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登周的心里更有底了

2020-09-10 07:22胡婷
今日重庆 2020年4期
关键词:周家老两口卫生院

胡婷

“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

2019年4月15日下午4点过,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湿滑的石阶登上陡坡,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贫困户谭登周家,从屋外看到屋内,详细询问老两口生活和身体状况。“低保补助有多少?”“土地流转一年收入多少?”“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子女一年给的赡养费有多少?”总书记问得十分仔细。总书记听了老谭的介绍,高兴地说,你们家不愁吃、不愁穿这“两不愁”我们直接看到了,医疗保障、住房安全做得也挺好。

通往谭登周家的小路蜿蜒陡峭。我们拾阶而上,转了几个弯,来到一幢土家小楼前。院坝千千净净,中益乡的扶贫干部马培双和谭登周正坐在板凳上说着话。在他们身后大门两旁,一副鲜红的春联格外醒目:“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是“共产党好”。

这是2020年3月16日午后,我们的采访就从这副春联开始。

春联抒写感恩情

说谭登周这几年经历“九死一生”“三病两苦”,确实点也不夸张。

2018年3月10日,谭登周在河边挖地时,一不留神,从七八米高的河坎,跌到河床的乱石堆里。

昏迷10多天后,谭登周总算在石柱县人民医院醒了过来。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头部、肺部等多处受伤严重。“肋骨断了7根,23颗牙全都摔没了。”时隔两年之后,谭登周在给我们讲述时还是上气不接下气,有时不得不由马培双在一旁补充。

住院近4个月,医疗费花销高达15万余元。加上后续费用,谭登周2018年的医药费就有16.4万余元。

对2016年才刚刚脱贫的谭登,周家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好在党的政策好。”谭登周说,之前财政资助购买了新农合医保,所以经过医保报销、社会资助,自己基本上没有花什么钱。

医药费虽然解决了,但颅脑损伤、骨折、肺挫伤等等所带来的后遗症,让谭登周丧失了千体力活的能力。老伴儿焦光润70多岁,也是个老病号。于是,丧失了劳力的老两又“跌”回了贫困户。

“他们是典型的因病返贫。对这样的家庭,政策得兜底。”马培双说,乡政府为老两口办了低保,再加上土地流转、人股分红、生态林补贴等,老两口年收入有2万多元,在2019年再次脱了贫。

“人这一辈子难免遇上个'三病两苦’,这么多干部没日没夜下力气帮扶,还不求啥子回报,我们很知足的。”2019年春节,谭登周专门找驻村帮扶千部写了这副对联,句子都是他自己想的,“活了60多年,经历了这么多,我就想表达一下感谢。”

旧的春联过了一年褪了色,今年春节,谭登周又请人重新写了一副,还是原来的话语,还是贴在大门两边。

新生活带来新希望

除了春联,谭登周家的外墙上还整齐排列着贴了好几张各种各样的单子,细细看来,这些单子其实勾勒出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轮廓。比如“农村危房改造标识牌”表明,老谭家2018年经过危房修缮加固,现在安全等级B级;在“石柱县脱贫攻坚明白卡”的“基本医疗保障”一栏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精准脱贫保、先诊疗后付费、健康扶贫救助基金、兜底基金等各选项旁,都打着勾。

另外还有一张“中益乡2019年护林人员职责及范围告知书”,写明谭登周被聘为村里的护林人员,一年的劳务费为6000元。这是乡里特意为谭登周安排的新工作。

“既保护林子,又能康复锻炼,还能增加收人。”谭登周很珍惜這个公益性岗位,常进山去走走。在他看来,如今治病有报销,吃饭有低保,但也不能全都靠政府。“我们老两口都千不了重活,不能搞生产,但想让关心我们的人看到我们也在努力,不能让他们失望和寒心。”

其实,老两口原本就是勤快人,单是看看院坝和厨房就知道,就算是年纪大,又有伤病,灶台和锅碗瓢盆也都照样收拾得千千净净,整整齐齐。“自己多挣点钱,给政府减轻点负担。”抱着这样的想法,老谭也开始做起了更多的打算。院坝前,围着个鸡棚,10几只鸡和一只鹅在里头踱着步;后院放置了5个方形蜂桶,还有蜜蜂飞进飞出,这是一家电商企业送的。“一个蜂桶一年大概可以产8斤蜂糖,1斤卖到150元左右,算下来一年还有六千元。”

在堂屋,我们还看到有货柜和包装盒,这是谭登周让在外打工的儿媳给买的。随着华溪村农旅融合不断发展,老谭看到村里游客多了起来,他准备把自家房前屋后出产的这些土鸡蛋、蜂蜜好好包装,卖给游客。

政策兜了底,脱贫不脱政策,老谭心里对将来也有了底。他觉得再力所能及做点事,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没别的想法,争取多活几年,多过几天好日子。”。

乡里盖起新医院

谭登周家的墙。上,还张贴有一张“家庭医生签约巡诊卡。”

根据巡诊卡上的记录,家庭医生每月到访巡诊一次,最近的一次是3月12日,红生院的医生为谭登周老两口做了身体检查。正是那天,焦光润被接到了中益红生完。

在中益红生院见到焦光润时,她正坐在花坛上晒太阳。

“感冒了,脑壳痛。”焦光润跟我们说,“刘院长把我接来的。”

焦光润口中的刘院长,是中益纽生院副院长刘新江,他也是谭登周、焦光润老两口的家庭医生之一。

“那天我去巡诊,看到她感冒了,慢性支气管炎也犯了,走路都困难,就把她带到卫生院来住院。”刘新江告诉我们,“今天早上查房做了检查,老人家好多了,再观察两天就能出院。

谭登周、焦光润老两口是卫生院重点照顾对象,作为他们家的家庭医生,刘新江对他们的情况自然也了如指草。

谭登周摔伤后遗症严重,中益卫生院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定期上门为他体检并指导他进行康复训练,而焦光润有高血压、风湿、腰椎骨质增生等多种慢性病,每次上rJ除了做检查,还要叮嘱她按时吃药。

和谭登周、焦光润一样,中益乡的村民都有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每月上rJ随访。全乡7个村就有7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都包括团队长、全科医生、护士、村医等5人。除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的签约内容还包括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比如预约挂号、专家门诊、中医针灸等。

在刘新江看来,医疗保障如今至少在中益乡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在中益乡纳解决,尤其是对贫困户的各种医疗救助政策包括参保、住院等等,都有很具体的规定,比如类似焦光润这种情况,“在卫生院住院,医保报销比例是90%,而且享受‘先诊疗后付费’。这次住院一周,费用1500元左右,她自己只需要花150块钱。”如果遇到特别重大的疾病,贫困户还可以申请特殊的救助。

在卫生院对面,紧挨着乡政府,一排漂亮、气派的青砖建筑已经成型,屋顶上,工人正在铺瓦片。刘新江说那是扩建的乡卫生院,原计划是今年6月完工投用。新的卫生院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还包括一个康养中心。建成后,卫生院会有50张床位,新增理疗妇产两个科室,设备也提档升级,尤其是加人远程会诊平台,山里的农民今后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城里大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

猜你喜欢
周家老两口卫生院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杵坨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周家生
周家生
过度伺候不利健康
葡萄牙
拍拍手,灯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