国相关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劳保手套作为生产中的重要纺织品,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劳保手套的样式也逐渐多了起来,并以其耐磨损、寿命长等优势深得人们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劳保手套从最初的使用功能发展到了当今的美观、安全等多功能并存,同时满足着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当前市场流行的劳保手套有橡胶、耐寒、防护等多种类型,在新技术的不断推进下,生产劳保手套的手套机实现了大规模生产,且信息技术也从最初的手工模式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劳保手套机在劳保手套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自动调节树脂厚度,还能完善工艺操作流程,从而最终提升成品率。

1 劳保手套机概述

劳保手套机是一种纺织品生产工艺设备,其利用轧碾方法实现原材料到成品手套的加工,并借助树脂原料和滚轮的相对运动,提升生产动力。劳保手套机可以根据原材料,生产绝缘、耐油、PVC等手套。

劳保手套机的基础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支撑和定位部分可以实现手套机滚轮、电动机的衔接,为树脂材料和滚轮的运动明确方向。在具体的运动环节,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的动力,其中包含一二级滚轮传动系统及量的实现等,动力部分是生产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文章的辊距动力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液压动力是辊距自动调节的动力源。在实际的操控部分可以通过手套机启动、停止等来完成。

2 勞保手套机的改进策略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主要针对三维劳保手套机辊距调节自动设置。手套机的辊距调节装置可以实现滚轮间距的调整,立足其不同的功能,间距调整范围可以设置在20mm内,其余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节。在调整安装左右框架的过程中,可以将辊轮轴承两端有效衔接在一起,并将一组调整间距的装置安装在压延机的周侧,在满足灵活、有效操作性能的同时,还能进行粗细调节,这样的设置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方便后期检修。在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时,以前的压延机仅仅可以完成基础操作,无法设置调节装置,整个过程完全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来进行,虽然操作过程简单但精准度却十分低下,而且容易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磨损等问题,因此出现了生产、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从该视角分析来看,做好滚轮间距调节,可以避免出现原材料浪费的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产品质量、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就要提升压延质量,并减轻劳保手套在应用中的劳动强度,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电感应同位素测厚仪是当前手套机调节辊距采用的主要方法,立足实际情况根据调整间距设置具体数值。从具体分析来看:同位素测厚仪是以放射性同位素为手段,通过辐射线穿过树脂来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其中吸收射线和厚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当检测材料厚度变化时,检测器可以立足辐射强度掌握材料的具体厚度,如若标准厚度设置为0,则指针会随着材料厚度的变化出现偏移。相较于传统机械传动装置来讲,该仪器测量精准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一,同时具有操作灵活、质量轻等优点,可以实现大范围、不设限的保护,进而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利用电动液压控制会推动机床自动化的实现,但由于改造过程复杂、投资大等特点,从经济效益、操作灵活性角度来看,利用电子显示电动调距是合适、稳妥的。在径轴两侧滚子轴承设置好直线位移传感器,将轴承座安装设置到轴承上,通过对螺母、螺丝的调整和调节,实现传感器、芯片和轴承版的有效链接,在调整过程中轴承体的移动会带动支座、传感器芯杆的移动。而芯杆在传感器内部的变化会直接引发电感量的变化,这一电信号通过控制系统的放大、处理工作,最终在显示仪上展现出来。这种可移动的传感器具有超强的精确性,而且可以满足远距离操控。在实际的安装中,为了方便数据的观察和读取,需要在应用到实际工作之前,对上下辊距数值进行调整,并以0值作为参考。在对辊距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可以立足仪表仪器完成数值的观察和读取,并且在辊距之间设置好保护辊轮,避免碰撞情况的出现。在对安全垫调整、更换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传感器的正常操作,要确保其测量范围,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1]。

3 仿真和实现

通过研究、调整以及改进之后,劳保手套机实现了从手工到自动调节的转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立足辊距自动化调节,对安装数字显示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控制,可以进一步推动生产安全的进行。辊距调节的根本作用在于调节辊筒间隙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会设置在辊筒两侧的轴承座上。辊距调节具有结构简单、准确度高等优点。

本文采用ujnx模块干涉功能,能够实现在极限位置上的运行,通过对上述功能的模拟、操作,可以进一步实现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改进。在0.1~20mm范围内,可以将辊距间距设定为24~44mm,同时建立不同级别范围内滚轮进项位移的驱动函数,并最终完成自动装置的模拟调整。如设定的旋转为副二级滚轮,同位素测厚仪可以达到厚度测量的百分之一,所以在0.1mm以下时,可以采取干涉分析的方法,当厚度超过20mm时,测量分析是最佳的方法。

此外,以辊距为研究对象,完成连杆模式的设置,其间隙可以达到23mm,以此完成干涉分析;以滚轮链接作为研究对象,区域值设定为44mm,在激活干涉功能之后,机构方可开始运动并在显示屏上出现适时距离值。

4 結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大以及安全防护意识的增强,对劳动保护手套的品种、质量要求也不断增高,这推动了劳保手套产业的发展,同时对相关技术提出了一定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三维劳保手套机的自动调节进行了优化和设计。运用电气、机械等知识,立足前人研究基础,探究了液压机原理改进和控制系统,以实现数值的轧碾。,希望能够为劳保手套机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良.基于三维的劳保手套机的优化设计与仿真[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20-04-02

作者简介:张秀香(1968—),女,山东高密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设备管理和设备改造。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fort and wear resistance of labor protection gloves are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but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the yield of gloves. The study found that production equipment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 protective gloves. Based on this, based on the labor protection glove machin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labor protection glove machin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 labor protection glove machine roller pitch.

Keywords:three-dimensional labor insurance; glove machine; roll distance; automatic adju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