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新的打开方式

2020-09-10 07:22刘帆
百花 2020年4期
关键词:汉中市艺术馆李子

刘帆

提到非遗,很多人脑海中闪现的词就是“乡土气息”“老古董”,甚至连“非遗”这个词更是从未听过,认为是什么高深莫测的词语。其实,非遗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是,对于汉中人民来说,蒸面皮的技艺是非遗,制作核桃馍的方法是非遗。非遗没有没落,物质匮乏的年代,它们是大家的选择。而现在,我们在赋予它们新的形式来融入我们的生活。

但传统非遗在某种角度上来讲确实在消亡,它面临着学习周期长、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实用性差等问题。在这个物欲横流,飞快发展的时代,很难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欣赏、学习这些东西,人们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其次,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具有特殊性,与其说是保护非遗,不如说是保护传承非遗的这一整条产业链,从原材料到传承人,缺一不可。

现如今,非遗在服装设计、音乐创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并非没有商业价值,只是我们应该在它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时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年轻人应该承担起保护、传承非遗的责任,不仅仅是在传承非遗,更是在传承我们的民族之魂。

在这方面,李子柒在盘活非遗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上是值得借鉴的。她是2019年讨论度最高的一位网红人物,当然,与其说她是一位网红,我更愿意说她是位“非遗代言人”。她以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拍摄了很多展示中国人最真实、最古朴、最向往的传统生活的视频。在曲径通幽的环境中劈竹烧墨,削树熬纸,撷毛制笔,描图凿砚。优美的桃源意境、古典的生活方式、优雅的汉服装扮让我们眼前一亮,不禁想起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美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萌发“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的感慨!再加上李子柒素颜出镜,身披汉服,长袂飘飘更给人一种“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的穿越美感。她在中国全网粉丝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视频累计播放量也超过30亿!李子柒不仅在中国很红,粉丝很多,她在国外的YouTube网站上也非常受欢迎,粉丝已突破500万。在她将自己所制作的视频放到外网之后,“歪果仁”们也立即被她视频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几乎每个视频下面都有成千上万条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各种不同的花式夸赞和告白,平均点击率都在200万以上,最高甚至达到了2200万!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忙得不亦乐乎,我们都曾幻想着去追求诗和远方,无奈摆脱不了眼前生活的苟且。突然有一个人打破了这个僵局,寻找到了精神中的桃花源、灵魂中的栖居地,她用行动做到我们渴望不可及的生活,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开始震惊、也开始艳羡起来。

另一方面,李子柒的作品與生活对话,与文化接轨,与时代共振,正是这样传统而具有民族风的文化让人们产生了视觉冲击和文化共振,同时也向世界打开一个多元而又美丽的当代中国。

网民们常说:网红界“一夜爆红”有三大法宝——整容、自拍、开淘宝,千篇一律的作秀形式也使我们的视觉产生疲劳,有时大家不自觉会联想到“老铁”“点赞”“666”“走起”等非常令人反感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和视频内容不仅没有创新,还会浪费公共网络资源。而李子柒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无需多言,不用解释,将最美的作品持续性输出。她以创新为源泉,以文化为基石,以美食为主流,以现代技术为媒介,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认知和追求,成为自媒体时代的一股清流。所以任何东西都不能在趋之若鹜中束缚了自身,更不能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本真,对传统多一些敬畏,对生活多一些诚意,对作品多一些思考,这才是创新的态度。同样的经验,也适用于非遗传承上。

现如今,信息媒体时代,网红经济潮流一浪高过一浪,以一位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的模式确有成效。故宫博物院目前在这一套路的探索中可以说是做得最好,他们设计了约200件故宫元素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包括“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黄袍加身T恤衫,格格王爷之类的人偶冰箱贴,状元郎娃娃,金榜题名笔等等,蕴涵传统文化的文物不再静默,它们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并顺应潮流上线了淘宝店,从特色、口碑到经济利益、品牌形象等,各个方面都使"故宫淘宝"成了最大的赢家。借助先进的媒体手段,站在互联网的潮头,顺势而为,非遗也能重焕光彩。换个思路,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汉调桄桄”rap化、“二鬼打架”PK、“面皮菜豆腐”官方CP,正经中的搞怪,严肃中的诙谐,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中平衡点,非遗就不再只是端坐高堂的菩萨?

从2005年5月截止,汉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省级项目65个、市级非项目91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21人,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对于非遗创新,汉中市群众艺术馆一直在路上,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普及活动。

诸如,在西乡、勉县先后举办“相约樱桃花海 传承魅力非遗”“拜谒诸葛先贤 感受非遗文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8个县的非遗绝活同时亮相,展演了汉调桄桄、杖头木偶、洋县皮影、南郑协税高跷社火等11个国家级、省市县级非遗项目,让非遗走进景区;策划并持续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走进汉师附小、城固县天明小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进行非遗展演或传承教学。在这里,你能看得见杖头木偶的裙摆、听得到汉调桄桄的转音、摸得着皮影的撑架,次元壁被打破,一晃神,不知是穿越到古代还是超前来到现代。

在非遗创新上,汉中市群众艺术馆也在不断探索路径。2019年,汉中市群众艺术馆策划了一期“群文学堂”,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共同就镇巴民歌的艺术特色、镇巴民歌与四川民歌及陕北民歌的区别、镇巴民歌中的红色歌谣三大板块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群文学堂”是汉中市群众艺术馆一直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动,主要通过公益艺术讲座和示范教学邀请专业学者做客采取访谈与示范演唱相结合的形式,这次非遗项目的展演过程中,在专家的理论指导和传承人的现场献唱中,观众的情绪被感染,自发地回报以多次掌声。今年,“图说非遗”宣传手册一直在制作中,选用Q版人物、画风将非遗技艺进行漫画处理,故事性的展示降低了非遗宣传的门槛,满足低年龄段群体对于非遗知识的学习,在享受美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了解非遗技艺……更多有趣好玩的非遗创新活动项目正在一步步从构思落地成真。

成功没有捷径,如果有那就是热爱。唯有热爱,李子柒才能走红;唯有热爱,“故宫淘宝”才能名利双收。他们的成功,正是在于热爱,爱非遗,爱中国传统文化。而每一个喜欢他们的人,也是因为爱传统文化,爱属于自己的桃花源,那里有山水作伴,有日月掌灯,有天地撑腰。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

猜你喜欢
汉中市艺术馆李子
瞭仓艺术馆:工业料仓变身艺术空间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快看!他开了抖音特效
我的糊涂妈妈
FORART’S SAKETEXT AND PHOTOGRAPHY
漫画
陕西省汉中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座谈会召开
一个韩美林,三地艺术馆绘就独特风景线
基于SWOT分析法的汉中市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打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