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如何在民生新闻播报中凸显人文关怀

2020-09-10 14:37谢丹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人文关怀主持人

摘 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是一种很重要的类型。电视民生新闻历经多年发展、完善,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新闻样态,以其平民化、贴近性和亲和力的特点契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备受大众青睐。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架构中定位准确,必须具备平民意识,深入实际了解受众所思所想,发挥播音主观能动性,个人形象平易近人,新闻语言通俗易懂、亲切自然,节目播报兼具人文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主持人;民生新闻;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09-01

“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指人性关怀,对人精神方面的重视,对人的尊重,特别强调对人精神层面的重视、关注和关怀。张英杰、蒋立民在《民生新闻的另一种解读》中指出:民生新闻可以理解为反映民众生计的新闻。广义上来说,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民众和民众关心的,民生新闻是涵盖了民生精神和民生情怀的所有新闻。[1]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民生问题,聚焦百姓故事,体现人情冷暖,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播报时注重对人文关怀的呈现,让电视民生新闻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本文就此加以探索和研讨。

一、主持人的形象定位于平民化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是新闻节目的代言人,是广大受众的代言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民生新闻主持人,就应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老百姓的知心朋友;深入生活,贴近实际,了解群众所思所虑,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遇到哪些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及时为其排忧解难。例如,江苏电视台新闻《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语言犀利,表达幽默,风格极具亲和力,南京的电视观众都称他是“市民的儿子”。这是受众对主持人平易近人的形象定位和主持风格的认同和赞赏。在节目中,孟非采用接听观众热线电话的方式与之交流,耐心傾听观众的诉说,与之用心交流,尽力为之解决问题,把话语权充分交给观众,搭建顺畅交流的通道与平台,有效融通和拉近受众与媒体间的距离,充分地发挥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效能,彰显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关于话语权的解释,费维杰在《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要注重话语权的把握》一文中提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度强调了媒体的“喉舌”和“工具”作用,普通百姓很少有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和意愿的机会。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民生新闻的出现使百姓有了更多在媒体上说话的机会,这也就是业内人士所谓的“话语权下放”。[2]

二、主持风格更加贴近生活

电视民生新闻的地域性较强,节目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重点解决当地民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节目主持人风格应贴近生活,接地气,凸显地方特色。万州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平湖视线》里的新闻板块《有啥说啥》,以主持人在街头用万州方言随机采访的形式,就当前的热点话题与百姓展开讨论,受众在新闻节目里谈观点,说看法,与主持人互动交流。采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增强了新闻节目的互动性、亲民性和人文性。2018年的一期《有啥说啥》节目就“出租车司机是否应该得酬金”这一主题展开采访,话题的背景是一位乘客搭乘出租车,下车时把钱包落在车里,出租车司机发现后,通过相关线索,开车寻找失主,几经周折物归原主。出租车司机认为自己耗工费时才找到失主,耽误了工作,影响了收入,失主应当有所补偿。就此话题展开采访,受众反应积极,各持己见。有的观众认为出租车司机为了找失主耽误了时间和工作,收取报酬,理所应当。有的观众觉得助人为乐做好事是当下大力提倡的社会美德,应不讲索取,不求回报。采访的结尾主持人用了开放式的提问方式,把两种观点抛给观众,让收看节目的观众不禁拷问内心,解读答案。

三、新闻播报的表达和叙述方式更加灵活

鉴于民生新闻的节目特性,主持人应将节目的受众人群定位于个人以及家庭。随着民生新闻的不断探索改进,将以往的坐“播”新闻改为站立式、口语化的“说”新闻;一改以往的中规中矩,用生动、平和、亲切的语言方式与观众交流,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进一步增强节目主持的亲和力和互动性,使传播效果更加人性化,符合受众审美需求。人性化的表达主要是采用平实的叙述,故事化的呈现,带观点的评论将新闻的细节和矛盾铺展开来,在其中融入主持人自己的态度和见解,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增强吸引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朱广权,主持风格轻松风趣,语言妙趣横生,他的诙谐金句“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轻松诙谐,很接地气,广受点赞。

四、关注民生,服务百姓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和广大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要紧扣实际,关注当下热点,报道受众最关心的话题,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秉承“您身边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的宗旨,积极为群众百姓服务。2017年,万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平湖视线》发布《四岁听力障碍女孩小真真人工耳蜗丢失,请求市民帮助寻找》新闻。听力障碍小女孩真真丢失了人工耳蜗,既听不见也说不出,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真真家境贫困无力再购置新的耳蜗,真真妈妈焦急无助。节目主持人真心投入,真情关注,真挚播报,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热心市民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寻找人工耳蜗的行列中。一位耳蜗代理商看到新闻后主动与电视台联系,免费赠送一个人工耳蜗给小真真,解了这对母女的燃眉之急。《平湖视线》新闻节目在报道百姓身边事、麻烦事、关心事的基础上,突出故事性、互动性、服务性、贴近性和导向性,形成鲜明的新闻定位。其快速的反应机制、丰富的资讯矩阵和贴心的民生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五、主持人的专业素质亟待充实和提升

主持人的专业水准和主持风格是其专业素养的体现,是主持人在镜头前呈现出的主持状态、语态把控和精神风貌。一个好的主持人必须是内外兼修,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节目,较好地完成播音的二度创作,吸引受众。要想更好地在节目播报主持中凸显人文关怀,主持人的整体专业素质必须不断充实和提升,具有综合的专业素质包括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视多媒体的发展,新闻类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和要求更趋完备,要求具备新闻直播互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以及编采播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在最近热播的“奋斗有我,为梦发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各位选手通过层层选拔,过五关,斩六将,在央视的舞台进行挑战和比拼。他们才思敏捷,妙语连珠,朝气蓬勃,尽展风采。不论是三分钟自我展示、即兴考核,还是话题评述、正反辩论,各路选手精彩呈现,彰显了采编播专业素质、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大众欣赏到了一场超高水准的主持赛事,也引领和指明了主持人业务发展方向。

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其工作不仅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也传递着百姓的诉求和心声,是一个互通平台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听取受众的热切呼声,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多用腿力,训练眼力,增强嘴力;以平民化的视角体察生活,以专业的业务技能播报新闻。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还要注重听取观众对节目的意见,根据观众的建议进行调整,及时反思,不断总结,使自我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

六、结语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要根据电视民生新闻的特性,发挥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通过政府与群众间最贴心的“连心桥”,使民生新闻节目可看,可信,可亲。尤其是区县一级的民生新闻节目,要定位身边的人和事,报道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和表达方式,更好地为一方百姓传递诉求,排忧解难,切实将民生关怀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英杰,蒋立民.民生新闻的另一种解读[J].新闻传播,2007(8):6-7.

[2] 费维杰.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要注重话语权的把握[J].记者摇篮,2006(3):22-23.

作者简介:谢丹(1975—),女,重庆人,大专,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人文关怀主持人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