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未来发展探析

2020-09-10 14:53刘爱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媒体融合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影响,分析高校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进度缓慢的原因,进而探索高校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80-02

信息技术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数字化传媒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及其在信息传播和报刊业的广泛应用,作为传统纸质传媒的高校学术期刊必然面临现代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张天培依据《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8—2019)》解码媒体融合发展情况时认为,平台建设、融合体系、优质内容、多元服务、媒网合作等五大关键词是目前媒体融合的亮点。[1]高校学术期刊虽然没有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传播技术的变革反应那样迅速、灵敏,但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的载体,不可避免地会卷入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浪潮中。

媒体融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是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2]媒体融合的形式多樣,专门网站、微信、微博等都是信息传播的方式,网络化、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不同传播媒介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逐渐演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体。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术期刊,其本身带有小众性、专业性强的特点,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固有的特色,如相对于大众媒体报纸、电视等来说,与新媒体融合相对落后、发展缓慢、规模较小。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影响、了解高校学术期刊融合缓慢的原因,为高校学术期刊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尝试路径,从而使高校学术期刊更好地传播学术信息,促进科学研究,更好地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媒体融合对高校学术期刊现状的影响

媒体融合是科学技术对信息产业的一次革命,在融合过程中,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能发生变化,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这种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对高校学术期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高校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受到严重挤压,经济效益缩减

高校学术期刊的主要发行渠道仍然是传统的纸质期刊,发行的主要对象一般是高校图书馆、开设与期刊栏目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或者读者等对象。而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获取的便捷性导致很多发行对象更有可能选择学术文章的电子版本,这使高校学术期刊发行规模严重收缩,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例如,社会学学科类的期刊发行量大多在1000本左右,很多期刊甚至严重低于1000本,加之高校学术期刊本身的定价与很多图书定价相比较低,一般定价在20元左右,通常对特定的发行机构还有一定的折扣,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高校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严重缩减。

(二)突显高校学术期刊才人匮乏,提高从业人员从业要求

高校学术期刊通常并不在学校的主流经营范畴之内,即便是同时有几个学术期刊的高校期刊杂志社也是高校的边缘部门,常常处于边缘化地位,导致高校学术期刊从业人员的数量也比较少。一般几个期刊组成的杂志社的从业人员6到8人、单刊人员2到3人是常态,有的期刊甚至只有一个人在运营。高校学术期刊的主要从业人员是学术期刊的编辑,他们大多毕业于期刊相关专业或者编辑相关专业,对从事新媒体所需要的相关专业技能缺乏。人员数量、工作量和所学专业的限制导致编辑在维持期刊的正常审稿、编稿、排版和发行以外,对可以融合期刊实现更好传播的新媒体的使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增加高校学术期刊的经费开支,加大期刊运营难度

前文说过,高校学术期刊在高校各个部门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通常情况下,相关部门对期刊的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基本上只是能维持高校学术期刊的正常运转。高校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过程,如学术期刊的网站建设、网上投稿系统的建设、微信公众号的建立等方面,不管是承包给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技术外包还是期刊编辑部招聘人员进行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这对于收入微薄的高校学术期刊无疑是增加了运营成本。但如果不使用新的传播技术,很有可能面临期刊影响力降低的局面,加之在与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的过程中,期刊编辑部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较少。这种矛盾使高校学术期刊运营单位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

二、高校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进程缓慢的原因

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大多呈现出“小、散、弱”的状态,很多都是单个编辑部单兵作战,导致学术期刊和大的传媒集团相比,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微弱,往往处于仅能立足的状态。在高校相关部门的边缘地位也导致期刊编辑在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不足,往往仅限于完成编辑的本职工作,对于开展继续教育和学习新的传播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足。由于高校对期刊运营的财政支持力度有限,高校学术期刊往往脱离市场化运营,加之竞争日趋激烈,其经济效益有限,导致期刊运营部门常常无力运用多种新媒体传播方式。以上种种因素限制了高校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进程。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未来发展路径

高校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传播我国的科研成果、科研信息、促进学科交流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我国的科技进步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尽管高校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受种种不利因素的限制,但媒体融合之势已经不可阻挡。高校学术期刊理应以积极的心态正面面对信息技术改革,利用新技术传播的及时性、获取的便利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以及自身依托于高校的有利优势,逐步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传播学术价值和科研信息。

