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策略

2020-09-10 08:57吴倩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吴倩

摘要:小儿脑瘫是受孕开始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及发育不全所导致的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姿势行为异常、多伴有智力不全、听力障碍以及癫痫等。小儿脑瘫作为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给患儿和患儿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经济和精神的负担。医疗工作者结合小儿脑瘫的发病特点,采用药物疗法、运动疗法、中医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治疗,为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及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研究与应用策略

小儿脑瘫又称为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由于非进行性颅脑损伤所导致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并伴有身体姿势和行为活动异常、活动受限的症候群,患儿常不能有效的进行自理活动。该病患病率为 1‰ ~ 3‰,其中以痉挛型脑瘫为主, 占脑瘫患儿的 60% ~ 70%[3],引起小儿脑瘫的因素主要有:早产、核黄疸、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高龄产妇等。低出生体重患儿和早产患儿多因妊娠初期神经元的增值和移行障碍导致的患儿脑组织异常。足月儿发生脑瘫多因患儿在出生后缺血、缺氧致使脑神经组织受损造成的。脑瘫疾病严重的影响着患儿的日常生活水平和质量,给社会以及患儿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随着国内外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和水平以及临床应用技术研究的高速发展,使得大批小儿脑瘫患儿得到了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康复治疗。同时脑瘫患儿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人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积极投身到临床康复治疗的研究中,使脑瘫康复治疗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和整体化,为小儿脑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一、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

患儿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内经常会出现惊厥或异常啼哭,伴有感觉、认知、交流以及吞咽困难的现象发生,3个月无抬头的表现,4个月双手无握拳状的表现等。患儿出生后至3岁是大脑发育的最快的时期,3岁之前大脑已经发育90%。在新生儿时期的脑瘫患儿脑组织发育还未发育完全,患儿的运动行为模式和异常姿势还未固化时,因此需要对患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儿正常的活动和姿势反射的形成,进而能促进患儿的协调控制能力恢复。

二、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方法

(一)药物疗法

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常采用综合康复治療,同时给予营养神经和抗癫痫药物加以辅助治疗。脑瘫患儿常采用的营养神经药物有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脑苷肌肽注射液等药物。其中,神经节苷脂是一种含有唾液酸的神经鞘脂类物质,作为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能有效的保护细胞膜、促进神经的生长、重塑和恢复神经的功能。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患儿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存活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防止神经元萎缩和死亡,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完善,进而对患儿受损的神经元起到更全面而更持久的治疗效果。小儿脑瘫抗癫痫药物常采用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片等。其中,奥卡西平能有效阻挡电压敏感性钠离子通道,缓解神经元的高频率刺激,能有效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避免痫样放电,且安全性较高,是临床上常用抗癫痫药物之一。拉莫三嗪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能够通过抑制反复放电和神经元释放病理性的谷氨酸递质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5]在多种癫痫发作类型中均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用。左乙拉西坦片能够促进分泌性囊泡的分泌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且具有抗癫痫的作用,患儿服用后,能够快速的、有效的、完全地吸收其药性,且代谢无需经过肝脏,与其他抗癫药物相比,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佳,对患儿产生很少不良影响。治疗小儿脑瘫的其他药物,还有待医疗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发现。

(二)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进行运动治疗,主要通过有效的运动锻炼来控制患儿的肌肉与异常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紧张,增强肌肉活动强度,改善姿势的异常,促进正常姿势及运动方式的发育。出生六个月内的脑瘫神经发育处于半成熟,并在持续生长,损伤处于非进行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对于患儿进行运动康复治疗愈早愈好。进行运动治疗时,医师首先对患儿进行病情的评估后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后,制定治疗计划。早期重点运动治疗包括:①促进患儿抗重能力的发育;②促进患儿眼、口、手、足的协调发育;③促进平衡能力的发育;④促进正常姿势行为和正常运动模式的发育。对患儿采用双上肢关节活动训练、仰卧位滚球训练、仰卧位主动或辅助拉起训练、俯卧位抬头训练、长坐位头直立训练、体轴回旋运动等,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增减,做康复训练时给予音乐、玩具进行刺激,使患儿愉悦的接受,进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三)中医疗法

传统中医理论将脑瘫纳入“胎弱”、“五硬”“五软”的范畴,医疗人员借助中医治疗中的现代康复理念,寻求治疗脑瘫患儿的最佳方案,教师在进行患儿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的方式治疗。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扩张患儿脑血管组织,改善脑损伤组织血氧的供应,有效的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使特殊的运动功能得以代偿,有利于反射弧的恢复和重建,使逐渐萎缩的神经通过刺激能有效的激活和感应。对于患儿常采用针刺头顶部的百会、曲鬓穴,帮助患儿进行醒脑通窍,疏通经络,促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灶而产生调整效应。上肢瘫痪的患儿取肩合谷、曲池和外关穴位,下肢瘫痪取脾关、伏兔、梁丘、阳陵泉等穴位,对于足内翻患儿,则加入申脉和照海穴位。对患儿采用速针,年龄稍大的患儿可采用留置半小时针刺治疗。推拿按摩治疗能有效的刺激相应肌肉和神经组织,缓解痉挛,促进脑瘫患儿损伤的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得以健康发育,对于神经组织的发育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引导式教育疗法

引导式教育, 又称 Pe to 教育, 是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5] 。近年来引导式教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之中,与传统的物理因子和手法治疗相比引导式教育不仅关注患儿的身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且更加关注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设计治疗方案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引导式教育不仅可以引导患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康复治疗中来,而且还可以通过游戏、娱乐的方式引起患儿的兴趣,使患儿自愿的参与到康复治疗当中,从而激发患儿最大的潜能。除此之外,引导式教育给患儿呈现的是一个轻松的、愉快的、熟悉的情景,很容易使患儿投入其中,这对于患儿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交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也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故引导式教育可以弥补许多传统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足,通过不断地激发患儿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以达到对脑瘫患儿进行整体发育水平的训练,令其在身体、心理、智力、社交等方面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的患儿由于发病机制的复杂,致残率较高,因此需要医疗人员借助有效的设备及早确诊,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儿不良现象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瑞霞,李巧秀,张丽军.106例康复训练辅以药物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6,6(12):217-218

[2]石胜萍.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不同年龄阶段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42

[3]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4.

[4] 许冬美.拉莫三嗪对颅脑损伤后期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观察 [J].贵州医药,2019,6(2) : 68-71

[5]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29 -230.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小儿脑瘫患者BTX—A注射治疗小腿肌痉挛的解剖学研究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脑瘫的临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