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最佳融合点,借信息技术提升空间与图形教学效率

2020-09-10 09:23覃婕婷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2期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融合信息技术

覃婕婷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进程中,信息化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向,在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下,教师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信息技术更能发挥其生动形象,直观易于操作等特点来辅助教学,找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本文通过借助媒体动态演示、借助媒体模拟实验、借助媒体在线批改,借助微课自主复习四个教学实例,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非常广泛和普遍,教师平时的课堂或者公开课都会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我曾经上过《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从例题到巩固练习中填空、选择、判断……,在键盘上打出一个个数字、一个个符号、一个个小数点,光制作课件就花了整整三个晚上。而在评课时,教研组的老师就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内容直接用黑板教学行不行呢?是不是整节课都使用信息技术才算一节好课呢?对啊,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做课件,可是实际教学效果为什么却不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的内容有选择性的、合理的、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不是为用而用,也不是越多越好,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使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借助媒体动态演示,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光凭想象很难理解,既费时又低效。因此在学生遇到思维困惑时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我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方便。在练习中有一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这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教学难点,在教学的时候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都误认为可以将中间的正方形围绕正方形的某一个角旋转得到9/16。在这里,图形的变化过程如果老师只是用语言描述,学生想象起来会很困难。于是我运用电子白板功能将图形旋转,图形的变化过程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发现涂色部分比9/16大,直观、动态的演示化解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学生积极动脑,展开讨论,轻松地想出了多种转化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借助微课自主复习,促进课堂省时高效

对于数学复习课,整理知识点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传统的复习课上,因复习的知识点比较多,老师大约要花10-15分钟时间带着学生整理知识点,知识整理这一环节要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这样导致针对性练习指导和交流的时间较少。学生大都跟着老师的节奏在复习,缺乏主动性。

而在翻转课堂模式的复习课上,学生可以提前在家观看微课中的知识回顾,运用树状式、箭头式、表格式等方式,自主整理好知识点,完成基础练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相互评价、补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点拨和补充,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梳理知识点这一环节放在课前做,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复习的主要目的。

如在《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中,我借助一段时长6分钟的PPT录屏式教学视频,视频内容重点演示讲解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学生理解了这些知识,有利于沟通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掌握计算方法。在课前,学生先观看微视频,自行整理知识点,再根据几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完成自主学习单上的基础练习,最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汇报。这种通过微课进行深度预习的方式,延长了课堂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借助媒体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十分重视数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推导出公式,得出结论。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时,一般是把圆先分割成相等的扇形,然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推理想象,如果圆分成的扇形无限增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而用常规教具很难表示出这个极限的思想,导致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

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做到把一个圆无限等分成8个、16个、24个、32个......扇形,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实基础。

四、借助媒体在线批改,及时反馈针对指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练习一般通过集体订正或者课后批改进行反馈,教师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这样的反馈形式缺少及时性和针对性,而且课后老师手工批改作业后,很难对班级的学习情况有系统性,数据化的感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钉钉里的家校本,在线布置、提交、系统批改,及时统计和反馈。

例如在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时,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单上的基础练习,系统批改后,展示班内学生提交情况和答题情况,点击任意学生,还可查看学生答题详情,学情反馈更及时和精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调出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分析指导,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大数据题库系统还能根据日常练习中的易错题和单元重难点自动生成的策略题包,老师可任意选入使用。

总之,教师只要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融合点,可以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學效率,让信息技术成数学课堂中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高淑印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2]智学主编.《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上林县城南小学 广西省南宁市 530000

猜你喜欢
空间与图形融合信息技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