(一)坚持“内容为王”的根本原则,依托“互联网+”技术提升期刊影响力

不管是传统纸质媒体的传播方式还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传播方式,都必须有好的文章内容。“内容为王”的根本原则不能变,限于纸质媒体传播的滞后性,可以依托互联网传播迅速的特点优先进行网上传播。现在和高校学术期刊合作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大的传媒集团,它们一般都有专门的互联网发行部门,在传媒行业中也有比较大的话语权。这些大的传媒集团一般都有网络首发或者优先发表的功能。高校学术期刊可以利用合作的这些传媒集团对经过审核的学术文章进行网络首发或者优先发表。例如,《人口与经济》《当代经济管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等期刊都开通了网络首发功能。网络首发可以提高学术文章的下载率和引用率,及时传播最新的科研学术动态,提升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和黏性,有利于扩大期刊的作者群,增加内容质量较高的文章资源。

在坚持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可以改变学术期刊的形式,再依托互联网技术增加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途径。高校学术期刊除了利用中国知网等大型传媒集团外,还可以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开通期刊专有的微博、建立微信公众号,在这些传播媒介上及时更新期刊的最新动态、期刊的最新目录和文章、过期目录和文章以及最近关注的主要栏目和优先栏目,方便读者或者作者更好地了解本期刊,增强与读者或作者的互动性。

鉴于当前的短视频技术(如抖音、快手等)的迅猛崛起,高校学术期刊可以注册期刊的官方抖音号或者快手号,通过与作者进行沟通合作,让作者本人对每期重点关注的文章进行短视频讲解,这样既能宣传期刊,又能增加和作者、读者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受众的情感联系,为以后获得内容更好的稿源打下基础。

(二)提升期刊從业人员的能力,减少流转环节

高校学术期刊从业人员通常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种。全职人员一般包括编辑部主任和责任编辑,以及编辑部的管理人员。兼职通常包括外审专家和主编(副主编)。①从业人员在期刊流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全职人员专业素养和编辑能力的提升,外审专家和主编对稿件审读时间的缩短、对期刊出版流程的加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编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养成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把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最新的科研方法,关注热点领域和行业内的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动态,同时密切关注某个行业或领域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人员,并积极与这些专家、学者或者研究人员取得联系和良好的沟通,争取把这些专家团队纳入外审专家审稿队伍,也可以向这些人员约稿,扩大外审专家的审稿队伍,加速稿件流转,扩大作者群,为约到专家或者内容质量高的文章打下基础,同时也能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三)加大对高校学术期刊的财政支持,解决资金匮乏问题

高校学术期刊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发行量与其他媒体相比往往规模较小,在高校中的边缘地位也决定了高校的支持力度不大,加上高校学术期刊一般情况下没有广告收入,因此高校学术期刊的运营经费往往不够充足,限制了其媒体融合进程。

为了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教育部等高校主管部门可以加大高校学术期刊考核在高校考核标准中的比重,引起高等院校对本校学术期刊的重视,从而加大对学术期刊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高校学术期刊也要主动有所作为,如积极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出版项目专项资助等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200多个学术期刊中,隶属于高校的期刊占到了30%以上。有了充足的运营资金作为保障,高校学术期刊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数据化平台的服务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从而借助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不断提高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和宣传力度。

四、结语

借助“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高校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在不断提高内容质量的基础上,更应该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定点推送、差异化发展,形成期刊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培养一批忠诚度高、有黏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更好地传播学术价值和科研成果,为贯彻学术成果、科研成果“走出去”打下基础,达到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注释:①这里把主编(副主编)归为兼职人员,是因为通常情况下高校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都由高校相关学科具有学术权威的教授或者专家担任,按照编制隶属来划分的话,主编(副主编)的编制通常不在编辑部内,而是归属于某个学院,故此处将其归为兼职人员。

参考文献:

[1] 张天培.五个关键词解码媒体融合发展——《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8—2019)》亮点扫描[DB/ OL].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1030/ c14677-31427207.html,2019-10-30.

[2] 郭毅,于翠玲.国外媒体融合及其相关概念研究[J].现代出版,2013(6):162-163.

作者简介:刘爱华(1983—),女,山东临清人,经济学博士,编辑,研究方向:流动人口,劳动力转移,期刊现代化。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媒体融合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